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6788/2025-11063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6-27
- 发布单位:
- 市科技局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202502305号提案答复的函
共青团和青联界:
你们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众创空间建设 助力青年创业创新的建议》(202502305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众创空间作为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的载体,能有效激发青年群体创新活力,从而带动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我国众创空间规模持续扩大,温岭市积极贯彻落实双创精神,通过租金减免、政策奖励、绩效考核等举措,鼓励发展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引进培育一批人才在温创业,持续推进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家省级人才创业园、8家众创空间(省级3家,台州市级5家)、4家星创天地(农业类众创平台)、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台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飞地孵化研发中心,共引进孵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项目)61家、初创型企业31家,创客(团队)超200个,孵化毕业企业19家,其中谱罗顿、遨博机器人等11家企业通过信保基金、天使梦想基金、股权投融资等渠道获得投资,台州冰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台州博途机电2家被上市企业并购,台州海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小微企业经过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已成功实现产业化。
然而诚如委员所说,目前我市众创空间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众创空间对于青年创业的带动帮扶作用不明显、空间载体缺乏专业有效运营、资源集聚整合程度低、人才队伍不强等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我局将借提案办理契机,结合你们的提案内容与各会办单位意见,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发力:
一、“硬件搭台+软件支撑”,助力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
一是搭建双创平台。以“扶持青年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主线,支持各镇街建设才创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集聚技术服务、金融、中介等创新发展要素,同步构建“项目孵化、就业赋能、创新加速”为一体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全方位帮助创业青年发展、创业项目落地,为青年初创企业成长保驾护航,如新锐青年众创空间于2022年成功认定省级众创空间,咪网科技、工巢科技等青年创业项目成功孵化。下一步将在继续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国有平台、社会力量创建运营孵化载体,同时在青年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的过程中加强产学研融合,通过创新主体培育、科研平台入驻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科创+创业”新模式。尤其在下一步“两城两湖”蓝图下,将积极探索在环九龙湖科创带前期规划过程中融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孵化载体,进一步完善湖区科创带带动创新创业功能。
二是完善政策保障。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兑现力度。根据现有的“百千万”青年人才集聚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对照创业创新青年的不同需求,提供创业场租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社保补贴、人才招引补助、创业基金扶持等支持,全面落实相关政策。近三年来已发放各项创业补贴210.2万元,同时建成青年人才驿站8家,为来温创业就业青年提供最多7天6晚的免费住宿服务,全年服务青年大学生188人次。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覆盖。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针对青年创业者呼声较高的降低创业门槛、提供科创基金、加大资金扶持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发挥政策支持引导作用。
三是强化运营服务。鼓励引入专业运营机构。支持各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探索引进国内知名众创空间运行机构、孵化机构,由运营机构邀请相关专家对入驻项目进行统一评定把关,并积极探索孵化载体自我造血路径。高标准组建导师智库。用好法律、金融兼职团干,及优秀企业家等力量,在现有创业导师基础上广纳人才,建立创业导师帮扶结对制度,提供精准的创业培训、技术辅导、创投对接等服务,并形成帮扶效果跟踪督导机制。用好温岭现有资源,依托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与实训资源,为众创空间提供技术指导等专业服务,如组建由省级名师、企业工程师构成的专家团队,开展创业项目诊断与优化。
二、“人才保障+政府助力”,助力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
一是系统构建全链条人才引育体系。千方百计引人才。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着眼高端装备、泵与机电、光电等产业人才需求,协助企业加大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引聚,强化院士、省级以上海外人才、台州市“500精英”等高、精、尖人才创业项目引进。持续推进“智汇台州·全国高校巡回招聘”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用才宝云店”平台资源,打造人才集聚、产才协同、行业发展的良好生态。持续推进“岭燕归巢”行动,重点关注海内外在读硕博学生群体,开展温岭籍大学生“返校日”等活动,让温岭籍青年人才了解温岭、感知温岭;多措并举育人才。探索服务业、旅游业中非遗传承人、美食掌勺人、民宿主理人、网红主播等实用型青年人才认定,进一步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氛围。强化技能创富,紧扣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持续优化高技能人才发展生态。计划全年新增技能人才6000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
二是全面激发新青年人才创新活力。激发创业创新动能。深度挖掘一批优秀的青年农创客、青年企业创业者,进行宣传推广,营造青年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推出“青农共富·田间说”“青企共富·菁英说”系列节目。开展“青牛奖”系列寻访活动,讲述优秀青年农创客的创新故事,依托“温岭共青团”平台开展温岭小青牛风采展示。开辟《与岭共成长·有模更有YOUNG》专栏,展示来自文创、农创、工匠等行业的优秀青年创业创新故事。搭建以赛促练舞台。定期举办温岭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创的方式帮助创业创新青年积攒公司运营经验、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并积极推选优秀双创项目参加全国、省级、台州级比赛。依托温岭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温岭市农业产业促进会平台,开展“岭商云课”、“青企汇”、“传承圆桌会”、“传承与创新论坛”、“新岭商学堂”等系列活动,组织创业培训、创业辅导等系列活动。
三是拓展优化创业者融资贷款渠道。强化融资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科创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探索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模式创新,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缓解创新创业企业初期融资困难问题。设立青年创新创业专项贷款项目,为青年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在创业就业贷款发放、青年金融产品创新和公益形象打造等方面有效服务青年创业创新需求。活用信保增信,推动我市信保基金加强对科技型企业、人才型企业服务力度,通过信保增信缓解企业抵押物不足、信用不够等问题,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尽职免责、费用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明确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费减费部分,予以50%补贴,对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业务产生的损失,予以一定风险补偿。
三、“优势整合+宣传推介”,助力众创空间多元化发展。
一是整合文旅资源优势,鼓励青年返乡创业。为进一步将青年众创空间与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活动相结合,积极推动旅游民宿与文旅企业联合创新开发一批伴手礼产品,并积极选送旅游商品参加浙派好礼、浙宿好礼等大赛。不断完善返乡入乡创业机制,全力推广“1+3+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模式,打造在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村经济合作社、合作企业、专业协会、创业大户、创业小户之间共创共享的新型帮共体。以温岭市大学生联合会为载体,通过举办温岭市青年人才“返校日”等活动,不断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并将入乡大学生等群体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建好建强创业带头人队伍,辐射带动更多青年参与支持乡村发展。
二是整合产业资源优势,鼓励创业多元发展。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和发展实际,聚焦泵阀机电、精密机床、光电信息等优势产业薄弱环节,部署打造“一链一平台”创新链条,根据产业链支持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引进相关创新创业项目。探索“科技+青创”模式,鼓励现有高校科研院所与众创空间开展合作或设立创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孵化等服务。鼓励职业院校以技术入股、服务外包等形式参与众创空间运营,探索“专业群 + 众创空间”盈利模式,如依托烹饪专业打造美食创业孵化区,依托机电专业开展智能制造项目孵化,实现教育资源与创业资源的双向赋能。
三是整合科创资源优势,鼓励科技项目集聚。支持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独立或携手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攻关,争取配套政策资金支持,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为牵引持续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落实科技企业专项投资扶持,将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孵化载体项目纳入“投早投小”项目清单,通过“投拨结合”方式,支持一批优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或项目。围绕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探索,选聘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科研人员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根据企业需求开展科研攻关,针对初创项目早期技术验证、项目落地等环节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
感谢你们对众创空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高新技术科 联系人:王景源
联系电话:0576-86128060 邮 编:317500
温岭市科学技术局
二○二五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