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0-03-16 00:00 信息来源:市人大网 浏览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 年3月8日在温岭市第十四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代市长 周先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中共温岭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危中寻机求发展,全力以赴保民生,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9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498.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财政总收入 47.6 亿元,增长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81.5亿元,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966 元,增长 7.6%;农民人均纯收入 11313 元,增长 9.3%;万元 GDP 能耗指标预计下降 4.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分别削减 8.6%和 6.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3‰ 以内。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保稳促调,致力创业创新,强化项目带动,转型步伐逐步加快

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粮食种植面积保持稳定,总产量达 17万吨,被评为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农业“规模、品牌、效益”三大特色进一步凸显。规模农业稳健发展,土地流转面积达 22.6 万亩。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培育规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18 家,成立玉麟农村资金互助社。新增绿色食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7 个,获省农业博览会金奖 8 个。大棚葡萄、西瓜、杨梅、草鸡等主导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建成万元田 7.6 万亩。外拓农业基地 38.2 万亩,创产值 7.3 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获省先进县(市)称号。农民信箱工程深入实施,新建村级网站 180 个。海洋经济稳步发展,实现渔业产值 39.4 亿元。组建渔业公司(协会)17 个,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管理系统投入运行。村级财务审计完成 285 个,村经济合作社换届工作基本完成。

工业经济逆势攀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工业增加值 239.5 亿元,规模工业产值 620.6 亿元,分别增长 9.7%和 5.1%。零地技改深入开展,完成工业性投入 85.1 亿元。新增上亿元企业 17 家,净增规模企业 77 家,爱仕达上市通过评审,钱江等 8 家企业被列入国家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45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5 家,开发省级新产品 105 项,申请专利 1381 件,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复评。“品牌兴市”活动不断深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 4 件、省著名商标 7 件、省名牌产品 6 个,新认定省级特色产业基地 1 个,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3 项。行业协会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得到加强。省级“一基地两试点”工作开局良好,新能源应用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泵业块状经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试点取得成效,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完成试点 17 家。对外贸易企稳回暖,实现进出口总额19.2 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 18.2 亿美元。加工贸易实现成交额1.3 亿美元,增长 33.5%。被评为“中国汽摩配出口基地”和“中国摩托车出口基地”。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新设立境外公司 7 家,首个海外温岭商会在迪拜建立。建筑业较快发展,实现总产值 301.3 亿元,增长 12.9%。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服务业发展“百亿工程”,实现三产增加值 201.5 亿元,增长 10.7%,占 GDP 比重上升到40.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5.8 亿元,增长 15.1%。会展经济发展迅速,五大地方特色展会实现成交额 2.6 亿元,增长17%。工量刃具交易中心、装饰城、家具城等相继开业,会展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国检大楼等开工建设,锦屏公园新天地等项目陆续启动。商贸流通网络不断完善,新增连锁门店 37 家。“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农村消费持续活跃。“温岭十景”正式评定,长屿硐天熊猫馆建成开放,成功举办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和曙光钟声迎新年活动。实现旅游总收入 44 亿元,增长 10.1%,接待游客554.3 万人,被评为浙江十大生态旅游名城。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年末存款余额 589.6 亿元、贷款余额 438.7 亿元,分别增长22.7%和 29%。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和宁波分行、交通银行温岭支行、招商银行温岭支行、浙商证券温岭营业部等金融机构成功设立。通讯邮政业务再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 14.1 亿元。

