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 人大代表建议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J071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25 11:25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陈宗夫、叶海飞、卜淑君、 李军、 方婷、 陈丹金、 赵波、王国富、叶玲兵、 潘剑盟、何丽平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推进企业合规建设的建议》(第2025J0710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构建“五位一体”合规建设体系为核心,统筹多部门力量,全面推进民营企业合规建设。针对代表提出的“企业合规意识不强”“企业合规建设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性人才支持”等问题,我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强化主体责任体系,夯实合规管理基础。健全责任架构与制度保障。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市委办、市府办、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等11个部门,制定《温岭市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实施意见》及5个子方案,形成“党委领导、司法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的工作格局。通过推进会、座谈会等形式,建立统一指挥、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步优化司法协作,建立“立审执破”一体化协作机制,2020年以来通过繁简分流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51762件,查处虚假诉讼案件336件,有效净化司法环境。构建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开展“合规大讲堂”70余场次,覆盖法定代表人及高管群体3000余人,内容涵盖劳动用工、防商业贿赂等实务课程。编制《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防范企业内部贪腐犯罪工作指引(试行)》,组织“8090”讲师团开展民法典宣讲31次,针对性提升企业法律意识。联合温岭市税务局、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举办税务合规培训,发布《税务合规一本通》,与企业签订税务合规共建协议。今年5月,计划组织多次法律服务团赴大溪镇开展“法治护航进企业”专题讲座,现场解答合规,针对性提升中小微企业法律意识。

       2、优化服务供给体系,强化专业支撑能力。搭建全链条合规服务平台。实施线上服务集成,依托“亲清直通车”平台,为企业提供在线法律咨询、维权、调解等“云上合规服务”;研发“检企法律直通车”小程序,实时收集企业法治需求并24小时反馈,累计为40余家企业解答商业秘密保护等问题,为20余家企业提供“点单式”法治宣讲。打造线下服务全覆盖,在市级设立民营企业合规中心、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务专区),在5个重点行业商协会、5个园区设立合规中心,联合16个镇街商会、7家律所、3家会计师事务所设立26个合规服务站,打造“15分钟合规服务圈”。深化司法协同治理效能。严打内部贪腐,2025年以来,检察机关共办理企业内部贪腐审查逮捕案件8件8人,审查起诉案件26件28人,办结21件23人,审结率80.77%;对企业内部贪腐案件追诉1人;对企业内部贪腐案件提前介入5件,为企业挽回损失85.22万元,有效强化刑事震慑与合规引导。创新执行措施,通过“债转股”化解纠纷29起,相关案例入选台州政法系统十大典型案例。深化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法治宣讲等方式引导企业防范化解风险。如在办理彭某某盗窃案中,以上门宣告送达不起诉决定书为契机,联合人大代表、企业家召开园区管理研讨会,推动完善安防措施;2020年以来,全市共制发涉企问题类送司法建议181 件,检察建议13件,有效推动行业共性问题整改。整合专业资源提升支撑。引入第三方专业资源,与北京AWAY合规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等机构合作,建立企业合规业务部,新引进合规律师人才12名,15名专家入选合规专家库;引导3家律所成立合规服务机构,协助企业培养合规人才。联合市市场监管局、文化部门打造知识产权线上化解平台,受理相关案件1674件,召开版权推广会场发布典型案例,推动“司法+行政”协同保护格局。

       3、健全风险处置机制,提升执法司法效能。编制重点领域合规指引体系。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瓶颈和营商难题,围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高频合规风险点,编制泵与电机、制鞋等重点产业合规指引,其中泵与电机产业合规指引入选全省首批管理项目,激光产业合规指南入选省级管理目录后备库。加强行业合规管理,编制快递业、企业劳动用工、企业信用等管理领域的专项行政合规指引18份、涵盖执法事项100个,为企业快速查询行政处罚风险点,提供规范经营合规建议。推行柔性执法与信用修复。开展涉企执法“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专项整治提升行动,统筹30个部门2477项执法计划,减少入企干扰15193户次。开展执法反馈、法律风险管控培训等49场次,制发合规建议书201份,惠及2500余家企业。推行“公益减罚”“轻微速罚”制度,设立5个公益服务站点,创新商户管理积分制,提高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度。建立执法信用修复机制,2020年以来对中小微企业采取“活封”“活扣”强制措施420件,帮助 802 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依法对30家行政执法决定履行完毕、社会不良影响基本消除的企业修复信用,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构建三维监管体系。将民营企业合规建设纳入政治巡察内容、“清廉民企”重点攻坚项目库等。以数智赋能监督,探索建立“企业年度工伤高发,可能存在工作人员安全监管不到位情形”等3个大数据监督模型,实现风险动态识别与精准干预。深化司法改革,保险查控办理时间由5天压缩至30分钟,司法服务效率大幅度提升。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为统领,紧扣制度赋能、服务提质、监管增效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聚焦机制统筹,强化协同推进。深化民营企业风控法务“1551”工作体系,建立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专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优势,强化复合激励和协同共治,推动政府部门、工商联、商协会、专业服务机构联动参与。建议将体系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法治政府考核及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范畴,通过督考督办形成监督合力。

        聚焦制度供给,完善风控指引。2025年底前编制完成6个重点产业风控法务指引和19个重点领域专项风控法务指引,强化指引目录化动态管理,对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的指引实行退出机制。强化政策激励,将合规管理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内容,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提供适合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融资增信服务,重点支持守法合规经营企业发展和壮大。

       聚焦执法优化,深化包容治理。完善落实“预约式”指导服务机制,探索“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持续推进涉企包容审慎监管,扩大适用“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落实行政处罚决定书、合规指导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三书同达”制度。加强涉企法治风险、法律问题研究,对同行业、同领域、同类别的常见风险隐患和共性问题,通过发布指导案例、风险告知及执法监督建议、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等形式推动风险防控。

       聚焦服务赋能,筑牢合规基础。优化产业风控法务平台建设,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务专区)、民营企业风控法务中心、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等平台,为企业提供法治风险排查、咨询诊断、合规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将合规管理纳入“浙里办”“网上工商联”等线上平台。健全企业风控法务人才培育培优机制,组建政企法律服务联盟,引导指导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建立法务部门,鼓励支持企业高管、法务(合规)部工作人员参加合规师资格考试,提升企业自主合规水平。深化普法宣传,用好“普法进行时·今日我当班”等平台载体,加大“一产一指引”宣贯力度,持续浓厚“共富法务·益企合规”文化氛围。

       感谢你们对我市企业合规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市委依法治市办秘书科  联系人:杨丽津

      联系电话:86221164             邮编:317500



温岭市司法局

202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