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公报

温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1-11-09 00:00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浏览次数:
分享:

         

  2010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展、民生、和谐”这一主题,深入实施“东西并进、内外并重、创新转型、统筹发展”总体战略,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抓统筹惠民生保稳定,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 合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8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48916元,增长10.3%,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7226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3.6∶39.2调整为7.2∶53.4∶39.4,二产比重降低0.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20.38亿元,下降0.8%;林业产值0.05亿元,下降2.7%;牧业产值6.17亿元,下降1.5%;渔业产值47.66亿元,增长5.3%。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2433公顷,比上年下降5.3%。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39公顷,比上年下降5.6%;全年粮食总产量16.23万吨,下降4.8%。全市非粮作物播种面积24594公顷,比上年下降4.8%。全年蔬菜产量39.76万吨,比上年下降2.9%;油料作物产量736吨,下降9.7%;甘庶产量15.82万吨,下降7.1%;果用瓜产量19.13万吨,增长5.9%,其中西瓜18.09万吨,增长10.6%;水果(包括果用瓜)产量27.15万吨,增长3.5%。

  

  年末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名牌农产品5个,著名商标7个,绿色食品61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62个、无公害基地69个;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点23家,其中省级2家、台州市级3家。有8个农产品获得2010年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万公顷,免费发放的氯化钾化肥达20多万吨。完成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4.3万亩,水稻病虫综合防治面积23.8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实施面积18.21万亩。

  

  年末全市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41家,入社社员5800多人,联结农户6万多户。拥有农业龙头企业89家,其中省级4家、台州市级40家,建立农产品基地16.6万亩,联结农户14万户。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全市新增1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1.2万亩。温岭市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列入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大棚西瓜、大棚葡萄、温岭草鸡产业列入第一批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9个精品园列入第一批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

  

  全年肉类总产量2.86万吨,比上年下降3.6%,其中猪肉产量2.02万吨,下降3.0%。禽蛋产量1.16万吨,增长13.4%。年末牛、羊、生猪、家禽存栏分别为2065头、4578只、13.84万头和347.3万只。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8.98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2.12万吨,比上年增长0.2%;海水养殖产量6.11万吨,与上年持平;淡水产品0.75万吨,下降1.8%。

  

  2010年全市新增堤防3.22公里,年末堤防总长549.62公里。年末已建成蓄水工程155座、总库容7652万立方米,当年实际供水量4483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7千公顷,年末节水灌溉面积达31.04千公顷。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9.07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23.67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88.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3%。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2055家,工业总产值767.85亿元。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136家,比上年净增16家;其中5至10亿元企业4家,10亿元以上企业8家。从销售情况看,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32家。

  

  全市规模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49.4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9.4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4.66亿元。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243.8分,位居台州市第一位。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当量)0.0442吨标准煤,降低率为16%。

  

  温岭经济开发区(含东部产业集聚区)现有工业规模企业134家,实现销售收入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外贸出口额3.97亿美元,增长10.3%;浙江温岭工业园区现有工业规模企业96家,实现销售收入55.6亿元,增长37.4%,外贸出口额4.48亿美元,增长63.3%。

  

  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3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省外建筑业总产值259.27亿元,增长15.1%,省外施工产值1-10亿元的有17个省,超10亿元的有7个省。创利税22.71亿元,增长18.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36万平方米,增长21.7%,其中新开工面积2326万平方米。年末拥有特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17家,二级资质企业27家。建筑企业获得专利技术23项,省级工法18项,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获“曙光杯”优质工程5项,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3项、安标化工地24只、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3项。曙光、中博、华太三家公司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工业性投资90亿元,增长5.8%。全部限额以上投资168.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81.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年核准零地技改项目366项,计划总投资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纯设备投入项目313项,投资额27.6亿元;厂房改建加层项目53项,投资额10.6亿元,新增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

  

  沿海产业带建设有序推进。温岭经济开发区(含东部产业集聚区)、浙江温岭工业园区共投产企业297家,其中当年新投产企业17家,全年新开发面积17.3公顷,基础设施投入6.55亿元、工业性投入20.95亿元,实现规模上工业销售收入218.6亿元,工业企业上缴税收8.19亿元,外贸出口额8.45亿美元。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项目、76省道泽坎线温岭城东段改建工程、104国道路泽国段改建工程、75省道南延温岭段、温大线吴岙岭隧道、城市新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新区拆迁安置房工程、移动药监综合大楼、城东小学、硐天山庄、锦峤商城和泽国镇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开工;松门镇高山移民工程,110KV输变电工程的凤山变、部渎变、向东变,温岭市会展中心等完工;市政道路的中华路拓宽、辅道及沿河绿化工程,育英西路拓宽改造工程,湖漫水库水源保护工程的库区给排水工程基本完成。全市80项重点工程总投资511.4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39.93亿元,其中本年完成投资85.96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2.53亿元,比上年增长59.8%。房屋施工面积284.42万平方米,增长38.9%;房屋竣工面积30.99万平方米,增长3.16倍;全年销售商品房72.11万平方米,下降32.3%。

  

