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08-12-10 00:00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8年3月4日在温岭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叶海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等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三大主体任务,全面实施“东西并进、整体跃升”战略,狠抓落实,勇破难题,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4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总收入41.9亿元,增长2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增长2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1亿元,增长25.3%;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2.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8.5%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26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9367元,增长14.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一、调整结构,协调发展,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4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610.6亿元,增长26.4%。完成工业性投入87.7亿元,增长27.9%,其中设备投入占50%135”企业培育工程和“三百企业竞赛”活动成效明显,新增上亿元企业14家、规模企业465家。技术创新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1.9%,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台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家,钱江摩托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岭研究所成功设立。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6件、国家免检产品4个,荣获“中国帽业名城”和“中国鞋类出口基地”称号。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利欧股份成为我市首家民营上市企业。东部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新落户企业62家,开工83家,投产70家。东海塘南片区块开工建设。建筑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完成施工产值216亿元,增长28.1%

现代农业效益明显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播种面积达43.5万亩。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西瓜、果蔗、葡萄、草鸡、高橙等五大产业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三位一体”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农业特色产业“三强”工作有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2家合作社年销售额超亿元。品牌建设再创佳绩,“玉麟”牌西瓜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绿色食品24个,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获省农博会金奖14个。“走出去”农业取得进展,外拓基地37万亩。绿化造林任务超额完成,被评为省首批绿化模范城市。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总产值达190亿元。全市标准渔港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中心渔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水利基本建设有序推进,防汛抗旱工作扎实开展。除险加固水库(山塘)8座,建设标准化溪堤4.3公里,疏浚整治河道60公里,保洁河道790公里。省政策性农业、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成立市畜牧兽医局,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

三产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三产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15.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5亿元,增长16.1%。规模商场进城、连锁超市进镇、便民服务店进村工作成效明显,新增连锁门店186家。农村放心店配送中心建成运行,配送率达71.8%。会展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工量刃具展以及泵类、节能产品、特色农产品、鞋业等系列展会。时代广场、装饰城等重点服务业项目加速推进。风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旅游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3亿元,增长16.2%。方山—长屿硐天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特色风景名胜区。金融业健康发展,银行、保险、证券业齐头并进。地方金融不断壮大,民泰商业银行实现跨区域经营。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401.4亿元,贷款余额290.7亿元,分别增长19.2%11%。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协议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05万美元。对外贸易步伐加快,新增出口国13个。实现进出口总额18.7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8.2亿美元,增长34.8%。海关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培育A类进出口企业19家。

二、统筹兼顾,联动发展,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成为全国首个获准实施的县级市。西环路三期、中华北路建成通车,东环路、横湖东路等8条市政道路建设有序推进。锦屏公园、湖心公园基本建成,中心城区新增公共绿地3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行政中心周边、万昌路亮化工程全面完成。城市新区建设顺利启动,总部经济基地7幢大楼开工建设。新建商品房6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顺利推进。着力破解土地征迁难题,全年完成供地7338亩,落实村留地667亩。违法用地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清理违法用地18.6万平方米。生态补偿机制启动实施,获省级基本达标生态市称号。城市管理方式逐步优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强镇战略深入实施,中心镇和一般集镇梯度发展,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十百”工程进展顺利,建成达标村89个、示范村61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5个。村庄成片连线整治成效明显,81省道沿线面貌全面改观。城乡环卫一体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农民素质培训继续开展,共培训2.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497人。村企结对、部门合力共建不断加强,筹措资金1790万元,新增援建项目152个。农(渔)家乐发展迅速。

重大项目加速突破。“项目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领导联系、挂牌销号等抓落实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110千伏浦头变、文峰变等输变电工程和江厦潮汐电站新机组相继建成,通过省农村电气化市验收。81省道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公路。甬台温铁路温岭段、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复线城南段、金清新闸排涝二期、湖漫水库库区截污工程、担屿围涂、垃圾焚烧发电、长潭引水温岭配水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220千伏温峤变、东海塘风力发电、龙门港、104国道复线泽国段等工程相继开工。温岭新港区、九龙汇滞洪区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较快。

