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 乡村振兴 | > 农业区域 |
发布日期:2018-10-18 14:21:3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市农业区划办公室
高效生态农田(地)是指在正常年景下,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实行现代化管理,以种植为主,亩产值达到7000元以上、亩利润达到3000元以上的高效生态的耕地、园地、林地、滩涂以及其他农用地。现将我市2018年度高效生态农田(地)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2018年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模97280亩,比2017年98976亩减少1696亩,同比减少1.7%。高效生态农业规模减少主要原因是今年我市大棚葡萄、枇杷等市场行情较差,亩均产值明显下降。大棚甜瓜市场行情较好,符合高效生态农田(地)标准的面积有所增加。
一、高效生态农田(地)建设发展现状
(一)大棚葡萄:“高效生态农业”面积30000亩,同比减少5000亩,占全市葡萄投产面积56028亩的55.3%,总体经济效益下降。全市主要品种布局:藤稔13570亩,巨峰18870亩,维多利亚18688亩,夏黑4900亩,主要集中在滨海镇、箬横镇、温峤镇、坞根镇等沿海平原地区,土壤质地为淡涂田,其耕层深厚、呈微碱性,是优质葡萄适栽区,设施上采用连栋大棚避雨栽培,配套肥水同灌的先进灌溉技术,技术上采用“促早、提质、避灾、增效”为目标的温岭大棚葡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品种上选用“巨峰”、“藤稔”、“维多利亚”、“夏黑”等早、中熟品种。今年经济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成熟期正值连续雨天,葡萄裂果现象较严重,品质下降,销售困难;2、原先在4月末5月初是全国葡萄市场的空档期,温岭葡萄在此时间段往往能高价销售,近年来云南的早熟夏黑葡萄在此期间大量上市,对温岭最早一批上市的葡萄造成很大冲击,价格比上年下降3-6元;3、销售中优质优价现象明显,品种从巨峰葡萄扩大到维多利亚品种,今年品质一般的巨峰葡萄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5元,而优质果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维多利亚往年品质对价格的影响不是很大,而今年品质一般的售价下降幅度很大,比去年同期下降2-3元,后期品质较差的售价甚至只有2元/kg,优质果售价下降幅度不明显。大棚葡萄的效益下降,但销售渠道仍畅通,继续销往全国各地,生产、销售从总体来说情况仍旧良好。
(二)大棚西瓜:“高效生态农业”面积9850亩,同比减少136亩。主栽品种为天山早佳8424嫁接西瓜,分布在箬横镇、滨海镇、松门镇等沿海镇为主,周年亩产在4300公斤左右,供市期在5月至10月份,主攻早期产量,后期产量易受台风暴雨而减产,大棚西瓜栽培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今年温岭大棚西瓜4月21日开始上市,大批量上市时间在5月1日前后,比2017年约迟5至7天,市场收购价格从4元/kg到3.8元/kg不等。(5月1日至5月11日价格在3元至2.4元/kg、5月16日价格最低到1.6元/kg,约持续一周左右,后慢慢回升,5月26日在2.7元/kg,随后价格持续走低,6月6日在1.6元/kg,6月16日1.1元/kg),西瓜批发价格相比上年,波动较大,且高价运行时间短,且在头茬瓜产量高峰期,价格跌到低谷,后随着头茬瓜采收结束价格回升到正常价位,6月上旬二茬瓜上市后西瓜价格继续暴跌,并持续较低价位行情,且收购量低于正常年同期。原因在于今年西瓜上市时间整体推迟,上市时间较为集中,西瓜品质良莠不齐,大宗瓜贩采购量下降有关。总体来说,产量略低于上年,产值下降幅度较大。
(三)大棚甜瓜:“高效生态农业”面积5000亩,同比增加2000亩,栽培品种以东方蜜1号、西洲蜜25号脆肉型甜瓜为主,大棚甜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滨海镇、箬横镇、松门镇沿海区块及东部产业新区内。今年东方蜜1号在2月25日开始上市,批发价格17元/kg,并以每天0.4元/kg左右的价格下降,到3月17日价格7.4元/kg,然后缓慢上升,4月1日价格升到高点,批发价格在8.4元/kg,随后又缓慢下降,4月21日价格有小幅反弹,随后价格又逐步下降, 5月6日批发价格在3.4元/kg。5月11日价格基本跌到底部,至5月26日维持在2.8元至2.4元/kg,6月份价格继续下降,基本维持在1.5元/kg。总体来说,产量略低于上年,经济效益明显。
(四)果蔗:果蔗是温岭主导产业之一,主要分布在泽国、新河镇等中部平原地区,其“高效生态农业”面积2100亩,同比增加300亩。高效生态农业果蔗栽种方式主要为大、中棚栽培。设施栽培平均亩产值11000元,较常规栽培平均亩产值4200元,亩增6800元;平均亩净收入5000元,较常规亩净收入1600元,亩增3400元。品种主要为红皮果蔗与广东黄皮果蔗,其中,广东黄皮果蔗平均亩产值约是常规栽培亩利润的2倍,种植效益极显著。主要利用三膜覆盖防冻害技术,通过通大洞起到降温防高温烧苗作用,针对广东黄皮果蔗,坐节少、株型高、单株重、易倒伏等特性,利用尼龙绳等棚内设施防倒伏。
(五)杨梅:“高效生态农业”面积8000亩,比去年增加1000亩。主要是今年杨梅花期都是晴朗天气,座果好,成熟期梅雨季节特征不明显,雨量比往年减少很多,同时,又逢丰年,使杨梅产量显著增加。售价基本与去年持平,总体效益提升。
