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1-03-17 00:00 信息来源:温岭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 年2月28日在温岭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周先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发展回顾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在中共温岭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型升级谋发展,全力以赴惠民生,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转型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产业升级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编制全面完成,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列入省首批创建点。粮食种植面积达41.8万亩,实现总产量16.2万吨。土地流转不断推进,流转率达47%。渔业经济平稳发展,实现渔业产值48.1亿元,荣获“中国海虾之乡”、“中国鱼鲞之乡”称号。“转型升级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新增规模企业327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747.5亿元,增长31.2%。完成工业性投入90亿元,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21个。企业上市工作取得突破,新增爱仕达、新界泵业2家上市公司。汽摩配、鞋帽服装、船舶修造等块状经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启动实施,泵与电机成功创建省区域名牌。新建工量刃具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新增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19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开放型经济快速回升,实现自营出口26.7亿美元,增长46.9%。成功设立莫斯科(中国)温岭商会。“质量强市”建设启动实施,牵头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被评为“中国工具名城”、“中国日用塑料名城”和“中国编织帽之乡”。建筑业持续发展,产值达355.6亿元,增长18%。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三产增加值227.2亿元,增长11.3%。总部经济基地列入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流通网络不断完善,市场培育提升取得成效,被评为“浙江十大市场强市”。会展中心一期建成投用,泵与电机、工量刃具展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全年8个展会实现交易额4.4亿元。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成功举办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签约项目总投资158亿元。长屿硐天成功创建国家矿山公园,石塘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镇。金融业加快发展,年末存款余额719.7亿元、贷款余额548.5亿元,分别增长22.1%和25%。新增金融机构2家,民泰商业银行成功设立上海、义乌分行等11家分支机构。

沿海开发加力提速。“主攻沿海”战略全面实施,“服务东部”形成共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箬兴路拓宽工程基本完成,75省道南延温岭段进展顺利,81省道改建报批工作全力推进。东部新区南片城市设计和龙门湖景观设计不断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27公里路网框架全面构建,“四纵四横”河道开挖、景观绿化、供水供电等工程有序推进,标准厂房一期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招商选资全面启动,在台州市率先实施项目入区评估办法和“飞地工业”政策,27家企业经评估获准入区。上马工业区块形象不断丰满,新开工企业17家、投产12家。

重大项目全力突破。“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深入开展,完成投资86亿元。大石一级公路整修和110千伏部渎变、凤山变、向东变等工程顺利完工。104国道泽国段复线、金清二期、担屿围涂、龙门港、客运中心、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20千伏牧东变等工程扎实推进。城东高架、吴岙岭隧道改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沿海高速温岭段、中心渔港二期、南海涂围垦等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统筹发展,不断提升城乡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水平

