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公报

温岭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9-07-27 00:00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温岭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温岭调查队

年3月6日)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国内外经济环境重大变化,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委“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总要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和“三个温岭”战略,积极应对,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47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52.56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88.03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6:53.7:38.7调整为7.9∶52.8∶39.3人均生产总值40878元,比上年增长9.9%,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5886美元。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5%。其中,农业产值16.21亿元,增长1.8%;林业产值0.05亿元,下降5.4%;牧业产值6.38亿元,增长4.2%;渔业产值43.68亿元,下降0.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7亿元,增长3.0%。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公顷,比上年下降3.3%。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4.8%;全年粮食总产量17.72万吨,比上年增长8.8%。全市非粮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9.8%。全年蔬菜产量42.36万吨,比上年下降17.1%;油料作物产量528吨,增长9.1%;甘庶产量19.69万吨,增长0.7%;果用瓜产量18.35万吨,下降9.6%,其中西瓜16.45万吨,下降10.6%;水果产量25.35万吨,下降5.6%。

生态农业稳步推进。全年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4个、森林食品基地3个、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8个、绿色食品续展11个,有机食品保持认证5个。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13.5万亩,建立了万亩水稻示范区1个,千亩示范区2个,农药使用量减少26%。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7.36万亩,实现节约或减少不合理施肥2632吨(折纯)。

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56家,入社农户4925户,联接农户52230户;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社20家。各类农业龙头企业89家,其中省级4家、台州市级37家。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全市承包土地经营权流出户11.1万户,土地流转面积21.07万亩。全市已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8家,入社农户3080户,入股土地2904亩。

绿化造林工作有效开展。全市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030亩,封山育林面积3240亩,高效生态林业基地面积3000亩,完成公路绿化新植。

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下降。全年肉类总产量3.23万吨,比上年下降11.3%,其中猪肉产量2.17万吨,下降16.5%。禽蛋产量1.06万吨,下降4.5%。

渔业生产下滑。全年水产品产量50.96万吨,比上年下降1.8%。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3.30万吨,比上年下降0.9%;海水养殖产量6.83万吨,下降7.5%;淡水产品0.83万吨,下降1.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8年,全市完成河道清淤,新增达标堤防,加高加固堤防,年末堤防总长。年末蓄水工程总库容7613万立方,当年实际供水量4207万立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5千公顷,年末节水灌溉面积达29.41千公顷。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99万千瓦, 全年农村用电量22.48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形势良好。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33.44亿元,增长10.9%。全市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1725家,工业总产值6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119家,比上年净增12家,其中5至10亿元企业7家,10亿元以上企业6家。从销售看,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15家。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全市规模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利税总额52.58亿元,增长3.9%,其中利润总额30.82亿元,下降1.7%。

园区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温岭经济开发区拥有工业规模企业12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82亿元,比上年增长8.8%;浙江温岭工业园区有工业规模企业10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6亿元,增长36.5%;东部产业集聚区块有工业规模企业10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72亿元,增长104%。

建筑业规模继续壮大。2008建筑业总产值26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省外总产值183.15亿元,增长18.8%。创利税16.01亿元,增长21.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37万平方米,增长20.5%,其中新开工面积1863.45万平方米,增长4.0%。年末拥有特级资质建筑施工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11家,二级资质企业25家。全年共创省级优质工程23项,地市级优质工程19项。国外市场开拓取得突破,承接了利比亚、埃塞俄比亚、蒙古和阿富汗等国家的涉外工程。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略有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增幅比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工业性投资94.97亿元,增长14.2%。全部限额以上投资13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全年实施“零地”技改项目801个,其中纯设备项目454个、加层扩建项目347个,投资额52.5亿元。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担屿围涂、金清新闸排涝二期、三蒜岛陆岛交通码头等省重点项目开工,220KV温峤输变电工程一期、时代广场交付使用,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城南段复线建成通车,龙门港、中心鱼港、耀达国际大酒店、镇级污水处理工程、500KV塘岭—台东线路温岭段等项目开工建设,甬台温铁路温岭段、垃圾焚烧发电、东海塘风力发电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市48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55.23亿元,其中13个省、台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27亿元。

沿海产业带建设有序推进。温岭经济开发区、浙江温岭工业园区、东部产业集聚区全年共开发土地面积公顷,基础设施投入15.67亿元、工业性投入24.58亿元。

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4.61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增幅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174.,增长4.5%;房屋竣工面积35.,下降11.5%。房地产市场销售面积下降,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6.12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全年销售商品房43.60万平方米,下降9.2%。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47.93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6.2%;旅客周转量18.4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7%。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68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年末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公里,其中等级公路,有铺装路面;村道。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77400辆,比上年净增9975辆,其中载客汽车(包括家庭用车)53559辆,比上年增加9831辆。拥有公交车辆235辆,运营线路;出租车534辆。货运机动船711艘,净载重量18.27万吨。

