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拆老屋建新房,一张蓝图绘到底

发布日期:2018-12-26 14:55: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字体:[ ]
分享至:


听着大溪镇后岸居建设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居民老李一天比一天充满期盼。居里64间房屋的建设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离住新房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近20年来,后岸居一张蓝图绘到底,农民建房拆旧建新,大力破解农村建房难问题,更让村庄旧貌换新颜。截至目前,已完成农民建房529间。


旧房多建房难,城中村建设有点愁


后岸居位于甬台温高速温岭西出入口附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集体经济年收入400万元左右。就是这样位置好、经济强的村庄,照样被农民建房问题困扰了很久。


“居里500多间房子,大多是老房子,很多甚至已经变成了危房。”一位居民说,居里的房子沿河沿路而建,随着年头的增长,开始出现安全隐患。


此外,由于地质沉降等原因,只要一遇大雨,很多房屋都要被水淹。建新房,改善人居环境,成了大家迫切的心愿。


“那时一出门就有居民拉着我询问,地基啥时候能落实,大家都盼着呢。”后岸居党支部书记王昌友说。


拆除老屋,盘活指标


2000年,借着“旧村改造建设试点村”的契机,后岸居终于要建新房了。


“第一件事,就是做规划。”后岸居居民委员会主任王德才指着一张“民情图”说,在镇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居里制定了村庄规划,把居住区、工业区、商贸区合理划分,腾出空地,滚动式地拆旧建新。


这张“民情图”包含了规划设计、户名等详细信息,图纸上色彩、户名的变化,代表着居里推进农民建房的进度。


“这一户林大伯,由于老房子的位置很特殊,涉及3幢36间新房的建设,如果他的老屋不拆除,意味着这么多户都不能建新房。我们做了很久的工作,首次采用‘调剂’的方式,才让林大伯同意拆旧建新。”王昌友说。


为了做林大伯的工作,居两委多次上门,终于让林大伯安了心,顺利拆除了老屋。


如今,这一区块建起了两幢24间崭新的房屋,林大伯也已经搬入了新家。


拆旧建新,最关键、最难的还是拆老屋,只有拆了,居里才能盘活指标,拆一批,建一批,才能逐渐把新房都建起来。


“农民建房工作的推进,最重要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王德才说,哪怕开头再艰难,花再多的时间、再多的精力,也要成片成片地攻克下来。


像这样的故事,居里做工作的干部能讲出一箩筐。


推广“后岸模式”,让每一户都住上新房



“这里,我们打算建设绿道,那里要进行‘上改下’……”干部带着记者在居里走了一圈,农民建房问题解决之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紧随其后,“不但要让居民住上新房子,还要创造一个好环境。”


“今年,我们审批了457间农民建房。”大溪镇村镇办主任陈华军说,但对于实际需求来说,远远不够。为了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大溪镇借助“三改一拆”,大力拆除违法建筑,截至目前,拆违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位居台州市各乡镇(街道)首位。


“拆旧”,才能“建新”。大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一方面加强违建的拆除,盘活土地指标,另一方面加快“改”和“建”,不仅要解决农民建房难题,还要改善人居环境、开拓发展空间。


“后岸居农民建房”模式成了大溪镇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小城市建设的模板,面向全镇推广,同时结合“旧村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多种模式,让村民住上新房,把大溪打造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小城市。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