城乡建设互促共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启动实施。万昌北路城东段、东环路二期顺利建成,西环路南延、万泉路东延等主干道路建设有序推进。森林温岭“三年绿化大行动”启动实施,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新增城区绿地33.4万平方米。城市新区建设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体银泰城、行政服务中心、商检大楼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收储土地342.6亩,完成率达80.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铁路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完成东门路D区块房屋拆除。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成效。大溪、坞根、上马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泽国、松门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铺设城镇污水管网25公里,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60个。城市管理不断优化,“数字城管”启动建设,新增城区停车泊位330个。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强化,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基本建成、二期进展顺利,改造建设农民住房15852间(套)。中心镇建设取得突破,箬横、新河跻身省级中心镇,泽国列入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省级待整治村74个、台州市级示范村13个,完成“菜单式”项目214个。和谐村居建设深入开展,清洁家园、丧葬礼俗整治等工作扎实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取得初步成效,督促开工96宗、竣工13宗,决定收回4宗。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服务年、师德推进年”活动扎实开展,新农村教育成效明显,职业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校园安全工作全面加强。成功创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温岭学院。城乡文体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王伯敏艺术史学馆顺利建成,体育中心三期工程基本完工,建成图书分馆3家、文化主题公园16个。群众文化日益繁荣,开展各类活动322场次。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夏日风暴”行动成效明显。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顺利举办首届台州(温岭)动漫节。新闻传媒事业加快发展,数字电视完成整体转换。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面完成,成功举办第三届老年运动会。传染病防治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卫生应急能力稳步提升。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市。人口计生“百日攻坚”行动有效实施,“双基”工程扎实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和谐发展,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水平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为民办实事工程基本完成。城市防洪十项工程加快实施,“一港二库四河道”整治扎实开展。农民安全饮用水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惠及412个村48.6万人,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98.2%。城乡道路养护管理不断加强,建成公交候车亭50个。城乡环卫一体化深入推进,新投用垃圾中转站5座。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强化,对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十小”行业整规工作全面完成,豆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连续三年居台州首位。粉红丝带两年行动计划和文化下乡活动圆满完成。社会救助、养老体系不断完善,建成投用全省规模最大的残疾人托养中心。慈善、扶贫、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对口援川重建工作胜利完成,被评为省援建工作先进集体。
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平安温岭”建设深入开展,圆满完成“环沪护城河”世博安保任务,被评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信访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基层基础“五个一”建设不断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继续优化,一站式服务站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入开展,出租私房管理不断强化,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成效明显,安全生产三项指标连续三年实现零增长。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健全,受理案件调解成功率达10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开展。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发展,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依法行政深入实施。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案859件。密切与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五五”普法全面完成,法律援助、大调解、帮教安置等工作扎实推进,“设立镇(街道)法制办公室”获首届“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事业单位登记分类、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改革工作有序开展,国有资产集中处置深入推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279件,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9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加强,效能问责82人。
行政服务明显改善。办证中心服务不断优化,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成效明显。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回头看”工作扎实开展,合并审批职能科室9个,减少审批环节49个。建立挂牌销号督办制度,推行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开通网上审批服务窗口22个,新增网上申报项目109项。“双服务”和“蹲点服务周”活动深入开展,帮助破解难题747个。

人民武装、人防、海防、统计、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档案、供销、科协、气象、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财政总收入57亿元,增长1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6亿元,增长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2亿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07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2947元,增长14.4%;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分别削减6.9%和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4‰以内,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回顾“十一五”,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等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主体任务,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创业创新,扎实工作,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崭新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约束形成的倒逼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步伐更加稳健,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连跨4000、5000、6000、7000美元四个台阶。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4.1%,地方财政收入比2005年增加1.27倍。工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3%和12.3%,自营出口年均增长21.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比例从9.4:53.4:37.2调整到7.2:53.7:39.1。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市”、“中国十大活力县级市”和“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

这是发展格局重大调整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城市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沿海产业带和城市功能组团建设,发展脉络更加清晰,要素支撑更加有力,发展基础更加扎实。东部新区建设快速推进,“三纵五横”主干道路框架全面构筑,完成建设用地储备2万亩,沿海开发主战场逐步形成。城市新区、工业园区和铁路新区互动发展,温岭火车站、总部经济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重点项目取得突破。陆海联动的战略平台快速构建,东西并进的发展格局初步确立。

这是城乡统筹全面推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城乡一体发展道路,在全国率先实施市域总体规划,建成区面积从25平方公里扩展到3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58%,现代化中等城市初具规模。甬台温铁路温岭段、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复线城南段等干线路网全面建成,主干电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安全饮用水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完成,累计投资112.6亿元。“村村新”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整治达标村覆盖面达69%,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千万工程”建设先进县(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市。

这是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重点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社保、公共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累计支出103亿元,年均增长19.9%。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级重点办学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疾病防控体系和20分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乡文体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村级文化俱乐部建成率达9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6%和11.4%。连续五年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荣获省卫生强市、体育强市和文化先进市等称号。

