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公报

二00六年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8-11-24 00:00 信息来源:温岭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十一五”奋斗目标,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努力克服要素资源制约等困难,大力推进经济建设、中等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主体任务,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5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02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8.06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23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由上年的9.4:53.0:37.6调整为8.3:53.5:38.2。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30445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31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13.97亿元,增长5.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247公顷,比上年增长1.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457公顷,比上年下降6.7%,其中西瓜播种面积4101公顷,下降14.6%;蔬菜播种面积17653公顷,略增;甘蔗播种面积2266公顷,下降27.8%。花卉苗木播种面积372公顷,比上年下降4.8%;盆栽类园艺17.4万盆,增长12.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7.16 万吨                  6.0
            油料                499 吨                  19.2
            甘蔗            18.65 万吨                -19.2
            蔬菜            49.62 万吨                  6.4
            西瓜            17.65 万吨                -4.5
林业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576公顷,其中山地造林更新442公顷,平原绿化134公顷;其中国债造林533公顷,一般造林43公顷。封山育林(新封)2853公顷。全市全民义务植树参加人数为47.7万人,共植树147.2万株,完成绿色通道建设47公里。实施森林病虫害监测面积21707公顷。
畜牧业生产滑坡。由于受价格低迷影响,生猪、家禽等出栏减少,全市实现牧业产值4.32亿元,下降5.9%。全年生猪出栏27.61万头,比上年下降14.9%;年末存栏16.78万头,下降6.1%。家禽出栏797.44万只,下降12.1%;年末存栏329.04万头,增长9.6%。全年肉类总产量3.67万吨,下降12.3%,其中猪肉2.60万吨,下降13.9%,禽肉1.01万吨,下降8.7%。禽蛋产量1.11万吨,下降9.3%。牛奶产量2765吨,下降3.6%。
渔业产值稳定增长,水产品产量下降。全市实现渔业产值38.0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1.02万吨,下降2.9%;其中海水产品50.18万吨,下降2.7%;淡水产品0.84万吨,下降9.2%。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达到省定规范化建设标准44家,入社农户4135户,联接农户40611户,经营面积6535公顷。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台州市级3家。至年末,全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71家,其中省级2家,台州市级29家。在71家农业龙头企业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有10家,超3000万元的企业有22家。
生态农业不断推广。全年新认证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个,省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13个,有机食品10个,全市累计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48个,省无公害农产品46个,绿色食品达到26个,有机食品11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面积26733公顷,平均每亩节肥2.54公斤(折纯);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工程41067公顷,农药残量控害工程2667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水利建设共投入资金3.08亿元,整治河道53.5公里,清理河道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51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26.6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7.93千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58千公顷。已建成水库22座,总库容7352万立方米,本年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24026万立方米。已建成堤防总长度416.8公里。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5.4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75.85亿元,增长13.7%。全市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01.12亿元,其中重工业251.5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2%,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轻工业249.53亿元。在主要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0.10亿元,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35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43亿元,塑料制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71亿元,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50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97亿元,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73亿元。年末,全市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企业4家,5-10亿元企业5家,1-5亿元企业78家。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240.5分,居台州首位,分别比上年和台州平均水平高出9.3分和15.2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6.88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7.77亿元。
工业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41.46亿元,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9.0%。
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市68家建筑施工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0.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省外完成产值126.28亿元,增长44.0%。创利税10.04亿元,增长3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37万平方米,增长25.6%,其中新开工面积1264万平方米,增长10.1%。年末拥有一级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11家,二级资质企业19家。全年共创“钱江杯”优质工程3项,“括苍杯”优质工程9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按老口径统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按新口径统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工业性投资68.51亿元,增长22.8%。在新口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全部限额以上投资86.42亿元,比上年增长37.2%。10个工业园区新入园企业50家,完成投资18.77亿元,新建厂房45.71万平方米。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7项省地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9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64.3%;50项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2.6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1%。石松一级公路、76省道复线城南段路基填筑基本完成;上马工业集聚区五纵三横主干道砂石路贯通;东海塘围涂工程北片大坝合龙,南片主要海堤全线完成;妇幼保健院大楼、体育场、中华北路移山工程已竣工验收,烟草大楼、总商会大楼基本完成。
