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武艺 ——台州古兵武备收藏展

发布日期:2016-05-18 16:26: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新局

字体:[ ]
分享至: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文可兴国,武能安邦。古代无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壮举,无论是史书典籍还是白话小说,无论诗歌词赋还是戏剧曲艺,向被后世传颂,可谓家喻户晓。而当时使用的各类冷兵器却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渐渐湮没、销熔于尘土之中。 

 


 

  冷兵器,狭义上是指不带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广义上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武器装备。冷兵器发展经过了以石质、木质、骨质等纯天然材料为主要材质的原始兵器时期,以铸造工艺为主的青铜兵器时期,以锻打工艺为主的铁质兵器时期三个发展阶段,这也是中国古代冷兵器的萌芽、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在长城喜峰口夜袭痛歼日寇,则成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绝唱。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从一开始最简单的石刀、石枪、石块,到最后无比精致含有相当高技术含量的十八般兵器,琳琅满目。据古籍记载以及大量的出土兵器表明,古代兵器有戈、戟、殳、钺、矛、斧、鞭、棒、锤、刀、剑、弓、弩、铳、锏、叉、锥等,每一件兵器都蕴藏着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见证着古代科技的发展,也无不诠释着兵器对国家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次展览得益于台州古代武备收藏协会的鼎力支持,90件展品均为遴选的精品之作。从仙居下汤新石器遗址出土的石兵器,到明代抗倭利器“戚家刀”,直至抗日战争国军第二十九军使用过的大刀,横跨历史七千年。今天,当你置身石斧铜戟、刀光剑影之中,是否眼前犹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耳边犹闻“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的金戈铁马岁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