(六)枇杷:“高效生态农业”面积4000亩,比去年减少1200亩。今年枇杷前期效益较好,特别是大棚枇杷4月上旬即开始采摘,比露地提早1个多月,售价较高,在40-60元/kg左右。后期由于恰逢枇杷丰年,周边县市枇杷产量都高,售价较低。同时,今年枇杷花期出现一次低温天气,一部分大棚枇杷出现受冻现象,造成售价较高时期产量较低,总体经济效益下降。
(七)大棚蔬菜:是栽培模式中最为灵活多变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有果蔬结合型、蔬粮结合型、纯蔬菜型、果蔬粮结合型等类型。果蔬结合型有:大棚红茄-西瓜、甜瓜-红茄、草莓-青菜等模式;蔬粮结合型有:马铃薯-小白菜,马铃薯-黄瓜-芹菜等种植模式;纯蔬菜型有:丝瓜-番茄-早瓜,多茬番茄,单季红茄,红茄-丝瓜-甜椒,红茄-丝瓜,四季豆-红茄-大蒜,番茄-小青菜-大白菜等种植模式;果蔬粮结合型有:黄金瓜-马铃薯-小青菜,莳药-西瓜-马铃薯等。其中采用设施栽培的马铃薯效益较高,亩产值可达18000元,甜瓜+大棚蔬菜的效益也很可观,亩产值达16000元以上。
(八)特色水果:“高效生态农业”特色水果今年面积4820亩,同比增长11%。其中梨1800亩,桃1500亩,樱桃500亩,火龙果500亩,蓝莓520亩。梨主要是大棚栽培“翠冠”梨和露地栽培箬包梨,桃主要品种有湖景蜜露、观音仙桃、锦绣、青州蜜桃4号等,樱桃品种为短柄樱桃、黑珍珠等,蓝莓主要品种为“兔眼”、“南高丛”等。今年梨的栽培面积有所减少,主要是产业规模较小,销售渠道不畅,部分农户改种其他果树。火龙果、蓝莓的面积稳定在500亩左右,由于红心火龙果比白心颜色艳,甜度高,口感佳,经济效益好,我市火龙果种植以红心品种为多,今年销售较好。蓝莓因富含花青素,具有活化视网膜功效,能保护视力,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营养价值较高,加上果型小巧,颜色美观,经济效益高,近几年兴起栽培,因相邻地区栽培面积扩大,今年售价比去年有所下降。桃的面积增加较多,产量和产值都比去年增加,整体效益提高,主要原因:一是花期连续晴天,有利于授粉受精,提高果实的座果率;二是成熟期连续晴天,提高了果实的品质;三是桃品种丰富,成熟时间从早熟、中熟到晚熟,拉开集中上市时间,有利于销售。
二、高效生态农田(地)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的运用,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实现了农产品产值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位于温岭市温峤镇的温岭绿一果业合作社,引进蜜桃新品种“青州蜜桃4号”,该品种以晚熟、肉细、味甜、色艳、较耐贮存而著称,成熟期在每年的10月份,与本地大多数蜜桃品种的上市期错开。今年市场批发价达16元/kg,零售价更是达到40元/kg,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位于温岭市箬横镇的温岭市东达果蔬专业合作社,原先在185亩基地上全部种植温州蜜柑,经济效益低下,2016年初专门邀请象山县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原有的温州蜜柑进行高接换种,换种的品种选用红美人。高接换种后在2017年投产结果,产量达450kg/亩,平均单价42元/kg,亩产值1.89万元,比普通种植的红美人投产期提前了2年以上,虽然首年产量较原温州蜜柑低800kg/亩,但产值却大大增加,今年预计产量可达1300kg/亩,亩产值可达4万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案例(二)创新销售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近年来,随着微信、电商等网络平台的发展壮大 ,农产品销售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批发零售、农超对接、观光采摘、网络营销等各种模式单独或互相结合,极大的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如温岭市绿一果业合作社,利用120亩蜜桃基地,生产优质蜜桃,成功与全国最大的水果连锁超市“百果园”达成合作协议,大部分产品供应超市销售,批发价达16元/kg,高于本地市场的批发价格。该合作社还采用市民认养桃树的方式销售蜜桃,即市民支付一定金额,认养指定的桃树,由合作社管理,成熟后由市民收获。同时,合作社通过微信朋友圈宣传、熟人相互介绍等,以采摘游的方式进行营销。多种销售形式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三)现代化的设施装备,引领农业发展升级
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装备可有效的调节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劳动用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的发展升级。如温岭市青园果业有限公司引进枇杷设施智能系统,在120亩钢构连栋大棚内,水肥施用、棚膜开闭、温湿度调控等全部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实行远程可视化操作和实时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枇杷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解决了普通大棚枇杷劳动强度大和用工量多的问题,同时促使枇杷提前成熟,错开上市时间,达到绿色生态和高效益的双重目标。
三、高效生态农田(地)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灾害性气候是制约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因素