房地产投资稳定。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房屋施工面积157.62万平方米,下降3.2%;房屋竣工面积33.41万平方米,下降28.7%;全年销售商品房37.60万平方米,增长5.3%。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31.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8.0%;旅客周转量15.97亿人公里,增长8.6%。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68万吨,比上年增长17.3%。年末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58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71公里;村道1123公里。已绿化公路1016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54314辆,比上年净增9829辆,其中载客汽车(包括家庭用车)32651辆,比上年增加9106辆。货运机动船802艘,净载重量达到38.1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15艘和8.68万吨。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06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邮电业务总收入10.72亿元,增长13.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9.73万户,比年初净增6.7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8.02万户, 比年初净增22.8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96424户,其中宽带用户79063户,分别比年初净增13964户和22417户。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市区消费品零售额47.11亿元,增长17.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6.58亿元,增长14.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住宿和餐饮业11.91亿元,增长18.5%。重点商贸设施建设进程加快,九龙大酒店、耀达国际大酒店和时代广场被台州市列入重点商贸设施项目。现代流通网络逐步完善,全市有各类连锁门店252家,新建连锁门店70家,其中镇、村级门店43家,社区便利店19家。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工量具展会和2006全国百强县市汽车巡回展。商品交易市场稳定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18家,成交额264.85亿元,比上年增长9.9%。
旅游业稳步发展。跻身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成功举办了2006中国(温岭)石文化旅游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1.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实现旅游总收入30.37亿元,增长21.4%。全市旅游区(点)门票收入1755万元。假日旅游火爆,“春节”、“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8%;旅游收入4.31亿元,增长50.7%。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石塘渔家乐、箬横乡村跑马场、约翰农业观光园自5月份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近8万人,旅游收入110余万元。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0家,国内旅行社9家。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3.47亿美元,增长34.5%。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2.64亿美元,增长37.2%;加工贸易出口0.83亿美元,增长3.6%。鞋类和机电产品出口仍居主导地位,分别为5.19亿美元和6.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6%和54.5%,占全市出口比重为38.5%和44.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59万美元,增长27.7%。出口主体不断壮大,全年新增获权企业85家,新增出口企业81家,累计有出口实绩企业达367家。新开辟出口国家和地区14个,已同17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商品进出口业务。台州海关温岭办事处开关。
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全年组织和参加了14次国内外招商和专项项目谈判活动。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6个,协议利用外资139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1.6%;实际利用外资7365万美元,增长49.8%。境外投资扎实推进,全年新批境外企业10家,中方投资额1516万美元,累计境外投资项目54个,中方投资额3201万美元。曙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实现财政总收入3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80亿元,增长17.2%。地方税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3.7%、31.2%、19.3%和17.1%。上划中央税收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预算内财政支出1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金融运行态势向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34.57亿元,比年初增加64.46亿元,增长2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6.28亿元,比年初增加41.86亿元,增长24.0%。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34.3亿元,比年初增加45.84亿元,增长24.3%。从贷款期限看,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58.67亿元,比年初增加38.6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3.28亿元,增加7.45亿元。剔除邮政储蓄存款,金融存贷比达7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迈上新台阶。2006年全市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1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台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台州市技术中心10家;新增台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0项,其中省级7项;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年末全市有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年申请专利授权453件,比上年增长33.6%。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先进集体称号。
“品牌温岭”建设成效显著。制定了《“品牌温岭”“十一五”培育发展规划》。至年末,全市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免检产品20个、省名牌产品22个、省著名商标23件。年末全市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企业9家、ISO9000体系认证534家、3C认证企业649家、QS认证27家、单项认证722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55所,在校学生55783人,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7.6%和99.9%;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24621人,初升高比例达到95.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拥有小学143所,在校学生80058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学升初中比例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2.4%。特殊教育招生62人,在校生535人;幼儿园172所,在园幼儿35341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5.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3所,在校学生15389人。