这是改革探索不断深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业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依法行政深入实施,重大决策听证、公示等制度不断健全。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大幅缩减,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明显。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民主恳谈全面启动。参与式预算改革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提名奖”。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设立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企业债券12亿元。成立全国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得到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强镇扩权改革扎实开展,镇域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成为全省省级中心镇最多的县(市)。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令人振奋;化危为机,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经验尤为可贵。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新温岭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温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温岭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均有较大差距。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低小散弱现象仍然存在;防洪排涝、道路拥堵等问题较为突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亟待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统筹城乡发展仍需加强;重大项目推进难,要素制约不断加剧,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环境污染尚未根本治理,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社会矛盾增多,社会管理面临不少新的课题;少数工作人员服务不优、效率不高、执行不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竭尽全力加以克服和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十二五”奋斗目标和总体战略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温岭市委《关于制定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围绕科学发展的目标导向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市政府认真研究并广泛听取意见,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通过后,将认真付诸实施。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从我市看,“十一五”发展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有待调整,区域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为此,“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型、全面跨越”为主题,坚持“陆海联动、创新驱动、城市拉动、开放带动”,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创业创新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率先建成全面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全面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总体目标是:“保持台州领先,力争全省十强,率先全面小康”。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生产总值达900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达72000元;财政总收入达100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55亿元,年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9%;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

围绕上述目标,全面实施五大战略:

全面实施创新转型战略。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资本运营、绿色经营、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对创新平台、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注重创新驱动、资源整合,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商贸、金融、旅游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提高服务经济比重。

全面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坚持把沿海产业带作为构建大平台、发展大产业、承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的主战场,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示范区。加快东部新区建设,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按照“优、新、高、特”的产业导向,着力发展汽摩配、泵与电机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提升船舶修造、海洋生物等临港型产业,推进担屿围涂、南海涂围垦工程,形成整体规划、梯次建设的沿海开发态势。

全面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坚持把大城市作为温岭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推进“一城四区五中心(镇)”建设,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城乡一体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中心城区建设,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提高城市品位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市组团建设,推动工业园区、铁路新区与城市新区错位协同发展。推动中心镇、特色镇梯次发展,扶持培育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为小城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

全面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宜居温岭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水环境修复工程,全面推进森林温岭建设。强化生态文明理念,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健全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体系。

全面实施和谐共享战略。坚持把共建共享作为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大卫生事业投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倡导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2011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实现良好开局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十二届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转型、沿海开发、城乡融合、生态优先、和谐共享”战略,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自营出口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完成上级确定的目标。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全面跨越”,着力抓好八项要事。

一、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汽摩配、泵与电机、鞋帽服装等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步伐,扶持船舶修造、水产食品、机床工具、塑料建材和厨卫家电等行业做大做强,制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规模培育工程,新增2000万以上规模企业30家。探索品牌联营、渠道整合、平台共享等合作模式,鼓励发展创业投资,推动产业融合与产业链延伸。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坚持项目带动,大力推进“零地技改”,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实现工业性投入100亿元。积极发展融资担保、管理培训、创业辅导等专业服务,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企业管理创新,建立完善企业数据平台,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培育精细化管理企业50家。大力支持建筑业发展,鼓励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产值400亿元,增长12.5%。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整合强农惠农资金,加快农业“两区”建设。建成2.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南部现代农业综合区、果蔗产业区和11个精品园等省级创建点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精品精致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深化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产品营销配送网络,新增农业龙头企业6家、规范化合作社7家。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扩大农业跨区域投资合作。切实做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市)建设。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渔)家乐特色村点建设,增加农业附加值。积极发展现代渔业,优化捕捞生产结构,建成水产养殖特色示范园区3个、特色精品示范园10个。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三产兴市”战略,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积极打造“三圈六街一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开工建设东南机床城,推进横峰国际鞋材城、松门水产品市场迁建工程建设,建成开业农贸城、数码城,做好下张钢铁市场扩建前期工作,积极发展网上市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做大会展业,更高层次举办泵与电机、工量刃具两个国家级展会,鼓励兴办汽车、鞋业、汽车内饰等各类展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公路物流中心和“无水港”建设。加快引进精品百货、星级酒店等现代商业业态。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进程,实现村级连锁超市覆盖面80%以上。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吸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三蒜岛等海滨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实现旅游经济收入60亿元。

