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2017年农业生产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8-02-12 16:06: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字体:[ ]
分享至:

经初步测算,201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4.4%,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农业增加值20.41亿元,增长8.6%,林业增加值0.04亿元,增长3.2%,牧业增加值1.73亿元,下降6.2%,渔业增加值54.16亿元,增长3.3%。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结构趋优,贡献较大

今年全市种植农作物面积约67.10万亩,比上年微增0.4%。从种植结构看,粮食作物微降,经济作物略增,其中效益较高的作物,如香瓜等面积增长较快,种植结构更趋优化。从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看,农业增加值对全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52.0%,在农林牧渔业的五大行业中贡献最大。

1.粮食生产稳中微降,早稻增长晚稻下降。根据粮食监测调查数据推算,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58万亩,比上年下降1.0%。从季节上来看,受冬春经济作物面积增长影响,春粮播种面积进一步减少,仅3.10万亩,下降1.6%;夏粮播种保持增长,面积达15.25万亩,增长5.2%,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对早稻生产的大力扶持(据息,我市市级以上财政对早稻的补贴总和已超过400元/亩),加上稻谷连年丰收以及“早稻-西兰花”季节性轮作模式的不断成熟,早稻种植收益稳定,较大的激励了农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近年来晚稻谷价格连年下跌,加上晚稻种植补贴低、成本高,种植晚稻已无利可图,甚至要亏本,一定程度上反推了早稻面积增长,今年全市早稻播种面积达12.48万亩,增长4.7%;秋粮播种持续较快下降,今年秋粮播种面积14.23万亩,下降6.8%;主要是晚稻种植面积较大幅度下降,今年晚稻种植12.34万亩,下降7.2%。晚稻作为我市消费的主要口粮,一直以来在粮食种植面积中保持领先,但今年被早稻种植面积超越,对我市粮食生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当前的粮食扶持和粮食收储政策应作出适当调整,抑制我市粮食面积不合理下降。

2.经济作物小幅增长,香瓜种植持续高热。今年,我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18万亩,比上年增长3.3%。分品种看,甘蔗:面积持续下降,转型速度加快。今年甘蔗播种面积1.93万亩,下降13.3%。虽然随着土地租金、用工价格等成本的不断上涨,传统种植模式收益并不乐观,但是大棚种植甘蔗因上市时间较传统模式提前一个多月,售价为传统上市期的3-4倍,甚至更高,因此大棚种植面积较大幅度上升;香瓜:保持快增态势,经济效益不减。今年,我市果用瓜种植面积5.28万亩,增长7.0%。今年西瓜种植面积3.54万亩,下降2.4%,受地租上涨、种植外迁等影响,我市今年西瓜种植持续下降。与此相反的是,今年我市甜瓜(香瓜)面积1.42万亩,大幅增长53.6%,连续四年大幅增长。近年来我市香瓜种植发展较快,品种也日趋多样,从原来比较单一的东方蜜1号,发展到东方蜜1号、玉菇、QQ蜜等多个品种。据调查,2017年东方蜜1号等香瓜价格与2016年基本持平,一手售价在5元左右,一些新品种价格更高,亩产值稳定在万元以上,效益较为可观。蔬菜:面积有所回升,主品拉动明显。我市今年蔬菜种植面积23.55万亩,增长3.5%,受轮作、效益推动,西兰花、冬花菜等以成为冬播蔬菜的主打品种,今年增长仍较为明显。

(二)畜牧业总体下行,降速趋缓

环境整治影响仍未消除,畜禽养殖业保持下行。从全年数据来看,畜禽类产品存出栏数仍以下降为主。

1、猪牛羊存栏大幅下降,出栏升降不一。年末,全市生猪存栏7.84万头,比上年下降19.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0.50万头,下降7.4%;牛羊存栏分别为1566头和5546只,下降17.3%、31.1%,存栏规模与前三季度基本相当。出栏情况,2017年猪牛羊出栏累计分别为13.88万头、1791头和10579只,猪牛出栏分别下降4.3%和24.0%,羊出栏增长33.9%。导致猪牛羊存栏大幅下降出栏升降不一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环境整治,关停一批养殖场以及坞根八一养殖小区因与第三方污水处理企业发生分歧而停运后,导致产能下降;二是肉价偏低,从年初起,市场生猪价格开始走低,最低时跌至每公斤13元左右,跌破盈亏临界点,下半年有所回升,目前恢复到每公斤15元以上。