教师素质不断提升,初中、高中和中职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分别占72.2%、95.9%和84.9%,小学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占76.4%。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16所,结业人数143930人。成人中学毕(结)业人数258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顺利。成功承办“海风杯”全省“走近民间艺术家”征文大赛颁奖大会等省市文艺演出。文化精品叠出,音乐作品《绣花女》由浙江歌舞剧院出访德国演出,越剧《李娃传?责子》获中国越剧艺术节民间越剧擂台赛铜奖,《石精灵之梦》等节目获省级赛事金奖1个、银奖8个。全年共举办展览、文艺活动等593次;影视城放映电影4970余场次,观众达20.7万人次;下村放映电影3290场次,观众达145余万人次。市图书馆率先在全省县级图书馆实行免费借阅,图书流通达到20.16万人册次。基层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创建基层文化俱乐部167家,其中示范性俱乐部31家。文保工作继续加强,对大溪塘山西汉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文物40多套;新河闸桥群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温峤镇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镇,海洋剪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名录,大奏鼓、王氏大花灯等列入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名录。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6.36万户,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657小时,电视节目播出时间5860小时,全年制作广播和电视节目时间分别为2283小时和1248小时,被中央台采用广播和电视节目分别为32条和23条。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广播通村率均达到100%。新架设二级光缆130公里、地埋管线12公里。
公共卫生网络大幅拓展。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97家,其中诊所2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所83个,村卫生室432个;拥有医疗床位302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724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943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61张、卫生技术人员4.08人、医生1.68人。全市有卫生防疫技术人员275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9.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8‰,其中婴儿死亡率5.7‰。全市农民免费体检44.28万人,新增农村安全用水受益人口15.7万人。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评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市共夺得第十三届省运会比赛金牌23枚、银牌13枚、铜牌16枚,金牌总数居全省各县市区第8名,团体总分居第4名。全年扩建全民健身苑15个、新建7个,新建老年门球场16个,年末拥有健身路径346条。承办了省运会散手、沙滩排球、羽毛球、排球和省田径苗子精英赛等赛事,举办了市第二届老运会等综合、单项赛事17次,全民健身活动20次。市体育场通过竣工验收。泽国镇、大溪镇被授予第八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
    十一、能耗、环境保护
全社会用电量26.7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工业用电量18.37亿千瓦时,增长15.6%;居民生活用电量5.0亿千瓦时,增长29.2%。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2.1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8.9%;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06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7.1%。
环境保护继续加强。我市成为第四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园林城市。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10公顷,新增公园绿地1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4.5%,绿化覆盖率3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7平方米。城区污水处理工程投入试运行,三级截污管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管网改造6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73.9%。全市已建成垃圾中转站12座,在881个村居中配置垃圾房、垃圾仓1011个,833个村配备了环卫保洁队伍。西环路三期工程实现单幅通车,建成了两侧各50米、长度达4公里的防护绿化带。中华北路竣工,万昌路北延、东环路、全横湖东路等5条城市道路正在施工,新增城市道路面积48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扩展至3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52.1%。城南镇入围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石塘、松门、温峤和滨海等镇通过台州市级生态镇验收。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56957人,比上年增加6054人,其中男性人口590425人,占总人口的51.0%,男女性别比为104.2:100;其中非农业人口185896人,占总人口的16.1%。全年出生人口12445人,死亡6684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76‰和5.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8‰。总人口中市区人口224256人。
居民生活更加殷实。2006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32101元,比上年略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5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167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8%。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8.9平方米和51.6平方米。
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217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全年举办大型就业再就业推介会9次,754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6005人。年末全市有职业介绍机构63个,介绍就业成功59453人。全年外省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0100人,参加职业指导培训10117人。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有14.0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参保职工12.63万人,离退休人员1.41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1.6亿元。有6.70万人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其中在职职工4.69万人,离退休人员2.01万人;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70211人,新增6003人,支付失业保险金708万元;工伤、生育保险年末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83万人和1.58万人。农村社保面继续扩大,年末参加农村养老保险43.14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86.11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39个,床位2988张,收养各类人员1233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339人,全年共投入低保资金1706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10元提高到250元;农村特困户救济和五保户供养人数为1646人,救济、供养支出464万元,五保户集中供养927人,集中供养率92.6%,城镇“三无”对象81人全部集中供养;农村临时救济1700人次。城乡医疗救助18559人次数。全年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212万元,受益39949人次。
注: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是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