二、着力加速战略平台建设

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围绕建设城市副中心目标,大力推进东部产业集聚区开发,实现供地2000亩,投资20亿元。进一步完善东部新区规划,完成与周边区域主要道路的对接。加快产业集聚,注重引进大项目、大企业,扶持符合产业导向、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发展,新引进企业20家、开工10家、投产10家。加快功能配套,基本形成区内道路框架,建成10公里供水管网和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投用东部新区规划展示馆,开工建设南、北片污水处理厂和北片小学、幼儿园等配套项目。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建成10公里生态景观林和600亩苗圃基地,全面实施河道、湖泊开挖工程,推进龙门湖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加强要素资源储备,争取建设用海指标2000亩、未利用地指标1000亩。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新一轮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改善60个村6.5万人饮用水条件。加强湖漫、太湖水库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做好梅溪水库移民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金清二期、中心渔港一期、担屿围涂等工程,开工建设中心渔港二期,修复加固钓浜渔港,抓好南海涂围垦前期工作。加快电网建设,开工建设110千伏石塘变,竣工投运110千伏北港变和繁昌变二期,推进220千伏牧东变等工程。实施交通工程“118”行动计划,完成104国道泽国段复线、81省道松门过境段、藤岭隧道右线和车石隧道改建工程,推进75省道南延温岭段、城东高架、104国道泽国至桐屿段、吴岙岭隧道改建、客运中心、龙门港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81省道、104国道大溪段、竹盖线等改建工程,做好沿海高速温岭段、大麦屿疏港公路温岭段、沿海高速新河至滨海连接线和新河至路桥机场公路改建温岭段等工程前期工作。

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扎实推进低丘缓坡开发、滩涂围垦造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部新区北片造地3000亩。大力推进“两违”综合整治,深化土地绩效管理,保障建设用地4000亩。推进闲置国有资产集中处置,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促进信贷总量稳定增长,新增贷款100亿元。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完善人才资源库,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着力构筑区域人才高地。

三、着力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全力提升中心城区形象。深化市域分区规划编制,主动衔接台州城市群规划。开工建设城市综合体银泰城、行政服务中心、民泰商业银行总部大楼、九龙湖生态湿地公园等项目,推进总部经济基地建设,做好超高层五星级大酒店、人民银行大楼、会展中心二期、钱江新城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万昌北路城北段、西环路南延、万泉路东延等城市主干道路建设,抓好北山隧道、牧长路、横峰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五龙山公园入口、北山公园、锦屏公园至九龙湖沿河景观带建设,开工建设下保山公园入口二期工程,新增城区绿地30万平方米。加快工业园区开发,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启动建设汽车4S店一条街和宝岛台湾商贸综合体项目。推进东门路、坊下街旧城改造,加快安置房建设,完成农贸市场复建工程。

纵深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不断优化泽国、大溪、松门、箬横、新河等中心镇功能布局,推动一般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镇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筑以中心镇为核心的现代城镇群体系。加快中心村建设,培育省级中心村8个。继续实施“十百工程”,完成省级待整治村60个、台州市级示范村5个、“菜单式”项目250个。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村留地开发。大力推广村民公寓式住宅建设,探索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新模式。深化和谐村居建设,继续推进清洁家园、丧葬礼俗整治等工作。实施乡村通邮工程,建成村邮站200个、信报箱10000个。

着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城区“一把扫”保洁机制,加大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力度。投运“数字城管”系统,推进户外广告和小街小巷整治。规范提升物业管理行业。不断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优化城区道路管理。加快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出租车服务提升工程”,启动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强化铁路站场管理,加快站前大道、牧潘路、站东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做好城区环山截洪沟规划,推进重点排涝工程建设,加快东月河横湖桥段改造。