邮电通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邮电业务总收入14.06亿元,增长9.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8.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9.82万户, 比上年末净增9.0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43756户,其中宽带用户126487户,分别比上年末净增24240户和24069户。邮路单程长度,农村投递路线单程长度。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批发业20.13亿元,增长14.2%;零售业132.10亿元,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17.99亿元,增长24.3%。连锁经营范围逐步扩大,全市206个行政村开设了连锁超市门店266家,其中新建95家。商贸企业品牌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浙江万昌酱园酒业有限公司、方同仁药店被省经贸委认定为首批“浙江老字号”企业会展业发展迅速,举办了水泵空压机、汽车摩托车配件、工量具等五个专业性展会,累计参展企业780家,展位1164个,展会面积4.,参展人数9.08万人次。

专业市场交易活跃。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25个,比上年末增加5个,全年成交额33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消费品市场100个,成交额240.98亿元;生产资料市场25个,成交额91.01亿元。成交额超亿元市场43个,其中5-10亿元的有6个,下张钢铁市场、松门水产批发市场、市购物中心和温西工量具交易中心等4个市场超过10亿元。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5.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国内游客504.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5%;法定假日接待游客43.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拥有旅游星级饭店9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拥有国内旅行社12家,全年共接待游客10.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其中外联组团游客7.12万人次,增长5.9%。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在逆境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自营出口总额21.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增幅比上年度回落17.7个百分点。生产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出口额11.41亿美元,增长53.6%。出口龙头企业增加,出口超亿美元企业2家,1000-10000万美元企业37家, 500-1000万美元企业48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家、7家和7家。新获出口权企业66家,累计获权企业794家;新增出口实绩企业93家,累计有出口实绩企业506家。目前我市同17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商品进出口业务,全市十大重点出口市场出口额8.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1.7%出口主导行业增长趋缓,机电产品出口额12.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9.8%,增长28.4%,增幅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鞋类产品出口额6.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9.4%,比上年下降2.0%,增幅回落2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成为出口亮点,船舶行业出口额5412万美元。

全市新批三资企业6家,协议利用外资576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6.1%;实际利用外资41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3%浙江晶视宝科技有限公司、台州天宏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台州恒达工业厂房开发有限公司温岭耀达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等4个千万美元项目投资进展良好,占实到外资的76%。境外投资稳步推进,利欧股份、家利乐机电、跃岭轮毂、鑫磊机电、喜得宝鞋业等公司在境外设立了办事处。全年新获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企业2家,全市累计获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企业5家。

八、金融业

金融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77.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9%,新增存款79.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9.1亿元,新增65.13亿元,比上年度多增47.44亿元;企业存款余额81.44亿元,比上年末减少8.09亿元,比上年度少增29.44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36.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6%,新增50.74亿元,比上年度少增1.23亿元。贷款投向重点明确,工业贷款余额141.39亿元,新增23.82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97.85亿元,新增17.34亿元;农业贷款余额51.83亿元,新增9.46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4.58亿元,新增9.65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市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2%。全年新增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台州市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台州市级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台州市级6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台州市级3家。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火炬项目5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5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220件,授权量725件。

品牌兴市战略成效明显。目前全市拥有注册商标11423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件、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28件、省名牌产品27个。塑鞋产业集群被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钱江”、“爱仕达”、“利欧”、“鑫磊”、“跃岭轮毂”等成为全国出口品牌;先后获得水泵、空压机、小型电机和鞋类等4类产品中国出口基地称号。拥有浙江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5个、台州市级品牌基地5个。

