政务要闻

松门松建回归生态 奏响田园牧歌

发布日期:2018-02-24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字号:[ ]


 

 

                               墙绘。                            宣传栏。

 

 

                             村庄一角。                整治后的河岸美景。江文辉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是每个人向往的地方。我们渴望回归生态的居所,渴望回归自然的乐园,在那里享受桃红柳绿,茶烟琴韵……

 

  有人说,位于松门海边的松建村,是现实中的桃花源,现代生活和自然的完美融合。在这里,田园和绿化将人与都市的喧嚣完全隔离开,您可以尽情地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清新空气。你可以在这个现代化的新渔村,感受海边人家的幸福指数。

  

  落后村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村

  

  春节期间,我来到松门镇松建村,收获还是蛮大的。一进村庄,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座排列整齐的小康型住宅。大片的草坪绿地、典雅的小洋楼建筑,掩映在成片的绿化草木之中。这个兼具乡村田园风情的美丽村庄,一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村口竖着十分有特色的村牌。说它有特色,是因为这些村牌由仿古木质结构制成,与整个村庄的宜人绿化和潺潺流水相得益彰。

  

  “这些小康型住宅,让我们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以前只能想想的事,现在竟变成真的了。”村委会主任李庆华看着眼前一幢幢造型时尚的房子,心里充满了感慨。

  

  盘旋式的欧式木楼梯,宽敞明亮的客厅,温馨浪漫的卧室,翰墨飘香的书房,整洁大方的卫生间……有人说,松建村的“住宅革命”,不但带给村民们比城里人更好的住宅,而且带来了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早上起来,用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温水刷牙、洗脸,穿上运动服到公园里健身,白天在田地里干活,晚饭后在村庄里散步,太阳能路灯让村里的道路变得亮堂堂的。

  

  李庆华说,以前,村里到处是盐田,石头房子就造在盐墩上,全村人分散在43个居住点。“房屋坐落点如‘天女散花’,道路弯弯曲曲,池塘星罗棋布,田块零乱不堪”,那时的松建村是出了名的落后村。“洪潮下漫起,‘坦人’茅屋当马骑。”这是李庆华从小就会念的民谣,“小时候台风来临时,来不及转移的村民就在洪水中爬上屋顶。”在解释这句民谣的出处时,李庆华还跟我解释了“坦人”的意思。“150年前,松建都是海洋和滩涂,村民全都是从省内外避难、避荒移居过来的,所以这地方的人被叫作‘坦人’。”

  

  近几年,松建村抓住了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时机,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拆老屋、建设新松建”,使得以前一穷二白的松建村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裕村。据了解,松建村在全市率先规划建设小康型住宅,目前累计建成小康型住宅273套,已拆除老屋184间、违建厂房15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5亩,实现2个劣Ⅴ类小微水体的成功消劣。本届村两委表示,要在任期内,让所有村民都住进新区“小洋房”。青石板铺就的小路隐于翠竹林中,残垣断壁成了假山等景观小品,昔日的猪圈鸭舍被改造成村民的休闲广场……如今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远看像花园,近看似乐园”的精巧别致的村庄,蓝天白云与地面上的亮丽风景交相辉映,使人心旷神怡。

  

  村庄充满文化内涵

  

  有朋友说,来到松建村就像来到了新加坡,地上整洁得找不到一点垃圾,环境优美得像住在花园里,同时还具备了美丽乡村建设所必备的“文化内涵”。

  

  村庄中心有个“廉政苑”,苑里有一个“小西湖”,湖边苍松翠柏,路旁桃红柳绿,它与村中的“廉政长廊”“村民道德碑”一起,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这个风格独特的廉政花园,成为松建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不,一进村口,一阵浓郁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不同于普通的玻璃宣传窗,红蓝相间的橱窗设计,惊艳的颜色跳跃于眼前,让人醒目地看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几个大字,橱窗里的字体和画都精心考究,“共建和谐”几个大字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继续往前,“温、诚、仁、俭养德”宣传栏更是艺术气质爆棚,菱形和长方形相结合,立体感很强,黄色和红色相间,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冲击。木质框里是道德宣传内容,告诉你如何做一个温和、诚实、仁义和节俭的有道德之人。连公园里的石头上,都被精心设计刻上“礼、义”等字样,天然的石头上是绿色的树叶,绿色的树叶里是红色的字体,让你在耳濡目染间接受文化熏陶。

