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大整治 习惯大变革】紧盯源头治理,打响“清源截污”大会战 | |
| |
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太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仕方,团结带领太平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治水,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辖区内治水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同时,他担任东月河的镇级河长,积极投身治水一线,完成东月河景观河道建设,被评为2017年温岭市“最美治水先锋”。
太平街道位于我市主城区,有常住人口约15万人,人口密集,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由于种种原因,区域内仍普遍存在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现象。太平辖区内河段储水量约为100万吨,以人均每日排放污水量300升计算,全街道每日可产生污水约4.5万吨。太平街道上游无来水补充,河道水面率极低,如遇上久不下雨的情况,理论上约20天河道将会被污水充满,形势十分严峻,截污刻不容缓。
针对这一问题,去年以来,王仕方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紧盯源头治理,打响“清源截污”大会战。投资近3个亿的主城区精细化截污纳管项目,便是这一大会战的主战场。通过抓审批提速、管理提质、协调提效,王仕方要求将该项工作分为23个区块全速推进,力求“一年见成效、两年全覆盖”。
截污纳管工程施工前,王仕方多举措优化报批流程,力促审批提速。他多次协调水务、建设等相关部门,先后牵头召开重点区块设计工作会、对接会10余次,破解小区污水排放与市政管网衔接等设计难点20余项。他经常亲自慰问一线污水作业人员并了解情况,发动村居干部到现场查看,摸清每个区块的污水走向、管线现状、房屋构造,使每个项目设计周期平均缩短30%。在设计图纸制作完成后,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同步委托,整个审批过程从至少需要50个工作日缩减到37个工作日。对涉及截污纳管的工程开工打通绿色通道,各区块总体开工时间比原计划提早约30%。
截污纳管工程施工时,王仕方采取多手段优化机制建设,力促协作提效。工程实施过程中,设立街道污水组,配备2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发挥村(社区)属地配合和小区业委会协同监管,落实社区联系人12人,负责工作对接、协调。针对小区居住人员密集、进出频繁,截污工程施工需要全网格开挖大小道路,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现状,建立由供电、燃气、行政执法、交警等14个涉及地下管线铺设的单位责任人组成工作微信群,第一时间处置因施工引发的用水、用电、用气问题。截至目前,除了因春节将近,一些人员密集区块推迟开工之外,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有效截断了污水入河渠道。
同时,更为精细的“污水零直排”小区建设工作,也在王仕方的部署下顺利开展。这项工作通过将雨水与阳台、厨房、洗浴废水和化粪池污水彻底分离,将废水和污水全部纳入污水管网,全面整治雨污水错接乱排现象,从源头上规范排水行为。目前,已完成南屏、东辉2个“污水零直排”小区整治验收。上月,南屏“污水零直排”小区通过省五水共治考核小组验收,受到考核小组的高度评价,成为其他地区的学习模范。
岸上的问题得到突破,王仕方又带领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河里。以前的东月河,是一条发黑发臭、水质较为恶劣的河流,水体中氨氮、磷等各类指标超标,污染较为严重。去年,通过水生植物种植、鱼苗增殖放流等措施,同步实施生态治水法,水体中各类指标大幅回落,治理成效较为明显。
同时,王仕方还积极投身治水一线。2017年4月,王仕方在巡查东月河过程中,发现锦江百货桥边的一个公共厕所化粪池存在泄漏现象,污水直排河中。发现这一问题后,他马上联系行政执法、城建等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对该公共厕所采取了修复措施。
2017年6月,王仕方在巡查东月河至车站南路地段时,发现车站南路桥边有一个排水口,存在晴天出水现象。他判断这个绝非单纯的雨水管,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证实该排水口的确存在雨污合流问题。掌握情况后,他立即组织人员开展倒查,对有可能接入污水管的窨井盖全部开盖检查,仔细查找污染源头,并纳入迎辉区块污水管网改造,于当年7月成功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