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846A/2025-11057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5-06-26
- 发布单位:
- 市经济开发区
温岭经济开发区2024年特色亮点和2025年工作思路
浙江温岭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月,199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为4.16平方公里。2010年7月,温岭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政函[2010]114号),授权管理面积163.24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开发区二期经济开发区、产学研开发区、上马工业区块、东部区块。2021年9月,温岭经济开发区开展新一轮整合提升,整合后总面积79.82平方公里,形成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块、东部区块、上马工业园区区块三个区块。2024年12月,温岭经开区开展《目录》修订工作,整合后总管辖面积为45.4平方公里,形成东部区块、上马区块、新河区块、箬横区块、核心区块、城南区块、大溪区块、城西工业城区块、坞根区块等九个片区。现管理机构为温岭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一、2024年特色亮点
温岭经济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台州市委、温岭市委战略部署,围绕“两城两湖”发展主线,聚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总体目标,认真践行“四年”行动,积极推进“五大战略”,持续走深走实产业焕新、科技创新、海洋革新、城市更新总路径,全力以赴建精建美现代化滨海新城,相关做法连续两次获台州市沈市长批示肯定。1-12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02亿元,同比增长14.9%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约7.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39.9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
一是凝心聚力强组织提站位,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强化区镇统合,推进主要职能从大而统的管理模式转向专业性、服务性,撤销社会事业局,新增招商引智局,主要负责滨海新城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人才科技、规划建设等工作;新增滨海新城政务服务职能,实现项目审批办理功能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同步,进一步缩短服务距离,推进企业办事不出区;统筹区镇人员编制,推进在编人员自主调配,实现区镇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正式干部双向流动。强化政企联动,优化“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协助市海城集团成立并实体化运营,整合区内资产移交市海城集团全力支持市海城集团做大做强,联合市海城集团完成环龙门湖科创带孵化园区、北区工业宿舍等一系列城市配套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真抓实干强举措提优势,招商引资展现新作为。从招商策划、空间梳理、政策迭代、队伍建设、渠道拓展、项目流程等6个维度变革重塑招商新体系,持续强化“链长+链主+链创+链金”招商新机制,牵头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滨海新城产业基金,组建“4+1”“专业招商团队、产业投资公司”,开展招商工作晾晒比拼,实行“一项目一报告一研判”,全力推进招商项目快攻快落。全年落地5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7个,共出让土地约1261.3亩,实际利用外资2535.3万美元;成功签约绿色甲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三是快马加鞭强力度提进度,项目攻坚实现新突破。健全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进一步细化分解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等流程,持续推动项目增量加速转化为经济增量。一方面,重点抓牢产业项目快速出产出效,开工瑞格智能、沃夫森泵业等18个项目;投产新界泵业、鑫磊股份等9个项目,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有序推进配套项目加速建成投用,开工激光电子产业园二期等3个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建成诗海路等市政道路4条,新增道路约4公里,完成港湾社区“未来社区”创建省专家组验收工作。
四是一以贯之强基础提质量,科创发展迈上新台阶。重点发力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端科研平台等建设,大力支持“一带一心”(即环龙门湖科创带、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形成“头雁效应”带动全区企业创新发展。今年以来,科创带全面启动核心区块建设,其EOD项目入选省第二批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孵化园一期开工建设,创新转化服务中心完成方案评审。技术创新中心入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温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零”的突破,引进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高端人才57名。北平机床上榜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富岭科技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巨跃齿轮列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五是力度不减强服务提效能,营商环境得到新提升。