重大项目强势推进。“两年”和“百日会战”活动深入开展,“六大十亿”工程完成投资 62.2 亿元,争取到中央扩大内需投资 1678 万元。甬台温铁路温岭站、垃圾焚烧发电厂、500千伏塘岭至台东线温岭段、220 千伏红升变和温峤变二期、110千伏坞根变等项目建成投运。总部经济基地、金清新闸排涝二期、大石一级公路整修、81 省道松门过境段、藤岭右线隧道、担屿围涂等工程进展顺利。客运中心、白龙潭水库、110 千伏凤山变和部渎变等项目开工建设。九龙汇湿地公园一期、南海涂围垦、104 国道大溪段复线、中心渔港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东部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 8.9 亿元,新开发面积4200 亩,出让土地 388 亩,投产企业 22 家。工业园区创产值 41亿元,入库税收 1.7 亿元,生态化改造被列入省发展循环经济 “991 行动计划”。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促进和谐为目标,优化人居环境,大力改善民生,提高文明水平,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城区形象日益丰满。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乡规划管理不断规范,荣获省规划建设示范城市称号。西环路南延、万昌路北延、万泉路东延、东环路、北塔路等主干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双南路、宅前路等 7 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城区交通节点改造 3 处,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1200 个,新建城区绿地 32 万平方米。城市新区建设加速推进,青商大厦、鞋革业大厦顺利结顶,新城核心区土地征迁工作基本完成。东湖工业区、钱江万昌厂区“退二进三”全面启动,完成土地收储 394亩。新建商品房 80.8 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二期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2.3 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东门路 D 区块拆迁协议全面签订。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服务不断优化,泊位咪表管理成效明显。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稳步实施,城镇化集聚效应明显增强。泽国、大溪、松门等省级中心镇建设提速,箬横、新河被列入台州市级中心镇。村庄整治不断深化,完成新农村“菜单式”项目 207 个,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35 个、整治达标村 99 个。农民建房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进,新建农民住房 11000 间,超过前五年建房总和,拆除应拆未拆老屋 8811间。违法用地整治力度加大,拆除违法建筑 20 万平方米。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取得成效,人均收入达到 4000 元目标,安置下山移民 1035 人。完成农民实用人才培训 3797 人、转移就业培训 5382 人。新建农(渔)家乐特色村点 5 个,沿海休闲农业观光带初步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推行新农村教育,获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优秀县(市)和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称号。“减负提质”工作取得进展,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轮训学生 4.8 万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稳妥实施。第二职教中心正式启用。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卫生强市。甲型 H1N1 流感等重大疫情和传染病防控有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国内率先实现五级联网实时结报,参保率达 99.1%。 “粉红丝带”两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完成妇女乳腺疾病免费普查 5.1 万人。人口计生“双基工程”成效明显,基层自治基础不断夯实。“两免”政策全面落实,实行婚检、孕检、婚登“一条龙”服务,婚检率、孕前优检率分别比上年提高 69.3、61.8 个百分点。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成效,达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 100%。举办第二届艺术节和纪念国庆 60 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图书数字资源服务项目获省基层公共文化创新奖。被评为“浙江文化名城”。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顺利举办市第十六届全民运动会。成功承办省第九届田径运动会和全国女子排球大奖赛。老年气排球队获全国体育健身大会金奖。广电惠民工程深入推进,728 个村实现广播“村村响”,数字电视入户率达 60%。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温岭日报办报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郭文标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顺利通过省文明城市、体育强市、文化先进市复评。

民生工程有力实施。十件实事顺利完成。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扎实推进,新解决 132 个村 14.2 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大溪、坞根污水处理厂顺利建成,泽国、松门、上马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建成 60 个非城镇覆盖村污水处理设施,同步铺设截污管网 150 公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清理城乡陈年垃圾 15.2 万吨,村级环卫覆盖率达 99.2%。“强塘固房”工程深入实施,除险加固水库山塘 2 座,整治溪堤 4.2 公里,修复海塘 2 公里,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 300 户。湖漫水库库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库区截污、供水工程基本完成,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 112家。全面实施河道保洁管理,完成河道整治疏浚 75.3 公里。建设农村联网公路 62.5 公里,改造民间危桥 73 座。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深入推进,免费治疗精神病患者 871 人。红十字、慈善等社会救助工作卓有成效。援川重建工作进展顺利。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效能建设为重点,推进依法行政,改善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政府服务不断优化

服务方式有效创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线工作法”全面推行,“审批提速年”活动深入开展。推行项目审批“联审制”、“代办制”,425 项扩权强县项目落实到位,57 项进入办证中心窗口,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开展“五联五送”活动,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出台融资担保、出口保函等多项惠企政策,落实财政扶持资金 1.7 亿元,减免各类税费 1.9 亿元。不断加强要素保障,落实项目用地 3041.6 亩,新增贷款 95.8 亿元,发行企业债券 12 亿元,引进各类人才 258 人。