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社会建设态势良好

社会事业快速推进新农村教育课题获国家级立项,“阳光招生”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职业教育券制度顺利实施。温岭师范管理体制调整基本完成,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温岭联合艺术学校成功创办。举办市首届文化艺术节,“2531”工程全面完成。文艺创作硕果累累,获省级以上奖项30多件。成功承办全国关注农民文化需求研讨交流会。“大奏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省文化先进县市称号。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数字电视试点工作顺利启动。成功举办市第四届职工运动会,连续三届获省田径运动会甲级队总分第一,荣获全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公共卫生工作不断加强。伤寒副伤寒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连续三年实现狂犬病病例零报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跨区域联网即时报销,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市称号。惠民医院社会效益明显,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基本理顺。人口和计生工作成绩突出,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称号。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健全,“五险合一”工作扎实推进,净增参保人员20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成效显著,得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和高度肯定。社会医疗救助工作平稳推进,应急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敬老院管理逐步规范,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大幅提高。优抚安置工作得到加强,被评为全省退伍安置先进单位。残疾人、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殡葬管理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社会形势保持稳定全面建设“平安温岭”,严打整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城区“天网工程”和农村家庭联防报警系统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反盗抢、促和谐”专项行动成效明显。成立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新温岭人的维权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信访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信访积案和涉土信访集中排查调处、领导干部下访活动深入开展。强化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保持平稳。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各类市场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经济秩序稳定有序。强化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战演练,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依法行政,服务发展,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大力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加强与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认真办理党代表提案115件、人大代表建议474件、政协委员提案288件。“五五”普法全面实施,行政执法机制不断完善,执法权委托下放工作取得突破。水务、公交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工作全面完成,审批环节再减40%。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治庸提效工作成效明显。加强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网上审批逐步推行。完善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行机制,财政资金使用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过渡。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政府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开展廉政教育,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严格案件查办,查处公职人员48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6人。

人民武装、预备役、人防、海防、统计、海事、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宗教、通讯、盐业、档案、科协、气象、老龄、地方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政府实事工程基本完成。

各位代表!

一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温部队、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温岭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资源要素制约仍较突出,区域竞争压力加大。事关民生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不少。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文明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需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侈浪费现象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08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努力谱写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大主体任务,深入实施“东西并进、整体跃升”战略,积极培育“三个温岭”,推进创业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倾力改善民生,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走在全省前列。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自营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4%3.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手抓实力工程,一手抓民生工程。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加快推进城市化与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重点要把握以下五方面:

一要突出创业创新,在优化环境中凝聚一切力量促发展。温岭要发展,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要在更宽领域上有创业的勇气,还要在更深层次上有创新的举措。要以“创业服务年”和“创新推进年”为抓手,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的理念,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优化服务,凝心聚力,共同创造“心齐、气顺、劲足”的工作环境,为加快“三个温岭”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要突出民生为本,在构建和谐中重视提高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尺。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就是提高群众对当前生活的满意程度。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全市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要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对各类民生问题,要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在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实施五大民生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三要突出统筹协调,在整体谋划中更加关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要把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1+X”规划,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松门、箬横、滨海和石塘等地要把握东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和“村村新”进程。各街道和泽国、大溪、新河、温峤要围绕九龙汇、工业园区、铁路站场三大功能区块和“金十字”框架,全面融入城市组团建设。城南、石桥头、坞根等地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促进区域发展。

四要突出生态文明,在促进发展中牢牢把握永续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温岭资源匮乏,环境承载能力脆弱,要实现新一轮的发展,既要注重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又要加强环境保护。要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引导和激励企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优质产出。突出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污染防治,大力推广应用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引导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要突出狠抓落实,在争先进位中切实增强执行力抓好落实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明确目标抓好落实,围绕“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做到“学有对象、干有目标、超有位次”。必须深入基层抓好落实,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真正做到领导到一线指挥,干部到一线工作,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和创造性。必须把握重点抓好落实,围绕“三大主体任务”,围绕全市年度目标和重点工作,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围绕“三个温岭”建设,全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自主创新,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整合发展资源,创新发展路径,加快培育“三个温岭”。