四、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重点帮扶“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深化社会保险“五费合征”机制,推进社保扩面工作。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建立健全现代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提高对优抚对象的服务保障水平。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广“一元房”养老新模式。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不断完善康复服务网络。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结构,统筹区域资源,促进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推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义务教育“轻负高质”工作。完善中考招生制度,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筹建台州技师学院。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规范发展民办教育,统筹抓好职业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和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成城东小学迁建工程,开工建设九龙学校,加快横湖小学改建、石桥头小学迁建和横峰、石塘中心幼儿园建设。

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城乡文体设施建设,启用市广电中心,开工建设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推进图书馆和文化馆新建前期工作,新增图书分馆2家、台州市五星级综合文化站3家。探索建立数字文化资源生产与服务体系。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文化艺术节、村落社区文艺汇演等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办好第二届台州(温岭)动漫节。繁荣文化市场,规范经营秩序。重视地方文化传承,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建设。优化数字电视后续服务,稳妥推进“三网融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举办第五届职工运动会暨首届新温岭人运动会,创建国家级青少年户外营地。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开展“和谐卫生、健康温岭”活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严防严控重大传染病和职业病,投用市公共卫生中心,积极创建省卫生应急示范市。加快中医事业发展。健全医疗纠纷调处机制,维护医患合法权益。加快市医疗中心、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四院、城北中心卫生院等工程建设,积极做好市二院扩建项目前期工作。

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开展“和谐计生提升年”活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落实各项奖励扶持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镇级计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创建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示范站。深化“优生两免”政策,大力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逐步推行村级计生服务员工薪制、职业化。

五、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开展新一轮规模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巩固固废拆解区域“摘帽”整治成果,严厉打击非法电镀、小冶炼、垃圾露天焚烧等环境违法行为。严把环保准入关口,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批后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优先发展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畜禽养殖场。加快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用能管理,鼓励开展节能改造,重点推广电机节能、余热利用和中水回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能耗低效益企业30家。严格新上项目能评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能耗准入门槛。深化新能源应用综合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应用,新增示范点10个。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推进新能源嫁接传统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内部挖潜,新增清洁生产企业8家、绿色企业6家。

着力加快生态建设。加大生态市建设力度,深化绿色系列创建,打造一批特色生态示范点,新创建1个以上省级生态镇。全面推进森林温岭“三年绿化大行动”,启动植物园一期工程建设,加快“百村绿化”、农田林网、沿海防护林和生态景观林建设,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强化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生态项目运作模式,引导民间资本、金融信贷投入生态文明建设。

六、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温岭”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行风险评估“四分法”,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拓展“天网工程”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狠抓治安乱点、难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扰乱金融秩序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深化“一站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流动人口共享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建成视频会议(应急指挥)系统。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四项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巩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加大特种设备监管力度,加强道路交通、渔业船舶、工矿企业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抓好“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和出租私房等重点消防安全工作。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推进“五项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检测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综合体系。

七、着力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提升科学发展理念,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沿海开发、转型升级、城市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政策扶持和工作突破,全力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促共进。加快上市后备梯队建设,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以上。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新建塑料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

坚持改革推动。把改革作为温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继续解放思想,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社会管理是一项综合而紧迫的改革任务,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必须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推行综治工作站“5+X”建设和社会管理“五化”模式,实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加快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水利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服务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各方面活力。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探索“以地建路”筹资模式。启动金融集聚区建设,组建浙江温岭村镇联合银行,引导农村资金互助社健康发展。

坚持开放带动。加大招商选资力度,调整充实招商项目库,深化产业招商、股权招商、总部招商,主动对接央企、国企、军企,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充分发挥异地商会作用,吸引在外温岭人回乡兴业。继续开拓国内外市场,优化出口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强汽摩配等六大国家级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培育船舶、建材、工量刃具等新的出口增长点,创新推动区域产品整体营销。继续推动企业“走出去”,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实现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30亿美元。