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中13所,在校生17643人;职业高中10所,在校生12302人;初中36所,在校生38097人;小学94所,在校生83175人;幼儿园194所,在园幼儿41899人;特教学校2所,在校生387人。2008年,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升初比例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99.7%,巩固率99.9%,初升高比例达99.1%。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96.3%,“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15年教育普及率97.1%,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8.1%,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8%。高考上线人数7330人,上线率79.5%;本科3433人,本科率37.2%;上重点人数828人,重点率9%。拥有省一级重点高中3所,省二级重点高中4所,省三级重点高中1所;国家级重点职技校1所,省一级重点职技校2所,省二级重点职技校1所,省三级综合高中1所,省级农村示范性初中8所,示范小学3所,示范性幼儿园5所,示范性文技校4所。16个镇(街道)中已有省教育强镇14个,台州市教育明星乡镇15个。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温岭联合艺术学校顺利建成,我市被列为第二批浙江省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市创建单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王伯敏艺术史学馆完成基础施工,博物馆、新文化馆、新图书馆已确定规划选址,陈和隆旧宅三期维修工程完工,新创建90家基层文化俱乐部。公共图书服务功能加强,全年共投入购书费51万元,其中数字资源采购16.5万元,图书借阅23万人次,开设了地方文献研究室,实施温岭家谱资源库建设,完成1000余册家谱数字化。影视城共放映电影5000场次,观众达7万人次。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全年共有4件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9件获省级奖项,39件(幅)作品入选或发表在省级各类展览、杂志中。“文化下乡”活动扎实开展,文艺下乡演出150场,观众40万人次;免费送数字电影8000场,观众达320万人次;送图书下乡15000册。成功承办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会、东瓯古城学术研讨会和全国“名家画名城”采风团走进温岭活动,先后举办了闹元宵、春节、“迎绿色奥运、创生态文明”、2008石文化旅游节“东海遗韵”等广场文艺晚会和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谢铎的传说》等58个非遗项目被公布为温岭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1人被确认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殿下莲花》等11个非遗项目被公布为台州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奏鼓》被公布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电事业有新的发展。网络电视建设得到推进,太平城区实施数字化电视整体转换工程,3.2万户实现了转换,完成了大溪、泽国等7个镇1.24万户双向网改造。新闻宣传不断创新创优,打造了《温岭新闻》和《民生在线》两大品牌。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8.4万户,全年广播节目、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分别为5840小时和5821小时,制作广播和电视节目时间分别为2687小时和912小时。被中央台采用广播、电视节目19条。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广播通村率均达到100%。

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93家,其中医院13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院2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卫生所170个,村卫生室480个;拥有医疗床位324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522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76张、卫生技术人员4.70人。妇幼保健工作进展明显,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4.7%和95.1%,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产前筛查率分别为96.7%、85.5%和36.6%。医疗机构中有三级乙等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3所、二级乙等医院4所。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了2008安踏全国男子排球总决赛,承办了台州市第三届运动会排球、柔道和散打三个项目的赛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年共确认指导员资格222人,年末总认证达到972人。全年共举办现代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活动30次,参加活动人数8844人。

十一、能耗、环境保护

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2008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比上年下降4.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0945吨标准煤,降低率为14.1%。“811”环保新三年行动顺利实施,泽国(温峤)拆解区域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启动,完成463家规模工业企业“三废”达标整治、限期治理企业39家、清洁生产企业29家。主要污染物减排“双下降”,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537吨和300吨,削减率8.4%和22.2%。

生态市建设进程加速。启动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前期工作,全市建设园林绿地3110亩。年末城区绿化覆盖面积公顷,园林绿地面积,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35.5%,绿化覆盖率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实施百村绿化工程,完成120个村的绿化。生态镇村创建有序推进,松门镇、石桥头镇完成省级生态镇申报,27个行政村完成台州市级生态村申报。

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城区新投入运行泵站2座,新建截污管网,三级截污管网覆盖率70%以上,截污管网总长度达,城市污水处理率80.4%。已基本完成大溪、坞根2座污水厂土建工程;上马工业区、泽国、松门污水处理厂均已开工;箬横、新河、滨海等6个污水处理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开展水环境治理,建立河道保队伍33支,保洁河道。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98%。市垃圾焚烧处理厂将投入试运行。

十二、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平稳增长。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75783人,其中男性人口598950人,女性人口576833人,男女性别比为103.8:100;其中非农业人口193445人。全年出生12573人,死亡7453人,人口出生率为10.69‰,死亡率为6.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5‰。总人口中市区人口230980人。

人才引进和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5790名,年本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1.5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866人。市场交流扩大,举办了第三届春季人才招聘周,推出岗位4326个,达成就业意向1986人;共举办12次大型就业再就业推介会,提供就业岗位18896个;共举办53期周日“人才集市”,进场设摊单位4327家次,推出岗位19910个。共办理人事代理6536人,集体代理2621人、32家单位。实行人才派遣的企业单位21家、877人,机关事业单位198家、216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2935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43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提升。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51万人,全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4.76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64万人,全年基本医疗保费收入1.34亿元;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28万人,比上年净增1.49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342万元。年末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3.04万人和2.29万人,全年工伤保险费收入3643万元、生育保险费收入247万元。新增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83人,新增保障资金1.24亿元,新增享受人数4906人,全年发放养老保障金7363万元。年末共有92.71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5%,全年有51.49万人受益。城镇居民医保参加人数7.04万人。

社会救助福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55个,床位4400张,收养各类人员2419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322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995人,共发放低保金和五保供养金1769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7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80元;发放低保对象一次性基本生活物价补贴364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月补差标准分别为227.6元和94元。农村临时救济1200人次;城乡医疗救助16898人次数。全市拥有老年活动设施892个,享受高龄补贴老年人数42人;老年学校1所,在校人数1034人。拥有福利企业38家,年末职工1682人,其中残疾职工800人。慈善事业大力弘扬,全年直接接受社会捐赠4424万元,受益18321人次;捐赠汶川地震灾区款物总额达5960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5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54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由上年的2.38缩小到2.3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7%。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