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800704/2025-11076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6-30
- 发布单位:
- 市民政局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202502603号提案答复的函
温民函〔2025〕19号 A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
202502603号提案答复的函
石桥头联络组: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领域综合整治的建议》(202502603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温岭市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坚持尽力而为、确保量力而行,坚持公益惠民、探索共管智治,着力破解公墓领域难点堵点问题,创新打造公墓建设运维管理新路径,助推温岭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力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保障供给,服务民生,探索殡葬服务管理路径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创新提供要素保障。修编温岭市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明确墓地建设方向及近、中、远期建设任务,布局“1+4+X”墓地规划,在全市范围内按照东、南、西、北、中的区位新布局1处市级经营性墓地,4处市级公益性墓地,X处镇级公益性安葬点、工程性迁移墓地、生态安葬点及骨灰堂。目前已结束公示、正在形成规划终稿,预计6月底前报市政府批复。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土地指标等要素支持,制发《推进全市公墓建设三年计划》,明确国企为建设主体,参与全市公益性墓地的建设运维,确定自规部门协同推进,破解殡葬用地供应受限问题,为推进墓地开工建设提供有力政策保障。截至目前,温岭市3个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已完工,林草地、生态葬复合利用以及省级老旧墓改造2个试点项目均已完工。创新开展林地(草地)生态葬复合利用、建设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区试点工作,明确在解决墓地管理用房、道路、停车场等永久性配套设施用地指标的前提下,不改变林地、草地用途,开发林下生态葬墓穴,相比传统公墓建设模式将节约土地指标80%以上。方案已在市级重点项目城郊公墓试点进行,项目总体规划用地100亩,除永久性配套设施占建设用地指标17.95亩外,其余82.05亩墓区用地均采用林地(草地)复合利用,其中一期规划用地24.7亩已完工,二期预计年内开工建设。
二是坚持公建公营,确保实现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引领公益事业、服务民生方面的托底保障作用,由国有企业承接市级经营性墓地、公益性墓地(区域性)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确保公墓“公有、公营、公益”属性。在国企主导的前提下,调动镇街、村居和社会资源积极性,引导投资参股、主动管理,实现合作共赢。如市城郊公墓采取市级国企平台控股,温峤镇镇属国企平台、所涉村经济合作社参股的方式合作建设运营,项目落地后将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村集体增收。开工建设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温岭市殡仪服务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建设包括守灵中心、生命体验馆、配套住宿、餐饮服务、后勤保障用房、骨灰寄存楼等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丧葬服务容量、补足殡葬服务短板、提升我市殡葬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对丧事办理多元化的需求,也能有效破除丧葬陋习,解决在住宅小区、道路等公共场所乱设停丧基等丧事扰民现象。
二、数字赋能,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大公墓监管力度
一是突出“联”管,健全综合监管机制。以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和公墓建设管理领域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为契机,集中力量推进问题排查整治。建立健全专项行动协作机制,明确16个部门为协作机制成员单位,常态落实联席会议、协同联动等制度,协调解决公墓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于综合监管中需要申请强制执行的事项,民政、自规、市监、行政执法、法院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调查等方式,推进殡葬行政执法与司法强制执行有效衔接。二是突出“智”管,深化数字治理模式。贯通省“浙里逝安”系统,完善温岭市殡葬管理“一件事”应用平台,明确智慧监管、联合执法、闭环处置三大路径,实现多跨协同、整体智治。坚决打击墓地单位违规行为,聚焦收费价格管控、骨灰落葬管理等重点事项,充分利用平台预警功能,形成“事件生成(受理)、任务调度派发、执法检查、评价反馈”的全链闭环。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90余次,立案30件(涉及超面积建造墓穴、超标准竖立墓碑、超限价销售、墓区绿化覆盖率不达标、占用林地等),形成“惩处一个、警示一片、震慑一批”的良好效果。三是突出“自”管,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引导各镇(街道)、村社深刻认识属地责任的重要性,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提升相关人员对墓地管理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扎实开展镇村两级经常性巡查,全面掌握墓地运行管理情况,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严格落实村级公墓仅限本村销售、存量工程性迁移墓按确定范围安置的要求,加强墓穴销售审核,确保墓穴销售的合规性。
三、示范引领,宣教并重,进一步倡树殡葬文明新风
一是深化“关键少数”榜样效应。紧盯公职人员、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关键群体,要求主动践行“一十百千万”标准,遵守“十不准”“两报告”“两严控”等规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教育引导身边人树立厚养薄葬、简办丧事的理念,及时劝导违法违规使用公墓的行为,以实际行动引领移风易俗的新风尚。二是深化“普法宣传”基层覆盖。充分利用基层组织多样化宣传教育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讲公墓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公墓管理单位以及人民群众对相关政策规定的认知与理解,切实增强文明守法意识。三是深化“惠民生态”政策驱动。全面落实海葬“生前奖励”和“逝后奖补”有关政策,给予签订海葬协议的7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100至400元奖励,逝后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补5800元,鼓励引导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模式,提升其对绿色殡葬的认可度。截至5月31日,实施海葬252例,海葬生前奖励签约306人,发放奖励款累计263.6万元,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
感谢你们对殡葬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社会事务和区划地名科 联系人:邵玲丽
联系电话:86822151 邮 编:317500
温岭市民政局
2025年6月18日
附件
本提案采纳清单
●提案编号:第202502603号
●提案标题: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领域综合整治的建议
●提案类型:A类
●采纳建议:2条。具体条目如下:
1-1提案建议内容:加快公益性墓地建设,提升殡葬公益服务保障水平。
1-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3个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已完工,林草地、生态葬复合利用以及省级老旧墓改造2个试点项目均已完工。
2-1提案建议内容:加强对违规建设、私自建设等破坏和占用土地现象的综合执法。
2-2提案办理采纳说明: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90余次,立案30件,形成“惩处一个、警示一片、震慑一批”的良好效果。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3份)
温岭市民政局办公室 2025年6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