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人力社保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20250290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7-17 15:15 信息来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

新闻出版界: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202502901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温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持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4年底,我市技能人才总数30.0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数10.45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上升至33.3%,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4.81%。创建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36家,其中省级3家(2024年新增1家)、台州市级8家。获评省级浙江工匠81人(工匠38、青年工匠43),培育全国技术能手4人,技能人才规模数量和结构质量均居台州市前列。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评价激励体系,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一是深化技能评价制度改革。在台州市内率先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进一步扩大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推动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共有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企业143家,数量居全省前列,2024年开展技能人才评价6716人次,发放技能等级证书5812人次。推行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工”制度,我市钱江摩托、利欧集团2家企业入选浙江省“新八级工”试点企业(台州市累计入选5家),可进行高级技师认定和首席技师、特级技师遴选,建立起从学徒到大师的阶梯式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二是强化高技能人才梯队培养。组织我市高技能人才参与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共遴选产生省高技能领军人才1名、省高技能青年人才2名(台州市技能类入选总人数7人),实现温岭“省”技能类人才零的突破,累计评选浙江工匠38人,对入选人员给予政治引领、经费支持、跟踪培养、实践锻炼等方面扶持。立足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累计培育温岭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6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其中利欧泵业曹良志技能大师工作室为2024年新增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是优化薪酬分配促技能增收。大力度推进技术工人薪酬分配指引工作,加大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设置指引、技术工人薪酬分配地方性指引的推广力度,鼓励更多企业健全技术工人薪酬结构体系,建立技能人才最低工资、最低岗位津贴制度,科学设置技能工资单元,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全市已有200余家企业实现技能与薪酬挂钩。出台全省首个《行业性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操作规范》,进一步健全技术工人薪酬结构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深化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制定行业性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内容指引表,将技术技能类津补贴、技能竞赛专项奖、荣誉类专项奖励列为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三大必选项,将学历提升类津补贴、创新创造类成果奖励、收益共享激励等列为自选项,形成“3+X”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模式,推动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

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一是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台州第一技师学院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鞋设计与制造基地省、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省级鞋设计与制造基地。目前,技师学院正在紧抓“智能装备制造、鞋设计与制造”两个省级(A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4年建设期投入9600万元(省财政1200万元/年,地方配套1200万元/年)的建设资金,全面提升学院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一体化课程等方面水平,建成后每年将为相关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600人,有力地促进相关产业持续发展。二是优化产教协同育人体系。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紧贴产业办学、优化专业设置,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和“卡脖子”技术领域开设一批新专业。比如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岭学院建设,开设大数据与会计、智能控制技术2个专业,培养符合温岭产业发展方向、适应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开拓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成立产教联合体11个,职技院校先后与爱仕达、利欧、浙江申林汽车零部件公司、瑞丰五福等加工制造类企业开展订单班的合作办学,目前,全市120多家企业与4家职业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每年培养技能人才4000多人。三是加强产业工匠学院建设。根据温岭主导产业、镇街特定行业产业情况,成立市级产业工匠学院、镇产业分院和企业工匠学堂,探索“市镇企”三级工匠学院,截至目前,全市建设3家市级、1家镇级工匠学院,在市职技校举办了首期“高端智能制造”培训班。

三、探索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优化技能人才工作生活环境。一是创新打造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重点聚焦“增技增效增收”,通过8个方面的“技能+”赋能技能高质量发展,建成技能型企业88家、技能型乡村3个。二是加强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做好各级劳模、模范集体、工匠的选树工作,2024年我市共推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位、省劳模6位,其中企业80后技术人才有3人。创新“曙光匠才”人才评价管理机制,累计评定曙光匠才176位,提供技能人才的医、食、住、行、学等各方面保障。2021年起连续三年组织台州星级技工评选,累计评选星级技工5900多人,发放一次性奖励231.8万元,给予景区免门票优惠、流动人口积分等政策激励。三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建立纵向市镇企三级、横向多部门协同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组织行业技能竞赛、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以赛代训、以赛代评,为更多优秀技能人才搭建晋升平台,每年约有500余人通过参赛得到技能等级提升。

结合提案中指出的产教融合有待深入、社会各方共识有待凝聚等问题,下阶段,我们将以实施技能型建设行动为抓手,深入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举措,系统推进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温岭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优化要素保障,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工作目标与措施路径,加快高职园区项目建设,实现高职资源优质供给。深入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持续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浙江工匠”遴选工作,将高技能人才项目列入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范围,按规定落实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医疗、创业就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引进培育一批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开展“曙光匠才”评选,探索具有温岭特色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打响温岭职业技能技能赛品牌,为更多优秀技能人才搭建舞台。

二、深化机制创新,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一是做到专业盯着产业链,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审时度势缩减文秘类等易淘汰专业,聚焦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等产业发展,谋划人工智能、机械设计等重点专业。2025年中职计划招生中本一体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80人、台科院温岭学院招收智能控制技术、大数据与会计两个专业四个班级160人、技师学院招收高级技工、技师800人。二是做到教学围绕生产转,推动《台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落地,积极推广“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支持龙头企业设立“教学工厂”,实行“校中厂”“厂中校”双轨运行。三是探索实训基地跟着园区建,探索“政府出地+企业出设备+学校运营”的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等模式,政府牵头联合学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在经开区或九龙湖职教园区共建集教学、培训、研发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

三、靓化内涵品牌,增强社会认同新动能。打造技能型社区、技能型乡村等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并以基本单元为载体,面向青少年开展技能启蒙和普及教育,充分依托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全面发动优秀毕业生亲身讲述成长故事,在校生实操展示专业魅力,多角度展示职业教育的活力和实力,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支持各院校承办省市级技能大赛,提升温岭职业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重塑职业教育生态,组织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观摩现代生产车间、体验现代生产场景,消除对技工人才的刻板印象,扭转社会“重白领、轻蓝领”的观念。

感谢你们对人力社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就业促进和劳动关系科   联系人:徐小燕    联系电话:0576-86226039             邮  编:317500

温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