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办培训班传授省级非遗“温岭洞房经” 还将编印《温岭洞房经选编》图书

发布日期:2016-09-20 09:29: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广新局

字体:[ ]
分享至:

 

  说起温岭洞房经,年纪稍大一点的温岭人应当都比较熟悉,它是温岭民间传统婚俗的一部分。过去,信奉佛道的人家结婚,在举行婚礼时通常要拜堂、送洞房。其中,洞房经就是在拜堂、送洞房时唱的一种仪式歌和对歌的总称。2012年,温岭洞房经入选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保护传承温岭洞房经,温岭市文保中心在滨海镇前王村文化礼堂设立传承基地,举办培训班进行传承,9月4日上午,由温岭市文保中心主办、滨海镇文化站承办的温岭洞房经培训班第一课在前王村文化礼堂内举行,来自新河镇的第四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拜堂赞项目)李小咸老师为20多位温岭洞房经爱好者上了《拜堂赞》(即傧相诗)一课。

 

 

  李小咸通过电脑PPT,介绍了温岭洞房经的文化意蕴和拜堂赞的演唱特色等,接着,两位温岭洞房经项目的温岭市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颜冬清和应子云以及其他项目的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王云兵,应邀上台现场展示《拜堂赞》,三人你唱一段,我唱一段,乡土味十足的《拜堂赞》让大家感到很亲切。

 

 

 

  培训课后,应子云告诉记者,他演出的温岭洞房经被人拍成光盘兜售,还被上传到网上,百度一下,就能找到,温岭洞房经现在还比较受人欢迎,温岭、路桥等地不少人家结婚时,也都还喜欢请人唱洞房经,“(农历)八月十九到金清,九月初二在黄岩卷桥……下年(明年)十月十一都有人早定了……”他的“业务”也比较繁忙,除温岭新河、滨海等地外,温岭泽国、潘郎等地也都有人请他去唱。

 

  李小咸告诉记者,这次来参加培训的,有新河镇、滨海镇等地的,人数还算比较多。此次培训班计划一个月时间,上四节课,第一讲《拜堂赞》后,第二、三讲分别是《望新妇》《送洞房》,最后一节课是学员比赛表演。

 

 

  李小咸告诉记者,他受温岭市文保中心委托,正在整理温岭洞房经,将民间收集的十几种版本的温岭洞房经手抄本进行注释整理,因为是手抄本,有些错字需要勘误更正,有些方言要写正确的字,预计9月底可完成。

 

  温岭市文保中心副主任邵银燕介绍说,这本温岭洞房经的小册子暂名《温岭洞房经选编》,因为有些版本大同小异,选编时选择比较典型的版本,同时,为了开阔眼界,也适当收入台州其他地区的洞房经,以作参考。

 

  邵银燕说,除了温岭洞房经在滨海进行培训传承外,我市还在泽国镇举办天皇花鼓项目培训班、在箬横开展温岭道情培训班、在太平街道举办方言快板、赞龙调培训班,分别邀请许子利、江恩春和金明才担任指导老师。

 

  温岭市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工作,早在2009年5月,温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就和滨海镇老艺人应光远签订了一式三份的《“洞房经”项目传承协议书》,协议书规定,应光远通过一年半到两年时间的传授,培养3个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熟练掌握洞房经的演唱和对唱技能,包括曲调与里间外间的唱词,应培养了王云兵、颜冬清、应子云3位徒弟熟练演唱洞房经。

 

 

  附录:

  【温岭洞房经师带徒活态传承工作】2009年5月13日,为了让温岭洞房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活态传承,温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应光远签订了一式三份的《“洞房经”项目传承协议书》。

  这份非遗项目传承协议书规定,应光远通过一年半到两年时间的传授,培养3个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熟练掌握洞房经的演唱和对唱技能,包括曲调与里间外间的唱词。按每培养一个传承人3000元补助的标准予以补助,温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协议签订后预拨3000元,其余的待验收基本合格后拨付。

  这一协议早已执行完毕。应光远带的王云兵、颜冬清、应子云3位徒弟也都能熟练地唱洞房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