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331081002679184G/2024-10716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6-26
- 发布单位:
- 市经信局
关于对温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4J1024号建议的答复
林燕飞、林永江、黄剑伟、莫敏、颜春定、罗云波、林先方代表:
你们在温岭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聚力推进温岭产业强链补链的建议》(第2024J1024号)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链群思维,构建产业集群新格局。
一是明确产业培育方向。出台《温岭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温岭行动方案(2023—2027年)》《温岭市泵与电机产业链培育方(2023-2027年)》《温岭市高档数控机床与工量刃具产业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规划》《温岭产业“四链”协同集成改革实施方案》等,加快泵与电机、汽摩配件、机床工具、鞋帽服饰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发展,积极培育激光电子、半导体及控制器、风光电及储能等未来产业。成立泵与电机、风光电及储能等十大重点产业链,由市领导任“链长”,实行“十个一”工作模式,
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建强产业集群成链。大力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建设芯片控制、泵业智造、电子信息三大“千亩产业园”,搭建国家水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引进亿元上产业项目21个,签约嘉合劲威、匹克、FEV-DCU域控制器等重大产业项目,上海电气实现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新突破。2023年,农用机械排灌用泵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机器人与数控机床创成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激光电子打造“浙里光谷”经验做法获卢山副省长批示。
(二)聚力培育融通,构建优质企业新梯队。
一是培育链上龙头企业。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帮扶力度,根据雄鹰培育企业利欧集团“一企一策”培育计划书,落实奖励资金、土地要素等保障工作,推动成为全球泵业产业领导者。指导和推荐利欧集团申报“雄鹰企业”,钱江摩托、绿驹申报“链主企业”。积极组织万邦德、利欧、新界、爱仕达、鑫磊和钱江等6家制造业企业及其他企业(利欧聚合、天颂、华神、民泰银行),开展2024年浙江省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申报认定工作。
二是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实施“专精特新”梯度培育计划,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构建“链长+链主+伙伴企业”的链群协同机制,打造“订单有序分配、供需有效对接、生态有机共享”的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截至目前,已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5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85家,均居台州第一、全省前列。
三助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建立“供需有效对接、生态有机共享的”链群协同机制,常态化推动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深化企业间、行业间的交流合作,助推产业链强链延链。今年以来,举办2024年“十链百场万企发布活动,开展产业大脑、新大陆等专场对接,促进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10场。
(三)引培高端资源,打造产业创新新引擎。
一是提升企业技术攻关能力。支持企业牵头或联合高校院所争取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聚焦企业共性技术难题,深化“揭榜挂帅”机制。近3年,累计牵头(参与)省重大科技项目16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7项;实施温岭市级重点研发项目33项。依托清华大学、江苏大学、台州学院、华中数控等校所力量,累计实施行业发展共性技术攻关项目52个。
二是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高质量建设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中心工程列入省“千项万亿”科技创新强基项目,于2023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中心已到岗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5个,集聚科研队伍53人,牵头(参与)省部级攻关项目(课题)14项,与11家企业共建了联合研究中心,联合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公司承担亿森(上海)模具公司“2500T精密伺服多连杆压力机程研制项目”(总金额2436万元),设备研制成功后,有望为传统型液压压力机的以旧换新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相关工作被李跃旗书记批示肯定。
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温岭建设或共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清华大学温岭电机与驱动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江苏大学流体机械温岭研究院、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等19家高校院所,强化平台绩效管理,已累计提供全链式服务超6000家次,解决企业难题超400项,签订合同金额近3亿元,攻坚关键共性技术52项。其中2023年,各校地合作平台发布成果转化项目608项,服务收入达7877.3万。
(四)聚焦数智赋能,构建智能化绿色化新生态。
一是深挖数字经济潜力。深入贯彻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智造体系,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以数实融合推动产业创新提质。2023年,泵阀(泵业)产业大脑实现1630家企业注册使用,华中数控曙光云平台、兴益风机工业互联网平台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森林包装5G全连接工厂项目获首届长三角5G+工业互联网大赛三等奖,累计创成未来工厂1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7家,顺利通过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复评。
二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我市企业积极参与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共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6家、绿色设计产品7个、省级绿色低碳工厂2家,台州市级绿色工厂26个,节水型(标杆)企业5家、自愿性清洁生产企业27家、16家企业32个产品入选国家级“能效之星”(节能产品目录)。国家级的创建家数位居全省前列、台州首位。
二、下阶段工作
(一)加大企业培育。推动利欧集团创成“雄鹰企业”,钱江摩托、绿驹、北平、东部数控等企业创成“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构建创新共同体、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组织开展10场以上交流对接服务动。增强腰部企业发展韧性,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
(二)聚力精准招商。聚焦十大重点产业链,绘制各产业链鱼骨图和招商图谱,针对产业链缺失节点、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如鞋业产业链,努力补齐上游供应链体系,特别是瞄准面辅料这一核心环节进行突破;如高端机床装备产业链,努力向高档数控机床、高端刀具等领域进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引领作用,寻求目标企业与本地重点企业产业链的契合点,发挥企业间“磁石效应”,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如激光电子信息产业链,以热刺激光为龙头,通过以商引商等形式招引一批产业链相关企业;半导体及控制器产业链,重点引进与温岭市场端比较契合的企业,包括一些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
(三)建强创新载体。围绕“两城两湖”建设,实施创新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平台与产业平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科创平台体系,计划2024年新开工创新平台11个以上、新谋划15个以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海陆机芯光医”等六大创新产业赛道,抓紧谋划建设科创平台,提升已建科创载体服务能力,打造“一产业一平台”新格局,2024年计划引进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院校入驻。
(四)加快技术攻关。重点围绕三大科创高地战略领域和我市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力量,向上争取实施省级重点研发项目5项以上;重点围绕全市机床产业、泵与电机等传统产业共性发展难题,提炼一批技术需求,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12项。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在温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力量,攻关一批行业共性难题,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争取列入省科技进步奖3项以上,促进科技成果在温岭转化落地。深化过程管理和验收机制,加强科技项目绩效评价。
(五)强化要素保障。全面落实“民营经济31条”,有效承接“8+4”政策体系,加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强市建设、商贸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一揽子惠企政策滚动优化和落地兑现。开展企业“三服务”活动,运行大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全力破解企业政策性、制度性等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变“单次收益”为“综合提升”。创新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优化“标准地+项目库”供地机制,优先保障优质企业成长空间。
感谢你们对温岭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综合运行科 联系人:林潇
联系电话:15868611321 邮 编:317500
温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〇二四年六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