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民说三星舞狮有上百年历史

发布日期:2017-06-06 09:13: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字体:[ ]
分享至:

 

  5月31日晚,记者赶到太平街道三星桥村老年活动中心附近时,就听到了一阵敲锣打鼓声。虽然夜间的光线不是很好,但这4只狮子在狮球的逗引下,四处腾跃,张牙舞爪,还是让人感觉到雄风振振。

  

  舞罢,舞狮人卸下道具休息。三星舞狮队的4只狮子,要由人轮换舞狮,一只狮子需4人,就得16人,乐队七八人,还有举狮球的,一共需要25人左右。当晚参加舞狮的,年龄大多在55岁至60岁之间。

  

  三星舞狮起码有上百年历史,一位村民说:“我爷爷的爷爷就滚狮子了。”三星舞狮当时非常有名,在老城关地区,与西门的舞龙、下河的五兽等齐名。

  

  1994年3月9日,温岭举行撤县设市庆典演出,三星舞狮也应邀参加。当时,在村委会任职的林冬舜就是牵头人。本来三星舞狮在春节出外舞狮时,只有一只狮子,考虑到撤县设市庆典演出需要气势,那次演出就打破常规,一共出动了4只狮子,这样一来,三星舞狮就从原来舞单狮,变为舞四狮。

  

  除了这次演出外,三星舞狮还应邀参加了一些市、街道举行的其他演出,比如市里组织的元宵节民间艺术踩街活动。三星舞狮队也曾走出太平参加一些庆典活动,如有一年,椒江前所大桥通车时,就邀请三星舞狮队去舞狮开桥。

  

  林冬舜今年75岁,当过18年村干部,他说,狮子代表吉祥,舞狮就是为了驱邪保平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星桥村民非常穷困,有时候甚至没饭吃。那时候,三星舞狮队常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至初八)到各处舞狮,赚些糕、番薯丝等犒赏物,或者是纸包钿(红包)。那时候的狮子很简陋,只有半边头(现在经改良有点像广东的潮州狮),狮子毛是由帽草(织帽的草)染色制成,不像现在用的是专业精制的狮子皮,可以穿在身上。

  

  那时候滚狮子,还有其他一些杂技项目,比如擂叉,就是在锣鼓伴奏下,擂叉人逗弄着一柄钢叉;“老鼠拔灯芯”,就是表演用脚夹着一根竹杠,双手在地上拖着身子走,脚不落地;“蛤蟆吃水”,就是一张八仙桌下面由两人扶稳,4个表演者在四角倒立,嘴巴贴着桌面……不过,现在这些都差不多失传了。而正式的舞狮,也有一定的套路,如先到上间“拜佛”(参拜行礼)、搜爪、上“间沿”……最后行礼退出。碰到正月初二舞狮时,有人家设灵座,舞狮者要用事先准备的白布系在狮子头上,狮子的舞法也有不同,走进时,狮子跟在锣鼓队后面,慢慢“蹩”进去,先行三个礼,舞罢走出时,狮子快速“趵”出,锣鼓队在后面跟着走出。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多年前,三星舞狮队就不再在春节到“人家头”舞狮了。这次要参加市里的演出,林冬舜等非常重视,前几天专门从路桥买了4只新的“狮子”,同时,为防技艺生疏,从5月31日晚上开始演练,让身手重新熟练起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