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温岭 > 人文温岭 > 村史村情

城南镇各村村史村情

发布日期:2023-07-04 10:22 信息来源:大数据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寨门村基本情况

 

寨门村地处城南镇岙环管理区,东至彭下村,南至凤溪村(原兰公岙村),西与乌岩头山与玉环接壤,北至照谷村。该村于2018年8月由原寨门村和蒲洞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4.11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全村584户,人口1879人,全村以务农、务工为主。

2012年成功引进占地2200亩的王龙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项目,总投资2.5亿元,努力建成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多元化发展的综合体。2013年,启动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根据本村优越的自然环境及独特的农耕文化,编制了《寨门村美丽乡村规划》,镇、村两级合力按规划分步分阶段实施建设,完成了村入口主题公园、安乐桥节点景观等建设。为加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2013年集中整合农户土地40多亩,统一种植向日葵,吸引游客3万多人次。2014年通过整合70多亩土地,统一种植马鞭草,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2018年“战狼”素质拓展基地成立,致力于中国青少年行为习惯的研究及训练,让孩子在游戏中感悟,在活动中改变。

近年来,寨门将继续推进完善生态田园、乡村景观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通过将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实现产业升级,旨在打造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乡村度假旅游胜地。


照谷村基本情况

 

照谷村位于温岭市城南镇岙环片北部,东邻叠岭村,南接彭下村、寨门村。全村共1657人,569户,全村域面积0.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0.41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451万元,人均收入达10079元,村级集体收入68000元。2008年被评为台州市级农业特色产业高橙强村,2012年被评为充分就业村,2013年被评为征兵工作先进集体。

照谷村,地处四面环山间,古称“洞山”,因黄氏迁居,又作“洞黄”。《温岭县地名志》载:“1956年在此修建乌龙沌水库,其石拱坝闻名全国,并载入我国水利史册,洞黄面貌焕然一新,有如阳光照进深山老谷。”故改称“照谷”。


新沙头村基本情况

 

一千多年前(沙头)四周数里几乎无人烟,中间有一条溪坑,东西两侧后方有高山,前方原是一片海港,海水退潮后,村庄前方出现一片沙滩,故又名沙滩头又称沙头庄。林氏始祖林坚为避闽主王审之叛乱,由福建莆田隐居于浙江太平岙臼园(今林岙村)。到康熙年间逐步向西迁移,因出行出海方便,有部分移居沙头,湖头等山坳里,二十代后,人丁逐渐兴旺,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均姓林。村西山岭脚下,在明代开始清代建造一座五间林氏宗祠,到人民公社集体化林氏祠堂被拆除,林氏后人被迫在原址修一间小屋当祠堂。文革期间,几乎又遭破坏,几经周折,到2015年在广大林氏后人的共同努力下,多方集资,终于建成如今的林氏大宗祠堂。到清代中叶,周围村庄人烟多起来,沙头村(包括九眼,下广,庄后,西洋)约800余人口。1982年3月隶属横山公社,后改制为横山乡,沙头大队改为沙头村,次年分村为;西沙头村,西合村,广联村.1985年重新扩建沙头小学(教学楼),2000年校网调整,西山小学与沙头小学合并为西沙小学,校址在(三官堂)原横山二中,学校为村部办公大楼,到2009年租用改办为西沙幼儿园。2018年8月行政村规模调整,西沙头,西合,广联三个村合并为新沙头村。位于城南镇横山管理区,东接西山村,南至九眼港(与玉环交界)西联黄湾村,北至猫山头(与坞根交界)地域面积3.2平方公里。原西合村赵姓蛮多,还有姓周的,其中原田冲坑自然村以姓王为主。原广联村,以冯王颜许四姓为多,冯姓多居住庄后自然村,王许两姓居下广自然村,颜姓居九眼自然村。全村集体土地总面积1041亩,山林数千亩,共有688户,人口约2472人,党员80人,村民代表82人,全村以务农务工为主。


山岙村基本情况

 

山岙村,又名三山(故名),地处四面环山,群山连绵起伏蜿蜒曲折,由大雷山脉攀连,有龙腾凤舞,龟蛇把关之誉。1950年土地改革后成立山岙乡,1957年全国进入人民公社大食堂后三年。1960年成立了湖漫农场,后取消了湖漫农场,转入大闾人民公社,山岙称作山岙村。山岙村东西走向分上下片小地名,由十多个姓氏组成,方家岙自然村位于山桥南边,距山岙一公里,多朱姓。1955年原太平至石塘公路横穿山岙、风口、后山头、堂后、山下现有公路原址。1957年建造湖漫水库后,公路被淹没,改造至姆岭头经过。湖漫水库的建造,山岙第三份(故名)迁移至松门草田,接着1960年第二次迁移山岙村老应家隔墙、里园搬迁至山岙高处,又在1970年第三次迁移,石道地、水门头、楼下里、新五里、后透里等迁至白岩下、坦加坦。故此,全村分布在本村山坡之麓。闲云潭影月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1992年林石公路重新横跨山乔,时隔35年的山岙回归到朝发暮至之宜居宝地,自此山岙村民安居乐业。真所谓山无声安然若素,岙太平岁月尽好。