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推进,实现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平安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十小”行业整规工作稳步推进,食品药品“六千五百放心工程”顺利完成,药品安全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居台州市首位。“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工作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取得成效,息访化解工作机制逐步完善。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和实战演练,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效提升。建立企业欠薪逃匿事件应急机制,追回拖欠工资 2017.1 万元。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启动,新增被征地人员参保20322 人。国防动员、优抚安置和殡葬改革工作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依法评议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党代表提案 82 件、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 493 件、政协委员提案 216 件。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规范性文件制定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诉讼实现良性互动,镇、街道法制网络不断健全。政府门户网站完成改版,政府信息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入推进,“参与式预算改革”入围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反腐倡廉成效明显。加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监督检查,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有效推进。国有资产集中处置取得成效,盘活闲置资产 1.6 亿元。津补贴规范工作有序实施,专项资金和“小金库”清理工作深入开展。廉情预警机制全面推行,重点领域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查处一批影响较大的违法违纪案件,有效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行政成本和公用经费支出压缩 5%。

人民武装、人防、海防、统计、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档案、科协、气象、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温部队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温岭发展的海内外朋友、新温岭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实体经济效益下滑,投资增长缓慢,规模工业产值、自营出口等主要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加,收支平衡矛盾日益突出;政策处理难、项目落地难普遍存在,发展环境仍需大力优化;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距离;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领域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政府行政效能、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廉政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攻坚克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尽管今年我市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总的发展环境要好于去年。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持续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沿海开发明显加速,新的增长点不断呈现。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推动温岭发展新跨越,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东西并进、内外并重、创新转型、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转型升级推进年、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10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9%;财政总收入增长 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3%;自营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万元 GDP 能耗指标下降 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削减 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6‰以内。

为实现以上预期目标,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一促、二联、三提升”。

“一促”: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工业集群化、三产项目化、农业园区化发展。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打造转型升级主平台。深化“一基地两试点”工作,推进泵与电机、汽摩配、鞋帽服装等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加快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依托总部经济基地、新城核心区、铁路站场经济圈等发展平台,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商贸设施、金融服务等重大项目,着力构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化,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实现农业由追求产量向追求品质、由追求面积向追求效益转变。

“二联”:即城乡一体联动发展、社会事业经济建设联动推进。坚持整体规划、梯度集聚、分级配套,加大城乡一体发展的统筹力度。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进一步推动城乡公交、环卫、供水、污水处理一体化。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推进欠发达区域加快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并进,着力构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格局。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切实做到在经济建设上突出富民,在社会发展上突出惠民,在社会管理上突出安民,实现民生工作制度化安排、项目化落实、长效化推进,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联动、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即提升生活品质、提升发展环境、提升行政能力。一是提升生活品质。兼顾各个层次、各个群体不同阶段的需求,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倡导快乐生活,提高幸福指数,努力使群众享有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平安有序的治安环境和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二是提升发展环境。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着力缓解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深化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联系抓落实制度,增强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加快办事节奏,提高服务效率,大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三是提升行政能力。坚持科学理政,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完善科学的行政决策、执行机制和问责制度,强化行政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政令畅通,激励广大干部满怀热情地开展工作,雷厉风行地狠抓落实。


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十五 方面重点工作。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促进工业持续稳定回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切实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8+3”产业新模式。整合提升传统行业,推进泵业块状经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省级试点工作。大力实施“135”工程,做强做专行业龙头企业,力争企业上市 2 家。继续开展“三百”企业竞赛活动,引导中小企业梯次发展,净增规模企业 50 家。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新建 40 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其中省级以上 3 家,培育 10 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发 100项省级新产品,形成 1000 项自主知识产权,新增省级技术创新项目 4 个。加快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破解企业共性技术难题。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 250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15 个、5 亿元以上项目 2 个,确保开工率 80%以上。扎实推进零地技改,完成纯装备投入项目和厂房改建加层项目 500 个。实现工业性投入 90 亿元。加快企业质量体系和行业标准建设,争创优势产业国家级区域品牌。实施“企业精细化管理工程”和“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制定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优先发展太阳能应用、节能灯、电动车等产业。推进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引进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企业,逐步提高新兴行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进一步加快建筑业发展,壮大建筑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总产值 345 亿元,增长 15%。

