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温岭 > 温岭经济

退二进三意义何在

发布日期:2017-03-29 11:59 信息来源:市工经局 浏览次数:

 

        来自温岭市城市新区建设办公室的消息,今年下半年以来,原东湖工业区已经有33家企业打报告要求搬迁,其中3家企业已签订收储搬迁、土地使用权收回合同。
  按照规划,三年内,这一温岭城市中心区块的62家企业将全部迁出,为第三产业腾出寸土寸金的发展空间。
  “在东湖工业区实施‘退二进三’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选择。”在今年9月9日召开的“退二进三”工作动员会上,市城市新区建设办公室主任林君辉用了四句话概括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促进三产发展,优化功能布局,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实施东湖工业区“退二进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升级的需要。现代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产业布局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必然。东湖工业区日益成为中心城区的腹地,该区域企业发展空间已受限制,工业用地效益低,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同时也减缓了城市化步伐,温岭的城市发展亟待通过产业升级拓展空间。
  实施东湖工业区“退二进三”是城市科学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随着我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东湖区块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要求。通过改造,将使万昌路沿线成为完整的城市发展景观轴,从根本上改善三星大道的景观形象和交通瓶颈问题,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实施东湖工业区“退二进三”是改善城区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城区工业企业的存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安全隐患问题等愈为突出,影响了城区的面貌,严重干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通过改造,以现代三产服务业辐射和带动周边发展,城区面貌将得到改观,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提高,为城区创造一个绿色、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
  而工作推进的时机来看,东湖工业区在这时开展“退二进三”,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此时,房地产市场重新引燃,阳光大道北侧区块出让每亩达600多万元,今年开发的楼盘每平方米均价在万元以上。作为对前景看好的市场反应,自钱江摩托实施“退二进三”以来,钱江摩托股票价格不断上涨。东湖工业区块企业也纷纷响应,在动员会召开的当月,就已经有4个区块的企业提出申请,要求政府收储,积极性非常高涨,有力推动了“退二进三”工作。

为什么是东湖工业区
  “退二进三”概念最初见诸政府决策是在2005年。其时,温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突飞猛进,城市新区蓝图刚刚绘就。但是另一方面,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三产的落地,土地的制约都让决策者们头疼不已。
        经过几十年量的扩张后,二三产如何布局,这成为市领导反复思考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市委书记陈伟义在此前后的调研中提出,我市要加快“东西并进,整体跃升”的步伐,以西部的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以东部的工业化支撑城市化。城区则定位在发展第三产业。这样,既能解决工业用地的空间问题,也能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温岭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早已挤得满满当当的市区中心区块,三产发展空间在哪里?人们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东湖工业区。
  东湖工业区位于太平街道和城东街道的交界区域,东至三星大道,南至锦屏路,西至塔下村村道,北至北山河支流。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各地相继发展了镇(街道)一级的工业园区,当时的太平城区把二产发展的空间规划在东南两翼:一是南泉工业区,再一个就是东湖工业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这个区块一共有企业62家,总占地面积383亩,其中企业占地面积250.4亩,建筑面积16.14万平方米。这些企业中有44家位于太平街道, 18家位于城东街道,根据城市新区建设办公室后来的统计,它们平均占地面积4.04亩,其中面积最多的中马集团占地44.65亩,面积最少的仅0.34亩。
  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这块20年前还是一个城郊结合部、现在的工业集聚区已经成了城市新区的核心区块。这里与三星商业街和九龙汇商业步行街南北相连,万昌北路和泽坎线贯穿其中,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几乎是天造地设的三产黄金地。

  三年“预热”
  不过,如今的红火场面暗底下经过了好几年的预热。
  2006年5月,我市就为此成立了专门机构,开展了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外出考察等大量前期工作。2007年1月底,政府出台温政发[2007]13号文件《关于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工作的实施意见》。“退二进三”蓝图第一次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得到明确。
  但是,由于企业安置用地无法落实、补偿标准较低,企业主不愿搬迁,《实施意见》难以执行,东湖工业区企业搬迁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2007年8月市新区办接手“退二进三”工作,短短一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十多次召开“退二进三”工作研讨会。由分管此项工作的市委常委张永兵牵头,多次召集相关部门领导及骨干企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企业主的意见,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光是为完善政策文件就召开了5次多部门碰头的会议,有针对性地就实施方式、补偿标准等问题深入分析研究。
  在此同时,市国土局、新区办又组织有关人员赴宁波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宁波等地“退二进三”工作的好经验和做法。此时,“退二进三”工作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决策层的共识,不少地方更是早已成功“落地”。就在临近的温州市,呼吁了多年的“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也被写入了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报告,提速推进。
  各地的经验充实了温岭的思路。2009年7月,市政府在温政发[2007]13号文件的基础上,对“退二进三”政策进行完善,出台了温政发[2009]10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东湖工业区“退二进三”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
  这份2500多字的文件为实施东湖工业区“退二进三”工作最终夯实了基础。