沙岙村基本情况

 

沙岙村位于城南镇的东北面,与横屿村毗邻,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沿海山村。全村共由9个生产队组成,共有504户,实有人口1484人,耕地面积89.8亩。沙岙村位于城南镇大闾管理区,东靠担屿塘,西临横屿村,北接吉捕岙村,村域总面积939亩。沙岙村是一个典型的渔村。村里有504户人家,共1500人左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渔民。因为桁杆拖虾已解禁,村里的男人大多出海捕鱼了,女人则忙着补网、照顾家人,有空时去泥涂里找些蛏子,再拿到街上去卖。在明朝戚继光抗倭时,沙岙这个地方其实就已经存在了,那时,一边叫大沙岙,另一边叫小沙岙。村民们的祖先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是为了躲避倭寇,逃到了这儿。“所以,村里的姓氏特别多,可谓是百家姓。”沙岙村有过很多“曾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被称为向阳大队,后改为红光大队,又改为岭头大队。一直到30年前,才真正有了沙岙村。现在的沙吞村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大沙岙、小沙岙、双岭别、岭头、山头。不过如今,山头自然村的村民基本上都已经搬到观岙去了。


龙潭村基本情况

 

龙潭村位于城南镇的西南部,距温岭市区9公里省道泽坎线(现改为新选线)沿村而边,东临山前,西坑村,南连接玉环芳杜山脉,西侧大田村,北靠斗米山尖。寒坑龙潭风景区在其境内。全村辖两个自然村,原东辽村和原沿坑村,17个村民小组、有510户、人口1650人。全村区域总面积4100亩,其中山林面积2951亩,耕地面积680亩。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西广,村民经济来源以建筑行业和农业种植为主,交通便捷班车直到温岭玉环。村庄环境清洁优美,空气清新,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宜人的气候环境和勤劳智慧的人力优势和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龙潭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富裕和谐,现名温岭市城南镇龙潭村。由原东辽村和沿坑村合并成现龙潭村,东辽和沿坑辖区在1951年称横山乡第6村,1956年称横山乡东辽社和沿坑社,1958年为横山营,属城南公社(区);1959年为横山营,1961年称横山公社东辽大队和沿坑大队;1983年称横山乡东辽村和横山乡沿坑村;2001年随乡并入城南镇称城南镇东辽村和城南镇沿坑村。2018年8月因行政村调整合并为城南镇龙潭村。


凤溪村基本情况

 

凤溪村于2018年8月因村庄规模调整,由池头、兰公岙、上岙合并而成立,全村719户,2345人口,3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组成。凤溪村四面环山,大雷溪贯穿村庄而过,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1366亩,林地面积4668亩,村民以农业为主。凤溪村健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了民主议事会议制度,确保重大村务村民都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干群关系和谐密切。配备了文体娱乐设施。建设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设有党建活动室、棋牌室、图书室、游泳馆等,并购置了大量健身器材,为群众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处去。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农闲时,池头村组织各项比赛项目,组织有文艺爱好者参加,每年节假日的文体演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氛围得到提升,风气逐渐形成。村风文明淳朴。村民群众认真遵守《村规民约》,道德风尚好、村风正、民风淳,家庭邻里关系和睦。村庄合并后,凤溪村利用山水资源,先后开展乡村振兴及A级景区建设等项目,利用2公里多的大雷溪在旅游上做文章。


大田村基本情况

 

1983年以村委会驻地大田自然村得名。旧时水田很少,难得在村前有一片粮田,故名。1951年称横山乡第7村;1956年称横山乡大田社;1961年称横山人民公社大田大队;1983年改称横山乡大田村2001年横山乡并入城南镇称城南镇大田村。位于城南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约9公里,竹坑东北。东至沿坑村,南至公路,西、北至田基;下设8个村民小组,村民237户,716人,都任姓。区域面积1.7平方公里,有早地86亩、早地181.9亩、山林127亩。1983年以村委会驻地田基自然村得名。其地原有古殿基而得名,后诸音田基。又名上王。1951年称横山乡第7村;1956年称横山乡下七社;1961年称横山人民公社湖头大队;1981年由湖头大队分出成立上王大队,年内又改名田基大队:1983年改称横山乡田基村;2001年横山乡并入城南镇称城南镇田基村。位于城南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约9公里,竹坑西北。东至大田村,南至公路,西至湖溪村,北至山脚;下设3个村民小组,104户村民,342人。区域面积0.82平方公里、有水国66亩、早地122亩、山林713亩。两村于2018年8月合并成新村,取名为大田村。


 

岙环街村基本情况

 

岙环,古名为隘顽,民国初改为岙环。城南镇岙环街村在册人口有2228人817户,岙环街村沿街商铺林立,商贸发达。岙环上岸山烈士纪念碑是全镇爱国教育基地。


大闾街村基本情况

 