建设内生温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内生温岭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一要不断提升工业产业层次把自主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搭建创新平台,争取每个主导行业建有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加快发展汽摩及配件、水泵空压机、船舶修造、家用炊具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鞋帽皮塑、水产冷冻等传统产业,着力扶持高新技术以及新型建材、数控机床、电动车等新兴产业,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推动“温岭制造”向“温岭创造”转变。实施“零地”技改“三个五”行动计划,即抓好500个纯装备投入项目、500个厂房改建加层项目,使“零地”技改投入占全部工业性投入的50%以上。完成工业性投入100亿元。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新增省级以上品牌10个。深入实施“135”企业培育工程,继续开展“三百企业竞赛”活动,力争新上市企业1家。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征地拆迁力度,推进更多企业开工和投产,积极争取扩容。大力提高经济开发区和镇、街道工业功能区的发展水平,建成标准厂房16万平方米。进一步拓展建筑业市场,实现施工产值260亿元。二要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发展规划,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巩固发展西瓜、果蔗、葡萄、草鸡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大棚梨、食用菌等新兴特色产业。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继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三强”和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三位一体”工作,创建农业特色产业强镇3个、强村20个。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建设东部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范农(渔)家乐发展,新建农(渔)家乐特色村5个。积极推进科技兴农,加快种子种苗、农民信箱等工程建设。认真落实粮食贴补政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继续抓好沿海防护林建设,推进10万亩生态景观林工程。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实施三产先导发展战略,促进城市产业升级,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城市新型核心商圈,促进城市商贸业发展。完成时代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商业街现代商贸业态。完成新区商圈规划编制,加快建设开元休闲街商贸核心区。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范壮大金融服务业,开拓新的金融服务领域。启动会展中心建设,办好第三届工量刃具展等一批特色展会。全面编制物流规划,重视大溪物流园区建设。完成工量刃具市场、装饰城等重点市场建设,迁建松门水产品市场。推进商业便民服务,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200家、社区24小时服务便利店10家。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加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启动长屿硐天入口处改造、硐天山庄和景区环线工程建设,贯通方山、南嵩岩景区,整合曙光公园周边景点,不断推进中部硐天、西部山岳、东部滨海三大旅游区建设。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倾力打造“石文化”、“阳光文化”、“海洋文化”旅游城市名片。继续办好石文化旅游节暨海鲜节。推进交通运输、房地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产业的全面发展。

建设海上温岭,实施东部大开发。海上温岭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打造现代化临港新城,全面融入温台沿海产业带。积极实施温岭新港发展战略,扩大口岸开放,加快港口开发步伐。加速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确保基础设施投入7.8亿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集中要素资源,加快推进东海塘南片区块基础设施建设,丰满上马、松门东南工业区块形象。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发挥海洋、港口、滩涂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海洋医药、海洋运输和滨海旅游,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扶持水产加工企业开发精深产品,提升水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打造国内重要的民营船舶生产基地。高度重视标准渔港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心渔港一期工程,完成箬山港区立项报批,建设一批渔业码头。积极调整渔业经济结构,改造传统捕捞业,发展订单渔业。重视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和有序开发,推广养殖新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养殖基地。

建设市外温岭,充分利用市外一切资源。市外温岭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树立“跳出温岭发展温岭”的理念,坚持大开放、大合作,紧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活力。要着眼于发展壮大温岭人经济,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在外温岭人的作用。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举办第二届温岭在外人士故乡行活动,着力推进“总部经济”和“回归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外商投资园区,积极组织香港、上海招商活动。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把市外资金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和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领域。重视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快正大集团、TESCO等已引资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外贸结构,大力培育新兴出口行业,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争创摩托车、炊具国家级出口基地。增加紧缺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设立义乌温岭产品展示中心。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展,开设办事窗口,开展实业投资,积极规避贸易壁垒。切实推进大通关建设,启动建设商检大楼和海关验货场地。加强外事侨务工作,促进对外合作交流。

二、围绕和谐稳定,全力推进民生社会建设

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着力改善民生,保障民安,促进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新农村教育工程”,启动千名教师支援农村教育行动,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大力整合高中段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启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幼儿教育办学体制,更加重视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实用人才,做好第二职教中心筹建工作。深化“阳光招生”政策,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切实抓好公共卫生实施“公共卫生保障工程”,积极创建省“卫生强市”。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制管理,加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强化卫生执法监督,严防严控重大传染病疫情,杜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大力整合医疗资源,加快公共卫生中心、医疗中心、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四院和红十字医院建设,启动建设传染病医院。加强镇、街道卫生院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规范化水平。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信息平台与省级医疗机构联网。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改善医患关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不断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保惠民工程”。实行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即征即保”,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争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市救助管理站,不断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办法。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认真实施《劳动合同法》,深化完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严厉打击企业恶意欠薪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政策,不断提高双拥水平。发展妇儿事业,切实保障老年人、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队伍网络,多形式组建群众性文化志愿者团队。启动建设博物馆、新文化馆,建成王伯敏艺术史学馆。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文体设施向公众开放,实现文化阵地资源共享。深入开展优秀节目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谐文化进基层等系列文化活动,积极承办全国“名家画名城”大赛。开展文物普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鼓励发展文化产业,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举办第二届农村文体俱乐部运动会。积极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全力迎战台州市第三届运动会。不断提高各类传媒宣传水平,完成8万户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温岭”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镇、街道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防严打“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抓好归正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规范信访秩序,加强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确保安全生产“三个零增长”。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及时应对和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推进“放心工程”建设,确保粮油、肉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正常市场供应。加强人民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