2、鸡鸭鹅养殖势头显好,存出栏齐回升。年末,全市家禽存栏127.53万只,比上年增长0.9%,全年家禽出栏273.95万只,略降0.1%,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回升25.0和6.5个百分点。近几年 “环境整治”“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的影响逐步减轻,坞根等传统肉禽养殖地区产能略有恢复,但箬横、滨海、松门以及新河等蛋禽主要产区专项行动影响依然较大,蛋禽养殖规模持续萎缩。

(三)水产业快速转型,产量回升

201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约为64.00万吨,比上年增长2.5%,增幅比前三季度回升3.4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捕捞产量50.32万吨,下降7.5%,海水养殖产量12.23万吨,增长69.1%,拉动全市水产品产量增长8.0个百分点,淡水产品产量1.46万吨,增长86.6%;远洋渔业产量1.24万吨,增长64.9%,拉动全市水产品增长0.8个百分点。2017年我市渔业生产存在两大特点:一是海洋捕捞业政策性大幅减产。2017年的海洋捕捞减产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首先受新伏休制度影响,渔船作业时间明显缩短;其次受国家“减船减产”政策影响,作业渔船数、主机功率数、总吨位数都明显减少,截止12月25日,全市作业渔船比上年减少143艘,主机功率减少3.27万千瓦,总吨位减少1.35万吨。二是水产养殖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紫菜养殖面积的大幅增长,虽然今年年初紫菜单产比上年有所下降,对紫菜养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影响我市紫菜养殖的增长势头,说明养殖户对市场比较认同;其次加大了“应统尽统”力度,上半年渔业部门巡查发现,我市乐清湾有较大规模的牡蛎“二次养殖”活动,今年累计已达1.92万吨,因养殖户认识不到位而一直未纳入统计,发现问题后渔业部门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了数据流失。此外,国家对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的投入,也有力地促进了养殖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养殖能力、养殖水平的提高。加上今年气候良好,灾害性气候较少,养殖品价格较高等都大大促进了水产养殖的快速增长。绿鑫公司的大口径网箱养殖基地投入生产、绿贝养殖场的内循环养殖模式等,给全市发展生态高效养殖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二、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早晚稻扶持政策失衡问题仍未解决

政府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在我市已显成效,近年来全市的粮食播种面积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对早稻扶持的过于侧重,早晚稻扶持政策差距较大。从农业部门了解到的粮食补贴标准情况来看,市级以上财政补贴早稻的最高额度已经超过400元/亩,而晚稻最高为160元/亩左右,主要差距为商务部门的早稻订单补贴(最高240元/亩),晚稻享受不到此项补贴。另外各镇街追加的补贴也都集中于早稻。近八年,早稻面积持续增长,今年达到12.48万亩,再创2002年以来新高。早稻作为主要的储备粮源,目前的种植面积已经远超实际储备需求,给仓储和财政增加了压力。相比早稻,近年来晚稻种植起伏不定,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年仍有三方面的不利因素将导致我市晚稻大幅度下降。一是晚稻谷价格依然低迷,以晚粳谷为例,今年上市均价150元/50公斤上下,虽比去年有小幅回升,但仍低于国家最低保护价155元/50公斤,获利低微;二是种植模式影响,为提高产量,目前早稻种植多以直播为主,生长时间延长,难以实行早晚稻连作,因此早稻种植过多势必会导致晚稻面积减少;三是秋冬种果用瓜面积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以东方蜜1号为代表的秋冬种果用瓜面积近四年来连年快速增长,种植面积由2013年的不足0.4万亩,急速扩大至今年的1.6万余亩,增长了4倍多,由于这些香瓜品种生长收获期约在当年9月至次年6月,无法与水稻轮作。