农业其实还是一个“看天”的产业,灾害性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对本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灾害性气候主要有台风、强降雨、极端低温等,如2016年6、7月份的强降水造成后期晚熟葡萄裂果现象严重,同期上市的东魁杨梅腐烂严重,杨梅、桃等糖度低,品质差,从而影响产值。今年葡萄成熟期连续降雨造成葡萄裂果较多,严重影响葡萄品质,经济效益下降。6月份在温岭滨海发生短期冰雹,部分大棚破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农产品精品化程度低是制约高效生态农业的直接因素
没有“精品”就谈不上“高效”,要想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就必须保证农产品的精品化,而目前来说我市优质农产品的产出率总体偏低,精品化程度偏低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农民收益的降低。如今年温岭葡萄就明显表现出这个特点,精品水果的售价与往年相比仍旧保持较高售价,品质一般的则售价大幅降低,甚至出现部分葡萄最后无人问津的现象。农产品精品化程度低也反映在农业从业人员身上,目前的农业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的程度不高,从而使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难度加大,造成农产品精品化率低。
(三)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是制约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市的西瓜、葡萄等主导产业持续获得高效益,土地的租赁价格也水涨船高,最高已突破3000元/亩,人工费用逐年增加,去年每工日在150-200元之间,今年在葡萄、西瓜等主产区生产旺季已普遍突破200元/工·日,部分技术工种达300-500元/工·日,农资价格也普遍上涨。这些生产成本的上升,直接造成农产品产值增加而纯利润不能随之增加,导致生产效益降低。
四、发展高效生态农田(地)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如在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和南部现代农业综合区的道路、沟渠、灌溉、冷链等基础设施都投入大量资金,但基本上都是在平原地区,西部山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要提升高效生态农田的覆盖面,就必须加大对山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山区特色水果产业,推进温岭现代农业的均衡发展。
(二)加强农业创新能力,保持主导产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我市的西瓜产业规模在不断缩小,今年大棚葡萄也出现较大面积的亏损,两个主导产业的发展都遇到挑战。原先的种植模式已不适应,必须在农业创新能力上找到新路子,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投入新装备,改变种植模式,提高主导农产品的竞争力。如在大棚葡萄上已开始探索新的栽培技术,大棚葡萄容器大苗培育在滨海成功应用,葡萄限根栽培种植模式已在多地开展实验。大棚葡萄、大棚枇杷、大棚蜜梨等智能化管理系统相继建成。这些新的技术和设施的投入,将极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依托农业机械化,控制生产成本
面对节节攀升的用工成本以及农资价格的上涨,如何控制生产成本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为避免陷入高产值低效益的尴尬局面,研究应用推广农业机械化是打破这局面的主要方法,目前在水稻的生产环节已能够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其他经济作物上,种植、采收等环节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应加大推广示范的力度。
(四)加强品牌建设 ,创新营销模式
目前,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巨大变化中,消费者追求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只有创新营销模式和加强品牌建设双管齐下,才能进一步刺激市场,打通农产品营销环节。在品牌建设上,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创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在产品营销上,应积极提倡传统销售方式与依托网络的新型销售模式相结合。
(五)推进产业融合,引领农业发展新方向
目前我市的农业产业融合主要以农旅结合为主,主打农业休闲观光,融合餐饮业及旅游服务业,主要有“老五农庄”(主产品:大棚梨),东浦农业观光园(主产品:柑橘、果桑),城南四季生态农业园(主产品:高橙等柑橘类)等。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低,一、二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应加强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附加值的提升和农民的增收,引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