  五、交通和邮电业

  

  2010年全年完成客运量52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旅客周转量25.20亿人公里,增长19.0%。完成货运量4084万吨,增长42.8%;货运周转量154.22亿吨公里,增长21.3%。港口货物吞吐量487万吨,增长32.7%。铁路温岭站运送旅客达10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9199万人公里。年末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包括村道)182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675公里,有铺装路面1466公里;村道1156公里。年末营运客运车辆1637辆,客位29064人;出租车575辆;货运车辆14802辆,载重35346吨。货运机动船186艘,净载重量26.13万吨。

  

  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2.77亿元,比上年下降3.9%;邮电业务总收入14.52亿元,增长6.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8.3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6.36万户, 比年初净增29.4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1.54万户,其中宽带用户19.68万户,分别比年初净增4.45万户和4.16万户。邮路单程长度180公里,农村投递路线单程长度3544公里。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2亿元,下降0.5%;零售业186.04亿元,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37.49亿元,增长14.8%。推进家电下乡活动,全市已核准备案销售网点157家,全年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7.19万台(部)。加快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进程,全年共回收报废汽车3247辆,回收旧家电28141台。成功举办7个展会,共吸引约25万名客商参观洽谈,现场成交额4.39亿元,达成意向合同29.17亿元。泵与电机展览会和工量刃具展览会升级为国家级展会。温岭会展中心交付使用,结束了我市没有专业性展馆的历史。

  

  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51个,2010年成交额43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消费品市场125个,成交额321.13亿元;生产资料市场26个,成交额113.28亿元。成交额超亿元市场47个,其中5-10亿元的有5个,下张钢铁市场、松门水产批发市场、市购物中心和温西工量具交易中心等7个市场超过10亿元。全年共抽检生猪“瘦肉精”尿样2239批次,检测合格率99.88%。加强“放心菜”基地建设,全年对全市6100亩蔬菜基地进行量化考核。温岭市天岭装饰城、家具城开业。

  

  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9.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38.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法定假日接待游客41.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实现旅游总收入5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全市共有旅游区(点)21个,其中4A级1个、3A级3个、2A级2个,门票收入3360万元。拥有旅游星级饭店9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5家。拥有国内旅行社14家,全年共接待游客18.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9%。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复苏。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8.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自营出口总额26.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9%,增幅比2009年提高61.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较快,全年加工贸易出口2.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5%。出口企业规模化加速,全市有出口实绩企业577家,比上年增加66家,其中1000 -5000万美元企业有45家,比上年增加14家;超5000万美元企业有9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有4家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七类主导产品均保持了较快增长,鞋类、水泵、电机及电气设备、摩托车及汽车摩托车零配件、铝制餐厨用具、空压机和船舶分别增长27.5%、51.3%、85.8%、59.2%、38.3%、34.2%和334.5%;新兴市场拓展加速,全年我市产品自营出口销往179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增加10个。受益于欧盟光伏太阳能产业政策,对欧盟出口增长51.4%;对“金砖三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40.9%、46.2%和55.5%。全市新批三资企业4家,比上年增加3倍。协议利用外资22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0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0.5%和51.3%。新批境外项目10个,中方投资总额1520万美元。拥有外经权建筑企业6家,占台州的54.5%。

  

  八、财政和金融业

  

  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5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59亿元,增长22.3%。地方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53.7%,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19.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1%,新增存款130.1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5.37亿元,新增63.5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48.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新增109.83亿元。从贷款投向来看,中长期贷款余额142.86亿元,新增24.66亿元;短期贷款余额395.77亿元,新增85.61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53.47亿元,新增39.8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3%。“城市现代轨道交通综合控制系统”、 “银杏叶滴丸”等11个项目列入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为台州市之首。新增国家创新基金项目4项,高新技术企业9家。获批省级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家,省农业科技企业2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家,台州市科技区域创新服务中心1家,台州市与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2家,台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究中心11家。获台州市科技进步奖 6项。专利申请量为1362项,专利授权量为1507项,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10位。

  

  年末全市拥有注册商标16412件,中国驰名商标20件、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41件、省名牌产品38个。塑鞋产业集群被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钱江”、“爱仕达”、“利欧”、“鑫磊”、“跃岭轮毂”等成为全国出口品牌;先后获得水泵、空压机、小型电机、鞋类、汽摩配和摩托车等6类产品中国出口基地称号。拥有浙江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5个、台州市级品牌基地5个,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2010年末全市学校共有在校生(包括在园幼儿)20.47万人,专任教师1.07万人。有普通高中10所,在校生15407人;职业高中7所,在校生12306人;初中38所,在校生38392人;小学98所,在校生90246人;幼儿园205所,在园幼儿47916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升初比例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99.59%,巩固率99.99%,初升高比例99.72%。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117.33%,15年教育普及率98.21%,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9.95%,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8.4%。现有省一级重点高中3所,省二级重点高中4所,省三级重点高中1所;国家级重点职技校2所,省二级重点职技校1所,省重点技工校1所。16个镇(街道)中已有省教育强镇14个,台州市教育明星乡镇15个。专科录取人数5197人,本科录取人数2506人,其中重点线录取523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全市共组织30场“相约东辉”广场文艺演出,组织文艺下乡演出222场次,送数字电影8015场次,送图书下乡16012册。基层文化俱乐部802家,建成率达86.6%。组建了23支优秀农民文艺创作队伍。公共图书馆引进了维普数据库,新增馆藏图书25254册,借阅人次达21.78万人次。影视城共放映电影7113场次,观众超过20万人次,票房收入723.7万元,比上年增长61%。话剧小品《撞车》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小型剧本三等奖,舞蹈节目“渔鼓韵”参加“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舞蹈大赛”获金奖,排舞节目《尝试》获“浙江省第四届排舞大赛”金奖,大鼓《庆丰收》获“台州市第五届农民文化节鼓乐大赛”金奖。石塘“小人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市第二个国家级名录,工艺草编帽等8项入选台州市级名录。完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丛书之《温岭大奏鼓》一书的编写。《洞房经》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省级目录。2010年荣获“浙江省文化名城”称号