三、围绕统筹建设,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坚持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全面完成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深入实施市域总体规划,重点完善中心城区、中心镇详细规划。开展城市形象设计,提高城市品位。开工建设西环路南延、万泉路东延、万昌路北延,续建横湖东路、东环路、双南路。启动建设九龙汇滞洪区,继续推进总部经济基地大楼建设。加快东门路等旧城改造和城区“退二进三”工作。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万平方米。重视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推进五龙山公园、保山公园建设,新增城区公共绿地30万平方米。完善城市供水、供气网络,加快新城区截污管网建设。实施城市防洪东月河横湖桥段改造。积极开展数字化城管试点,提升城市动态管理水平。

着力加快功能区块建设优化城市新区发展布局,注重产业协调和功能配套。完成九龙汇核心区规划编制,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体系,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打造现代中央商务功能区。全面推进铁路站场区块建设,基本建成西环路四期、站前广场,逐步形成以客运、物流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功能区。加速推进工业园区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提升园区集聚带动效应,构建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的现代产业功能区。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公交、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扶持政策,把中心镇培育成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充分发挥集聚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村村新”工程,实施“十百”工程新一轮五年规划,完成西环路城西、横峰段成片连线整治。继续抓好中心村建设,确保每个镇、街道至少有一个启动点,建成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3个、整治75个、示范村35个。加大村留地开发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百村绿化工程”,新增农村绿化面积3000亩。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60户,稳妥推进农民住宅“立改套”工作,加快农民公寓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整村培训工程,完成培训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深化村企结对工作,筹措合作资金1000万元,完成合作项目100个。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完成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化殡葬管理改革,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安排48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2.1亿元。确保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复线城南段、220千伏温峤变竣工投运,建成甬台温铁路温岭段,完成东海塘围涂和长潭引水温岭配水工程新河、滨海段。加快推进104国道复线泽国段、金清新闸排涝二期、担屿围涂、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81省道松门过境段、新客运中心、白龙潭水库、220千伏东海变、110千伏坞根变等工程。抓好沿海高速公路温岭段、104国道复线大溪段、吴岙岭隧道改造、南海涂围垦、梅溪水库、白溪水库、太龙一级公路东海塘段和肖浦隧道等工程前期工作。

四、围绕环保节能,全力推进环境资源人口相互协调

牢固树立“环境也是资源,生态就是资本”的科学理念,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严格强化污染防治。继续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生态市建设,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个、省级生态镇2个。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成湖漫水库库区截污工程。疏浚整治河道40公里,全面实施河道保洁。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建成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初步建立覆盖全市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全面实施生态功能区规划,严格区域环境准入。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优化电镀和固废拆解业整体布局,严厉打击露天焚烧、非法电镀、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格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大力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密度和产出率。巩固违法用地整治成果,着力清理闲置土地。加强土地批后监管,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试点工作。做好节能减排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广节能降耗技术,抓好节电、节水、节材工作。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能源,严格限制高能耗项目。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广泛开展“生育文明百村新”建设,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施婚前检查、婚姻登记“一条龙”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力度,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长效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

五、围绕优化服务,全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职能转变,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创业创新、科学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坚持民主施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完善群众建议征集、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专家咨询等民主决策制度。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形成推进温岭创业创新的强大合力。

坚持依法行政建立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政绩考核和督查制度。开展“执行力建设年”活动,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即止,切实提高行政执行力。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延伸镇、街道执法网络,严格施行行政问责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坚持改革优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市办证中心和镇、街道办事大厅建设,扩大网上行政审批范围,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全力构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估,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财务审计,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认真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制度,推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拓宽政府融资渠道,争取申发企业债券。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进一步优化社会事务管理。

坚持勤廉从政。始终做到维护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解决群众的困难先于一切,使政府工作真正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之风。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实行公务员津补贴改革,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发放。继续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打造“信用温岭”。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六、围绕群众需求,全力推进实事工程建设

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办好十件实事。

1、实施“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解决181个村22万人安全饮用水问题。

2、实行农村教育“两免一提高”政策,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免除符合入学条件的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将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450元和350元。

3、全面启动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泽国、大溪、滨海、坞根4座污水处理厂和40个非城镇覆盖村污水处理设施,完成5个污水处理厂选址、立项等前期工作。

4、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完成市内短途客运二轮改造,改造农村危桥150座以上,完成万昌路转盘、三星转盘、中华路口等交通节点改造。

5、继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强村级环卫组织建设,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四级环卫体系,确保80%以上行政村实现垃圾“日日清”。

6、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将符合条件的450家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列入定点门诊,在全省率先实现参保群众在家门口看病直接刷卡报销。

7、完善海洋渔船安全救助体系,建成渔船卫星定位系统。

8、继续推进文化“三下乡”活动,组织150场戏、8000场电影、15000册图书到农村,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9重视就业工作,帮助270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

10、加强助残工作,对1000名贫困残疾人给予免费助听助行助明,对480名贫困持证重度残疾人给予全额低保补助金。

各位代表!