二、着力提高现代农业效益。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创建东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集种养结合、加储并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着力提升西瓜、葡萄、草鸡等六大主导产业,建设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 4 个。发展茭白、枇杷、蜜梨、食用菌等区域特色产业,建设精品农业示范园 16个。培育发展花卉苗木、獭兔、杨梅、油桃等有潜力的特色产业,建设新兴农业培育园 20 个。扎实推进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壮大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 8 家,带动农户万户以上。积极扶持农业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土地整村流转。深入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县(市)创建活动,加强粮食市场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国家级小型农田水利示范县(市)建设,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棚架栽培、农机具等技术装备。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 座,加固海塘 4 公里、水闸 3 座。推进畜牧业平稳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实现渔业总产量 48 万吨。稳定海洋捕捞业,扶持提升水产加工业。加快渔业养殖园区化,完成 3000 亩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渔船公司化经营,完善渔船安全救助体系,提高渔业安全管理水平。加大渔区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中心渔港建设,做好东海塘渔船避风锚地前期工作。调整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岸线、海岛及海域的保护、开发和管理。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深入实施“三产兴市”战略,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工建设市物流中心。培育提升专业市场,加快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城、数码城、下张钢铁市场、浙江东南机床城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展网上交易市场。建成义乌(温岭)工业产品展销中心。提升会展档次,争取工量刃具、泵与电机展会进入国家级展会行列。建成市会展中心,办好各类特色展会,力争成交额增长20%。举办首届市场发展高峰论坛。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研发设计、物流配送等服务外包产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着力打造金融强市。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努力构建老城区、九龙、新城核心区三大商业圈。积极引入知名连锁超市、星级酒店、大型百货商场等现代商贸业态,建设休闲、餐饮、汽车 4S 店等特色商业街区。争取新增年销售额超5000 万元企业 5 家、超亿元企业 2 家。继续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突出景区特色,加快“温岭十景”建设。加速长屿硐天入口处改造,创建国家矿山公园。做好三蒜岛、水桶岙等休闲观光项目前期工作。接轨上海世博会,举办 2010 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和首届中国(温岭)名果·海鲜博览会。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积极发展培训、保健、娱乐、中介等产业。

四、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温岭经济”与“温岭人经济”互促共进,内外并重,努力构建新型开放格局。力促外贸稳步回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加大出口保函支持力度。加强汽摩配、泵与电机、鞋类等国家级出口基地建设,培育船舶、建材等出口新增长点。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东欧、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争取实现进出口总额 20 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 19 亿美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调整充实招商项目库,注重产业招商,举办各类专题推介会,力争合同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2000万美元。进一步完善“回归工程”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异地温岭商会、人才联谊会等机构作用,积极开展科技合作、项目共建、人才引进等活动。鼓励企业设立境外办事处,兴办实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五、加速建设沿海产业带。沿海产业带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战场,要围绕“合理建设施、倡导新产业、引进大项目、鼓励大投入”发展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三次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综合开发和保护规划,编制完成水电路等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块详规。投资 6.2 亿元,全面加快“三大区块、十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 75 省道南延温岭段,继续推进龙门港区建设,完成箬兴路、纬一路一期和松航路工程,启动东海岸污水处理厂和严家浦、东新街浦引水工程建设。加快龙门湖、东明湖等三产项目开发。加大企业引进力度,设立新能源产业基地、外商投资区、临港型工业区,积极引进地热、动车配套、太阳能、电动汽车等大项目。完善“飞地经济”政策,鼓励市内重点骨干企业入户沿海产业带。建设 400 亩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空间。全年力争引进企业 20 家,开工 22 家,投产 12家,实现工业产值 40 亿元。

六、全力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大力度,多措并举,统筹抓好各类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继续开展滩涂围垦、低丘缓坡开发及建设用地复垦,积极争取海域使用指标,举办各类用地推介会,最大限度保障重点建设及民生项目等用地需求,确保全年供地 4000 亩。大力开展“供而未用、批而未建”项目专项整治,坚决清理闲置土地。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加强投资项目库建设,尽力争取中央投资和各级补助。深化政银企合作,开展“金融服务企业百日行动”,力争新增贷款 80亿元。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重视职业技术实用人才培养,举办温岭籍博士团故乡行活动,引进各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60 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七、努力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着眼于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各类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专项规划和特色规划编制。全面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开工建设九龙汇湿地公园和九龙学校,总部经济基地完成投资 1.7 亿元。调整工业园区产业格局,加速工业、商住用地开发,建成中心大道北幅工程,开工建设九龙大道下凤山段。坚持建管并重,推进铁路站场区块建设,继续做好土地征收工作,开工建设站前大道、站前规划路、牧潘路。加快实施东门路、坊下街拆迁工程,开工建设一期安置房。新建商品房 80 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小区 2 万平方米。改善老城区供水、供气、截污等配套设施。新增管道燃气用户 3000 户。着力提升城市道路畅通能力,完成县前南路、虎山路等 6 条老城区道路改造,续建万昌路北延、西环路南延一期、万泉路东延等 5 条城市主干道,做好中华北路高洋王段、牧长路建设前期工作,新增城区停车泊位 300 个。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东月河横湖桥段改造。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加快锦屏公园至九龙汇沿河景观带和保山公园一期建设,完成中华北路两侧绿化,新增园林绿化 25 万平方米。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执法,加快数字城管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八、纵深推进城乡一体发展。致力城市化、城镇化的有机结合和联动推进,更加重视新农村建设,完善“1+X”模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编制,不断扩大城市公交覆盖面。深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梯度发展一般镇,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城镇统筹城乡发展的节点作用。开展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房产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放宽户籍限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加快第二轮“十百”工程建设,继续开展成片连线和整镇整治,实施“菜单式”项目 200 个,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30个、整治达标村 85 个。继续推进农民建房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民住房新建、改造步伐。实施“百村绿化”工程,加快沿海防护林和生态景观林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大力开展和谐村居建设,创建 100 个村级服务中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村留地开发利用。加强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试点工作。