依托滨海新城政务服务中心,结合万名干部入万企行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全面对接企业需求提升办事效率。截至目前,已推动三和数控、北平机床等8个产业项目“五证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新增华中数控等规上工业企业15家。同时,开展上门指导服务行动,针对工业“标准地”初始运行期届已满2年的企业,量身定制验收方案着力提升验收通过率,现已推进林龙焊接等3家企业一档通过验收;针对绩效评价中CD类企业如磊达型钢等,联合市经信局实施精准帮扶政策,有力确保企业良性发展。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筹备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两城两湖”发展大格局,围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目标,充分发挥改革先发优势,当好深化改革排头兵,以改革破难题、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开创滨海新城一体化建设新局面,努力为温岭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全年目标任务:力争实现供地超1000亩,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以上(制造业投资占固投的50%以上),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其中3亿以上项目11,10亿以上项目7个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超3500万美金。
一是聚焦平台升级攻坚,在增强发展凝聚力上实现更大提升。全力推进“国开区创建”。紧抓开发区目录调整的难得机遇,以顶格的配置、掐尖的方式,推进经开区各项指标数据往最大体量上升、最高质量上升,实现经开区规模基本达到国开区创建标准,并开展模拟测试,努力实现“2025年进位省经开区考核前15位、力争省经开区考核前10位”的目标。全力推进“产业裂变式增长”。围绕台州市“5+5+6”产业体系,立足精密制造城的发展定位,全力发展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等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紧抓大企业梯队培育,支持钱江摩托、鑫磊股份、东音科技等龙头企业突破产值目标,三凯机电、巨跃齿轮等链主型企业尽快挂牌上市。
二是聚焦精准招商攻坚,在增强发展竞争力上实现更大提升。以“产业集聚区+功能园区+特色园区+龙头企业生态圈”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充分利用好海洋资源、绿电资源等优势,加快推进“一心六园”(即环龙门湖创新转化服务中心、环龙门湖科创产业园、“浙东光谷”产业园、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园、零碳产业园、新质生产力产业园、机车智造产业园)建设。同时,持续深化链式招商、资本招商等模式,依托省、台州市、温岭市以及滨海新城的基金,确保重大项目招引、重点项目推进不停步。全年计划招引德速智能、曙光装配等高端装备项目5个以上,拓森科技、上海岩芯等涉及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项目8个以上,力争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以高水平招商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是聚焦项目建设攻坚,在增强发展牵引力上实现更大提升。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围绕台州市三库三单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新一轮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全力破难重点抓好海上风电项目落地建设,强力推进新界泵业等3家龙头企业和森林联合等5个标杆性项目全面投产,加速推进亿莱德等33个集中开工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南片商业综合体项目建成投用,悦榕庄高端度假酒店开工建设,确保北片青年公寓、南片青年公寓及人才公寓4866套租赁用房按期交付,涌金街等5条市政道路建成投用,祥云街等2条市政道路力争开工建设。同时,围绕亩均工业增加值、投资完成率等薄弱环节,坚持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积极盘活南洋经中等低效土地,鼓励旨恒机床等优质企业工业“上楼”。
四是聚焦科技创新攻坚,在增强发展创造力上实现更大提升。提速科创平台建设,全面铺开环龙门湖科创带建设,开工建设创新转化服务中心等12个新建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投资8亿元,其中孵化园二期、三期力争4月开工、创新转化服务中心力争6月开工,推动平台招引靠前谋划,研究出台产业等一揽子政策,快速引进“小而专”“小而精”研发团队和研发人才。充分发挥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的核心作用,联动华中数控研究院,突破一批传统制造业“卡脖子”技术,培养一批产业高端技术人才,引育一批专精特新和单打冠军企业。提优创新主体建设,探索“一带+N中心”建设,鼓励利欧泵业、飞越机电等本土龙头企业率先将外地研发中心内迁回科创带,支持颐顿机电、洛克赛等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创新平台,集成全区企业力量合力做大做强企业研发总部。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以上。
五是聚焦营商环境攻坚,在增强发展服务力上实现更大提升。优化政务服务,深化“三大员”服务机制,根据投资项目招商引进、项目建设、投产运营三个实施阶段,进一步明确招商联络员、全程代办员、驻企服务员,全面落实项目全程跟踪服务,负责协调解决企业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强化产业导航,打造滨海新城产业链导航数字化平台,涵盖产业链上游需求和下游供应信息,精确展示滨海新城企业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实现产业供需精准对接。深化动力变革,深入推进企业合规管理建设,从安全、环保、知识产权等方面做进一步优化提升,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等单位,贯穿企业生产运营全流程,开展全方位体检及指导服务,确保企业发展“零顾虑”,助力企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