回首过去,成绩来之不易;正视现实,任务艰巨光荣;展望未来,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温岭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百万人民,万众一心,真抓实干,创业创新,奋勇前进,为建设更加富裕、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温岭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135”企业培育工程 (P2P12):指通过扶优扶强政策,到2011年我市工业产值超100亿元企业达到1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3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50家。

2、“三百企业竞赛”(P2P12):指我市开展的百强企业竞赛百家成长型企业竞赛三百家成长型小企业竞赛

3三位一体 (P3P13):指通过一定的利益机制、组织机制,以政府为主导,把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类组织融合在一起,增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流通、金融、科技三大功能,发展贯通市、镇、村三级的服务网络,构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4、农业特色产业“三强” (P3P13):指根据全省统一部署,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方法,打造一批特色化基地、品牌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效益、市场化辐射的产业“强县强镇强村”。到2010年,我市争取培育10个产业强镇、100个产业强村。

5、生态补偿机制(P4):指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功能而付出代价的区域、单位等进行补偿,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性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6、阳光招生(P5):指将省I级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100%分配到初中各校,同时将所有等级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和非等级重点高中的正取招生名额用于志愿填报、电脑录取,取消全部机动指标,体现公平、公开、公正。

7、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P5):指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贫困学生资助扩面爱心营养餐教师素质提升四项工程建设。

8、“2531”工程(P6):指送5000场电影、50000册图书、100场演出到农村,每个镇、街道新建1个健身苑、1个篮球场。

9、“五险合一”(P6):指实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个险种统一征缴、分类支付,为开展养老金异地领取、社保关系异地转移、异地就医等业务创造条件,达到方便参保、提高效率、降低管理运行成本的目的。

10、“天网工程”(P6):指在主要道路、复杂场所和重要部位、重要路口、案件多发地段建设电子监控系统,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监控中心并全市联网,形成统一的监控应用平台,实现两级联动和信息共享,具备处置突发性案(事)件、预防可防性案件、统一指挥和调配警力等多种功能。

11、“三个温岭”(P9P10P11P12):指建设“内生温岭、海上温岭、市外温岭”,是对台州市委提出实施“三个台州”战略要求的深入贯彻。“内生温岭”,即指通过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手段,盘活存量、集约发展,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实现量和质的增长。“海上温岭”,即指充分挖掘开发东部沿海的资源优势,以规划建设的温岭新港区为核心,通过海涂围垦、盐田废改,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打造东部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市外温岭”,即指发展壮大在外温岭人队伍,实施“回归工程”,引导他们反哺家乡,同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使温岭获得更充足的资源要素和市场平台支撑。通过“三个温岭”建设,在经济总量上变“一个温岭”为“四个温岭”,实现到2020年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

12、五大民生工程(P10):指“新农村教育工程”、“公共卫生保障工程”、“社保惠民工程”、“城乡一体化工程”、“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3、“1+X(P10):“1”指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X”指中心城区周边的中心镇、中心镇周边的中心村、中心村周边的村或自然村。

14、“以亩产论英雄”(P11):指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突出亩均投入、亩均产出和亩均排放、亩均能耗等指标,努力以资源、环境代价的最小化,实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15、“强龙兴农”工程(P12):指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建立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和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16、千名教师支援农村教育行动(P15):指我市城区、城镇学校骨干教师支援农村薄弱学校的行动举措,计划用三年时间,支教教师总量达到1000人。

17、“退二进三”(P18):指根据城市功能布局,中心城区主要地段不再安排二产项目,对已有的二产企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迁移,为第三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18、“城乡一体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P19):指在城乡一体化规划指导下,加快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公交、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城乡垃圾处理、公交、供水、供电一体化,用两个三年时间完成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

19、南海涂围垦(P20):指从石塘镇杨柳坑村至城南镇担屿涂围垦工程北侧,围垦塘线长11公里,规划总面积65200亩。该工程已列入省围垦规划。

20、“生育文明百村新”(P21):指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结合新农村建设,创建100个生育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