  

  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9.62万户,全年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分别为5949.5小时和6205小时。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广播通村率均达到100%。

  

  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27家,其中综合性医院14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院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卫生所188个,村卫生室497个;拥有医疗床位3886张,卫生技术人员7313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26张、卫生技术人员5.34人,其中医生2.19人。第三轮农民健康体检规范开展,完成体检30.81万人。全年7.49万名适龄儿童免费接种麻疹疫苗,接种率达99.61%。全面推进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全市1600多家餐饮单位达到C级以上水平,其中A级32家。全市16家镇(街道)卫生院以及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顺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设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全年自愿参加婚检12620人,婚检率69.2%。医疗机构中有三级乙等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3所、二级乙等医院4所。

  

  2010年组织承办了安踏全国女子排球大奖赛。举办或联合举办了第四届篮球联赛、第三届龙舟大赛、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第十五个万人健身走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体育培训活动,年末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784人。大力开展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出台了《进一步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若干意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建成温岭市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接受监测群众2300多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组队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和省首届体育大会,分别获得13.25枚金牌和3枚金牌。进一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中心三期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主体工程已建成,新建了16个全民健身苑。

  

  十一、环境保护

  

  新完成台州市生态村申报36个、生态市示范点11个。绿色系列创建稳步推进,新完成省级绿色学校申报4所,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所。我市首家通过台州市“放心放射源县”创建现场验收;固废拆解区域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台州市现场预验收。制定出台了水产加工、酸洗拉丝两个行业的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对115家水产加工企业和41家酸洗拉丝企业下达整治任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列入中央农村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获中央3500万农村环境专项资金支持。主要污染物减排稳步推进,全年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量535吨,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6.86%;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102.4吨,二氧化硫削减率为9.0%。

  

  城区新增绿地45万平方米,种植乔木3万株。年末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71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16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8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7.4%,绿化覆盖率4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48平方米。全市完成营造林2.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16万亩,封育改造1.94万亩。启动了“森林温岭”三年绿化大行动,全市共完成绿化面积2878亩,种植乔木30.6万株。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参加人数达48.1万人,共植树149万株。继续实施“百村绿化”工程,完成93个村庄绿化,新增台州市级绿化示范村2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3个。

  

  城乡环卫覆盖率达98%以上,投入运行的中转站18座。市垃圾焚烧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垃圾700吨。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大溪、坞根、上马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行,泽国、松门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全市城镇污水管网全年铺设25公里,其中城区新建管网4公里。城区污水处理工程扩容建设启动,新增截污管网1.435公里,市污水处理厂实际日污水处理量达5.16万吨。通过改变污泥负荷参数,提高污水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83%。

  

  十二、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9.2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606682人,女性人口586198人,男女性别比为103.5:100;其中非农业人口198954人。全年出生人口12903人,死亡人口7699人,人口出生率为10.86‰,死亡率为6.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8‰。总人口中市区人口236535人。

  

  人才工作迈出新的步伐。18次组织151家次企业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引进各类人才2704人;组织22场次院校招聘会,录用学生1752人。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育,新界泵业被列入省博士后工作站试点单位,实现我市博士后工作站零的突破。全年共培训技师218人,高级工872人,外省务工人员8258人,鉴定考核19232人。就业再就业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72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10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955人。再就业培训1782人,其中创业培训9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0.42万人,全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5.68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13.04万人;失业保险10.82万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2.13万人和4.5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省领先,筹资标准提高到190元,其中财政补贴120元,参保人数100.67万人,全年有91.1万人受益。全市失土农民新增参保7864人。

  

  社会救助福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60个,床位4512张,在院人员3458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995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864人,共发放低保金和五保供养金2510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10元提高到240元。农村临时救济3444人次;城乡医疗救助27058人次。全市拥有老年活动设施894个,老年学校1所,在校人数1085人。拥有福利企业40家,年末职工2075人,其中残疾职工813人。慈善机构全年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586.5万元,受益37272人次。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07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47元,比上年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两者实际增长分别为4.2%和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