九、突出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始终坚持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深入实施新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师资优化和生源稳定,鼓励教师逆向流动。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工作,实施高中段教育“小班化”工程。整合提升职业教育,推进职教园区化管理、专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扎实推进民办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达到 20 元以上。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争创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加强甲型 H1N1流感、狂犬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建成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加快推进市医疗中心、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四院和红十字医院迁建工程。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强化源头、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监管。整合资源,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继续推进“十小”行业整规工作,全面开展豆制品行业专项整治。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投资指导目录。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一批文化主题公园。发挥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功能,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基本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市第三届老年运动会,积极迎战第十四届省运会。建成体育中心三期工程,新建全民健身苑 16 个。扎实推进“双基工程”,实现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升计生优质服务,强化出生缺陷防控,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十、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大有效投入,着力推动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金清二期沿线拆迁安置,加快建设担屿围涂、白龙潭水库,启动梅溪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加速重点电网工程建设,开工建设 220 千伏牧东变和 110 千伏西郊变、北港变、石粘变,竣工投运 110 千伏部渎变、凤山变、向东变等输变电工程。继续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现电气化镇全部达标。加快城乡路网建设,基本完成大石一级公路整修、藤岭隧道右线、81 省道松门过境段等工程,推进车石隧道改建、龙门港连接线、104 国道泽国段复线等工程,开工建设城东高架、竹盖线改建、吴岙岭隧道改建、104 国道大溪段复线、81 省道复线等工程,做好沿海高速新河至滨海连接线、大麦屿疏港公路温岭段等工程前期工作。深化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新建城北污水处理厂,建成箬横、新河、滨海、石桥头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投运泽国、松门、上马污水处理厂,新建主干截污管网 25 公里,完成 60 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步铺设村级污水管网 120 公里。

十一、切实加强节能环保。深入开展“节能环保年”活动,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努力为今后发展留出更多的环境容量。大力推进省级新能源应用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应用各类清洁能源,全年实现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利用容量 200 兆瓦。积极倡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扶持发展邦丰塑业等一批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坞根新能源生态旅游区。试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施年耗1000 吨标煤以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限期淘汰一批“两高一资”企业。继续实施“811”环保新三年行动,推进固废拆解区域污染土壤修复,严厉打击污染物偷、漏排等违法行为。推进规模工业企业达标整治,确保废水达标整治率 100%,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 90% 以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 97% 以上。继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湖漫、太湖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完善河长负责制,整治疏浚河道 40 公里。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 21 家。

十二、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倾力关注民生,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进一步完善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农民工就业援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8%以内。全面推行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新增 10000 人。重视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切实做到“即征即保”。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全面推行低保对象民主评议。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倡导“一元房”养老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创建省首批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大力发展红十字、慈善公益事业,新建“爱心超市”5 家。加强殡葬管理,倡导绿色殡葬。全面完成援川重建任务。

十三、竭力维护社会稳定。树立“稳定也是发展”的理念,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努力化解各类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深化“平安温岭”建设,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评估工作,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加大防范和打击力度,提升群众社会安全感。加强信访积案动态管理,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贯彻实施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会化。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隐患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化解医患矛盾。深化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和处置企业欠薪等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十四、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以更高的效能、更优的服务、更强的能力推动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重视网络舆情,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公众监督。不断健全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咨询和民主恳谈制度。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全面完成“五五”普法。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发展,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开展职能归并回头看,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挂牌销号制,完善民间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加强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严肃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加大对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力度。深入开展明查暗访和效能问责,重点问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