  

  来到中心花园,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醉人,别有一番风味。漫步林荫小道,路边墙上的景致更是不能错过。一幅幅优美的墙绘,为这个村庄增添了艺术气息,山、水、房子、麦田,还有村民在滩涂里拾小鲜、晒盐的图片,都在诉说着松建村的前世今生和浓厚的历史底蕴。

  

  “松建村的文化长廊也是一大特色,去年开始动工,主体框架已基本完工,过一阵子,展板文字内容填充进去就完成了。”李庆华一边介绍,一边领着我去文化长廊参观。这个文化长廊很气派,可以容纳上百人在此休息小憩。文化长廊的展板里有旧时农耕工具(如耧车、稻桶、犁等)图片和文字介绍,看着眼前的农耕图片,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小时候的情景,爷爷在地里牵着牛犁田,那温馨的画面,让人心潮澎湃。“文化长廊的展板里除了村里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和盐文化,还有一些宣传内容,让下一代人了解村庄的发展史,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要懂得吃苦,努力奋斗做个文明的人。”李庆华说,“今年,我们打算在村文化俱乐部里打造一个文化礼堂,让文化礼堂成为村民生活交流的中心、文化传承的纽带,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打造田园综合体

  

  漫步松建村,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有房子前面一块块用栅栏围成的整齐的小菜园,门前栽几株果树,院内种喜欢的花草和蔬菜,似乎远离一切纷扰,令人神往。“为了打造田园村庄,我们村干部一起去过好多地方考察,最远到过江苏,这些栅栏也是从江苏运过来的,264幢小别墅全部围上栅栏,共计8000多米。”我一度产生错觉,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就在这个清新、优雅的村庄里。

  

  在村文化俱乐部隔壁,我看到一幢房子的外墙别致温馨,墙上画着小桥流水人家和桃红柳绿的优美画面,原来这就是松建村的老年公寓。路遇70多岁的老农张阿公,他笑盈盈地告诉我:“没想到临老还能住上村里安排的老年公寓。我们老人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心情好时出去散散步,在公园里小坐一下,心情好,整个人都舒坦了。”如今,松建村已有150位老人住进了65间老人公寓。

  

  在村庄的另一端,有一条叫棉花塘的河,只见河两边种着柳树,围着护栏,河水碧绿澄清。据说这条河以前全是淤泥和垃圾,“五水共治”以后,村里把这条河道清理干净,并建了护栏和绿化带,还建了一座棉花塘桥,一到春天,河堤两岸杨柳依依,微风吹拂下,河水更显清澈。

  

  河道旁边,是一片约1万平方米的绿化带,这些绿化带都是菜园田地改建而成,从前年开始施工,至去年完工。绿化带里有凉亭和座椅,开阔的绿草地,和暖的阳光触摸着大地,河流穿村而过,听流水潺潺,闻鸟语花香,散步溜达着欣赏美景,累了就坐下看看书,倦了可以一骨碌躺下休息。

  

  沿着绿化带继续往前走,是一个儿童游乐场。游乐场里铺着树胶地垫,里面有一个像城堡一样的儿童游乐设施,只见几个孩子在滑滑梯、钻山洞、开火车,孩子们稚嫩的笑声回荡在村庄的角落里。“棉花塘的另一段,平时是村民洗菜用的,今年,我们打算打造成一个儿童游泳区,孩子们可以在此游泳玩乐。”李庆华边说边带我过去看,只见这段河道被隔离起来,等待施工建玩水区。

  

  走过棉花塘桥,便是松建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大片的田园,郁郁葱葱,偶遇村民背着锄头悠然于田地间。李庆华说:“通往石塘的81省道复线经过村庄边缘,下阶段我们打算往旅游方面发展,打造松建村田园综合体,发展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村庄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性产业。这也是我们接下来的三年目标。”我听着非常期待,到时候,松建村一定会更美。

  

  松建村的美是由内而外的,既有美丽的山水风光,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满眼绿水青山,满耳松风鸟语,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牧歌生活不正是如此吗?

 

松建村新貌。江文辉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