八、着力建设法治高效政府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积极接受新闻舆论和公众监督,扎实做好提议案办理工作。不断完善重大事项公共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策等制度,大力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继续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政府法制网络。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阳光效能”建设,完善“全程代办、限时审批”模式,促进审批提速提效。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工作,健全电子招投标信息管理,建立招投标信用评价体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不断优化网上办事大厅功能,推广实时电子监察系统。深入开展专项效能监察,严肃查处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切实加强反腐倡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加大对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力度,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格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监管,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控制机关专项经费、会议经费、出国(境)经费和公用经费,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切实把财力物力更多地用于解决民生问题。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还要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办好十件实事。就业方面:引导和帮助310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做到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培训农村实用人才7200人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方面:启动实施“市民卡”工程。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000人,实现45至59周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助制度,对全市符合条件的8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30元的生活补助。医疗保障方面: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300人。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补助标准,财政人均补助提高到200元。住房保障方面:确保一期城西经济适用房分配到户,建成二期保障性住房2.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三期保障性住房4.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0000间(套)、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400户。教育方面: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650元和450元。完成中小学危旧房改造2.2万平方米。群众文化方面:送演出下乡200场,送电影下乡8000场,送图书下乡15000册,送“全家福”照片10000张,培训农村文化骨干500人次。污水处理方面:加快箬横、新河、滨海、石桥头、北城、牧屿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运泽国、松门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城镇污水管网28公里,新建50个非城镇覆盖村污水处理设施。水利建设方面:建立健全水利防灾减灾体系,疏浚整治河道60公里,加固海塘9.2公里、涵闸8座、病险水库(山塘)5座。城乡环卫方面:改装垃圾清运车辆50辆,改造建设公共厕所180座。交通方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完成20公里通村联网公路和30公里防护设施建设,改造农村危桥10座。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一期设置站点100个,投放自行车5000辆。

各位代表,美好的蓝图催人奋进,崭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解放思想,创业创新,扎实工作,为开创“十二五”科学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 一港二库四河道:“一港”指金清大港,“二库”指湖漫水库和太湖水库,“四河道”指双桥河、东月河、箬松河和南官河。

2. 基层基础“五个一”:指各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有一个完善的信访工作组织网络、一支健全的信访员队伍、一套完整的信访工作机制、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一笔专项信访工作经费。

3. 三圈六街一基地:“三圈”指城市核心区商圈、九龙商圈和老城区综合商圈;“六街”指开元商业水街、九龙汇商业步行街、北山特色美食一条街、西环路汽车4S店一条街、万泉路餐饮休闲一条街和中华北路酒吧娱乐一条街;“一基地”指总部经济基地。

4. 无水港:指在内陆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口岸监管、港口服务综合功能的物流中心,实现港口功能向非海港地区延伸。

5.交通工程“118”行动计划:指在“十二五”时期,投资百亿元建成18项重点交通工程,基本形成“八纵四横”的骨架路网体系。

6. 城市慢行系统:指城市交通系统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因其对于控制噪声、减少大气污染、降低能源消耗、节约利用土地等方面的积极意义而广受关注。

7.“优生两免”政策:指通过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TORCH检测,落实一级出生缺陷干预,有利于促进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8. 风险评估“四分法”:指对重大事项进行合法性评估、合理性评估、可行性评估和可控性评估。

9. 五项工程:指食品药品安全“五项工程”,包括学校饮食安全工程、营养早餐配送工程、生猪肉品安全工程、豆制品市场准入工程和药品安全示范工程。

10.综治工作站“5+X”建设:指根据治安状况、区域分布,整合资源,统一在工作站内设立综治室、警务室、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人民调解室、护村队(保安队)办公室,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拓展信访、社区矫正、禁毒、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法律服务等其他管理力量加入,联合开展工作,使工作站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平台。

11.社会管理“五化”模式:指城市社区管理网格化、农村社区管理小区化、工业园区管理社会化、重点行业管理集约化和接边地区管理一体化。

12. “以地建路”筹资模式:指充分利用交通项目对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效应,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从拟建公路沿线选择具有区位优势、开发潜力且出让条件相对成熟的土地,通过“收储、借贷、拍卖、增值”过程,扩大融资渠道,重点解决交通建设资金来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