十五、继续为民办好实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抓好九方面实事。就业方面:净增城镇就业 7500 人,实现下岗再就业 3100 人。社会保障方面:确保符合条件的 60 周岁以上城乡居民领取基础养老金,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8800 人,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住房保障方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 2.3 万平方米二期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 800 套三期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改造 550 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旧房。教育文化方面:免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住宿费,完成镇级中心幼儿园改造 3 所,完成中小学危旧房改造 6 万平方米;继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组织 200 场演出、8000 场电影、15000 册图书到农村。城乡公交方面:加强城乡道路养护和管理,新建公交候车亭 50 个,方便群众出行。饮水安全方面:基本完成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新建供水管网 50 公里,改造 80 个村(居)的三级供水管网,改善 8.4 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卫生方面:继续实施“粉红丝带两年行动计划”,完成适龄妇女乳腺疾病免费筛查 5 万人。食品安全方面:实施食品安全“1515”规范工程,争取 10 家规范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取QS证书,建成 50 家规范化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示范单位,建成 100 家规范化食品流通批发企业,创建 50 所规范化饮食安全管理学校。环境卫生方面: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路长、街长负责制,新建城西、泽国牧屿、石塘垃圾中转站,建成太平东环路、松门垃圾中转站,投运横峰、滨海、石桥头垃圾中转站,完成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工程,封闭市垃圾填埋场,启动东部垃圾生态化处理设施建设。

各位代表,温岭正处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集众智才能登高望远,合群力方可聚沙成洲。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新的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创造新的成果,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建设更加富强、和谐、美好的新温岭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一基地两试点”(P3、P11):指省级新能源应用综合示范基地、泵业块状经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省级试点、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省级试点。

2.服务业发展“百亿工程”(P3):指我市近年在城市新区、总部经济、铁路站场、专业市场、旅游开发等方面总投资100多亿元的服务业项目建设。

3.“六大十亿”工程(P4):指2009年度我市安排交通、城建、民生、能源环保、服务业、产业带等六大方面重点建设项目,每方面年度投资计划均达10亿元左右。

4.“减负提质”(P6、P20):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实施范围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

5.“双基工程”(P6、P20):指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全面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镇(街道)、村(居)基层基础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工程。

6.“两免”政策(P6):指通过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TORCH检测,重点在于落实一级出生缺陷干预,有利于促进我市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7.“五联五送”活动(P8):指通过“联系一个市级部门、一个村、一个行业协会、一家重点企业、一项重点项目”和“送信心、送服务、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活动,帮扶企业克难制胜。

8.“8+3”产业新模式(P13):指根据我市工业发展现状,在原有八大主导产业中保留汽摩配、泵与电机、鞋帽服装、水产食品、船舶修造五个产业的同时,将其他三个产业调整为建材塑料、工具机床、厨卫家电产业,同时鼓励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形成“8+3”产业发展模式。

9.“三大区块、十大项目”(P17):三大区块是指上马工业区块、东海塘区块、东南工业区块;十大项目是指严家浦和东新街浦引水工程、东明湖和箬兴湖开挖工程、东海塘南北区块污水处理厂工程、400亩标准厂房工程、箬兴路和太龙一级公路东海塘段路基和桥梁工程、松航路和纬一路的路基及桥梁工程。

10.“飞地经济”(P17):指在我市区域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甲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隶属于乙地的工业集聚区内,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11.“1+X”模式(P19):“1”指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X”指中心城区周边的中心镇、中心镇周边的中心村、中心村周边的村或自然村。即以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的发展,带动和辐射周边区域,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模式。

12.低碳经济(P22):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13.“两高一资”企业(P22):指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性企业。

14.“811”环保新三年行动(P22):指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为重点开展的环保行动,主要是实现污染减排、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八个具体工作目标,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十一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15.河长负责制(P22):指市、镇(街道)、村居相关负责人承担负责辖区河流的污染治理任务,同时将河流断面水质的检测结果纳入考核内容。

16.“五费合征”(P22):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统一征收。

17.“一元房”(P23):指由村集体经济出钱兴建老年公寓,凡本村 60 周岁以上的居民,可一次性支付1万元即可入住老年公寓,房租为 1元/天,去世后按天结算,多还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