 

(二)渔业政策影响凸显转型基础不牢固

渔业是我市农林牧渔业中的支柱产业,2017年产值规模占比达到73.8%,其中海水捕捞超渔业产值的八成。近年来,为保护海洋资源、保障沿海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对我市渔业生产的影响开始凸显。一是国家新伏休政策和“减船减产”政策,短期内对我们当地的渔业经济增加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养殖空间,受沿海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我市东部地区部分养殖围塘被征用,围塘养殖面积减少30公顷。虽然我市为减小政策性影响,积极引导渔民转产,但转产的基础并不牢固。特别是乐清湾的“二次养殖”,其主要养殖产品牡蛎并不是我市的传统优势养殖品种,具有较强的商业投机性质,一旦市场异动将会立即出现快速减产甚至停产的局面。此外远洋捕捞产量拉动力逐步减弱。台州远洋公司的转入,因当年无基数给2016年全市渔业产量带来约2个点的增幅, 2017年该优势已不复存在,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三)经进粮退发展不均争地矛盾愈突出

随着土地流转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土地租金被葡萄、东方蜜1号、火龙果、西瓜等高效农业品种不断推高,粮经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日益突出。经调查,目前我市箬横、松门等东部粮食主产区的连片50亩以上的土地年租金已普遍超过1500元,种植葡萄、东方蜜1号、火龙果等土地年租金每亩2000元以上,最高突破3000元,受利益驱使,土地不断向高效益作物种植户手中集中,甚至不少粮食功能区也受到波及,导致粮食生产的空间进一步萎缩。

三、农业稳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争取粮储全域统筹制,稳定我市粮食生产

自2009年以来,我市早稻播种面积在台州的占比一直保持在50%上下,而粮食播种面积则稳定在20%左右。早稻谷作为储备用粮实行全面收购,我市为台州财政多负担了30%的压力,亦即2017年我市财政为台州其他县市区贡献了1400余万元,如果以此为我市晚稻增加补贴则每亩能提高约120元,可大大提高粮农种植晚稻的积极性,稳定我市的粮食生产。为此建议市政府积极向台州市争取,实行早稻谷收购全台州市统筹,以各县市区的粮食播种面积、年粮食消费情况等为依据,分摊各县市区的粮食储备任务及费用。

(二)加快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畜牧养殖转型

近年来,受“环境革命”等专项行动影响,我市畜牧养殖业呈逐年下降趋势,规模快速萎缩,生猪、家禽年饲养量比2012年分别下降39.4%和79.0%,畜牧业产值规模缩小至2012年的51.3%。目前,我市生猪养殖粪污处理仍以三格式沉淀等原始处理方式为主,占全市90余家养殖场的76.0%左右,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资源化利用率较低是现阶段制约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政策,建设市级畜禽粪污处理中心,便于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同时允许部分存栏5000头以上的较大型养殖场建设异位发酵设施,全力加快粪污资源化利用步伐,推动畜禽养殖业转型发展。

(三)大力发展外海养殖业,促进渔业经济稳定

今年我市养殖业数据的快速增长,拉动渔业产量提升8.0个百分点,是今年渔业生产最大的稳定器,也是这个农业经济的重要稳定器。国家近海捕捞从紧的政策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要稳定渔业经济的发展,则必须加快渔业重心转移,加快发展渔业养殖,特别是我市目前发展较为薄弱、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的外海养殖。渔业部门应加快调查研究,拿出适合我市事情的发展方案。此外,近两年我市远洋渔业较快发展,对我市渔业经济助益不小,下阶段我市应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的良好机遇,引导民间资本投资远洋渔业,积极稳妥发展过洋性渔业,加强与国外合作,建设远洋渔业海外生产基地,加快我市远洋渔业发展布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