  新政策,快速度
  依照这一政策,新区办对东湖工业区进行切块设计、按块实施,把这一区块分成14个区块,并对“退二进三”各区块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总体平衡,建筑密度都控制在30%左右,容积率都控制在2.45左右,绿地率都控制在25%左右。
  14个区块将在企业主自愿的前提下,成熟一块搬迁一块,分步有序推进,三年时间内完成整体搬迁。这一策略很好地化解了东湖工业区企业大小不等、分布零散、利益平衡难等问题。既能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又能推动其它规划区块的搬迁开发工作。
  企业实行搬迁的,实行货币一次性结算。原生产场所由政府收储,然后市国土资源局以公开挂牌、招标、拍卖的方式出让,进行第三产业开发。相比“以土地换土地”的老政策,“实行货币形式一次性结算方式”克服了企业安置用地难以落实的难题,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这部分货币补偿包括收储土地补偿、地面建筑物及附着物补偿和搬迁腾空停产补偿三个方面。为了鼓励企业加快迁出进度,政策规定,后者按净收益比例标准逐年递减补偿。
  2009年搬迁、土地收储的,按出让后亩均净收益部分的62%的比例标准执行;2010年搬迁、土地收储的,按60%的比例标准执行;2011年后搬迁、土地收储的,按58%的比例标准执行。
  与此同时,政府还严格执行了限制性措施。即对列入“退二进三”搬迁的企业,严禁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国土、建设规划、工商等部门不再办理对土地及其地上附着物抵押手续。工业区内的62家企业的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股东、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登记事项的变更也即时停止;企业把厂房、场地出租给他人新设立各类企业的,一律不予审批。

  多赢前景让人期待
  9月9日东湖工业区“退二进三”动员会后,整项工作加速推进,“退二进三”成为政府和媒体的热点词汇。新区办通过座谈、约谈、走访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企业动态,及时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阻力。
  一家企业在新政策出台前,把厂房改造成贸易商行,准备招商办市场。在新区办的反复交流说服后,企业停止了招商,并向10多位市场经营户退还摊位费,积极进行搬迁。还有一家企业出租开设KTV,已经投资600多万元进行了装潢。但最终,他们选择了在市区另一位置开设KTV,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在“堵”的同时,“疏”的环节也在加紧进行。对于部分发展潜力较大、需要扩大规模的企业,在他们自主寻找安置用地的同时,政府专题安排了新河、温峤、城南等镇800多亩的工业用地项目加以推介。其中规模最大的中马集团更是早已选址上马,总投资9亿元,占地1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汽车变速器100万台和2500万(套)齿轮产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并可形成销售总额32亿元,税利3亿元。
  林君辉表示,目前的进度进一步让他们在2012年8月“退二进三”实施期限前完成工作充满信心。“这将是一个经济社会效益多赢的工程。”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经济效益看,改造后政府整项工作资金将实现总体平衡,略有结余。按照规划,如果成功开发39万平方米建筑,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等各项税收将达4亿多元。
  而从社会效益看,既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又能改善城区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政府得形象、企业得实惠、居民得环境”的前景让人期待。

  链接一:
  “退二进三”一词的来源
  “退二进三”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经济调整,鼓励一些没有产品,或者濒于破产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从事第三产业,故称为“退二进三”。后来不少城市借用和延伸了这一概念,提出,为了盘活国有资产,把一些企业从城市的繁华地段退出来,进入城市的边缘进行发展,整个置换过程可以使企业获得重新发展的资金,城市化特别是三产服务业也得以推进,故也称为“退二进三”。

链接二:
  东湖工业区“退二进三”工作程序
  1.申请。规划区块内的企业向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市城市新区建设办公室分别提出收储申请。同时分别提交房产证、土地证复印件。
  2.评估测算。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市城市新区建设办公室根据温政发[2009]104号文件精神进行评估测算收储价格。
  3.制订方案报批。收储企业根据本企业实际制订搬迁方案,报“退二进三”领导小组批准确定。
  4.搬迁腾空,签订收储合同。企业按搬迁方案,实施搬迁腾空,经验收合格,收回房产证和土地证,签订土地收储合同,并结算土地收储款。
  5.确定出让用地规划指标,制作出让方案,发布出让公告,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结算土地出让金。
  6.市城市新区建设办公室与收储企业结算搬迁腾空停产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