大闾街村为城南镇集镇所在地,全村共有人口374户,1074人,12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8人,村民代表38人,党员41人。耕地面积624亩,山林面积6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70.54万元。企业共21家,辖区内有精神康复医院、银行、菜场等基础设施,目前在建重点工程为:新城南中学建设项目、大闾街综合环境整治项目等。已建成大闾街停车场项目、大闾街山顶公园、环山步道等民生工程。

历史:“大闾”作为地名,曾是乡镇之名。众所周知,现温岭市城南镇,由原大闾镇、岙环镇、横山乡合并而成。

作为乡镇名,“大闾”早在民国时就开始使用。《温岭县地名志-大闾乡》记载:大闾乡“辖区明清属第一、二都。民国初为大闾1931年称大闾镇,1935年改称大闾乡,属于第一区(即中城区),1940年划入城区。”1949年后,又有大闾营、大闾管理区大闾人民公社、大闾乡、大闾镇等名称。现在,大闾镇已成为历史名词,只有城南镇大闾街村,还保存了“大闾”这个地名。

“大闾”之名,应当如“太平”一样,来自山名。《温岭县地名志》引用了《嘉靖太平县志-地舆上》有关记载:“大闾山在大雷山东,有东西两峰,为火楼尖,旧置烽堠。”查《嘉靖太平县志》,这一条记载的前一条即“大雷山”,“ 大雷山在县南十七里,即洞黄后山。南接芳杜、徐都,北接石盘、横山,周围三十余里。峭拔峻绝,高数千丈。大闾、姥岭、莞山、长沙皆其支山。其上有龙湫,每山顶着云雾如帽,乃雨候也。其北为金字山,侍郎黄文毅公祖墓在焉。”这里所提到的“洞黄”是岙环照谷,洞黄黄氏祖居地,“侍郎黄文毅公”即洞黄黄氏明代名臣进士黄孔昭。这本志上称“大闾山”是“大雷山”的支山。

但是清《嘉庆太平县志》上的记载,则将大闾山作为大雷山的别名:“大闾山与大雷一山,‘雷’音近‘闾’,因歧为二矣。有东西二峰,俗呼火楼尖,旧置烽堠处。其下即大闾涂。戚继光尝营岙中,群山环护,独一面通海,外铜、铁二憔守门户,登高望见贼舶,贼不能见官兵所在,居人往往土中得箭镞焉。山深处一洞,深莫测,有妖凭之幻惑人,王真人竹廷燃炬入其中,半洞炬尽,嚼指出光为照,闻海舟行婀娜声而返,自此妖绝。即今婀娜洞是。此地水性寒,故塘得冷水之目。’

大闾街村的集市日逢五、十进行,与坞根街、潘郎街、神童门街等地同。集市日时,老街上没有什么摊位,几条新的街上则地摊颇多,瓜果蔬菜、干鲜海货等应有尽有。


 

担屿村基本情况

 

城南镇担屿村位于城南东南部,离镇5公里东沙至沙岙村,南至担屿涂,西至长沙后湾村,北至台头自然村,是一个背山面海的渔业村。全村区域面积0.6平方公里,旱地面积164亩,山林面积170亩;有自然村2个(横屿自然村、摘梅坑自然村)。全村总人口934人,314户,村民小组12个。全村拥有钢质大型捕捞渔船7艘,从事流刺网作业。


 

东峰山村基本情况

 

东峰山村因古有"烽火台”、"东山门"前哨遗址而得名,村民过去从福建等地迁徙过来在此繁衍生息已有280多年历史。全村面积749.6亩,辖2个自然村,共360户,1019人。依山朝海,气候湿润温暖,是一个直居宜业的海边小村庄。

东峰山村文化礼堂建于2018年,占地面积八百多平方米,由文化大礼堂、渔韵讲堂、文化大舞台、图书室、休闲小馆等组合而成,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二宅村基本情况

 

   二宅村位于城南镇东南沿海山区,东靠大海,南连三宅、西邻观岙村、北接毛洋村,现主要产业为农业。村域总面积为958亩,其中耕地318亩,水田130亩,山林面积507亩,全村有2个自然村,总人口815人,283户,7个村民小组,38个党员,38个村民代表。曾获得先进党支部、先进村委会、台州市文明村、温岭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温岭市关心下一代先进村、温岭市卫生村、温岭市老年体育示范村、温岭市村庄整治达标村、温岭市计划生育工作标兵村、温岭市文化工作先进村、温岭市村民自治示范村、温岭市五星廉洁村、城南镇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城南镇农民建房工作先进集体、城南镇粮食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十佳好搭档等多项荣誉称号。


 

后里村基本情况

 

后里村位于镇政府的西南面,距镇政府一华里,东与下许村相接,南与田塘村毗邻,东北与城南中学一墙之隔,依山傍水。全村有耕地655. 2亩,其中水田214. 9亩,山林面积1500亩。我村常住人口1248人,有432户,20个村民小组,分别居住在本村的西头、桥东五、后山、岩头里,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富民西路及下井头、老麻车和大吕的三角马路。全村共有姓氏34个,大姓吴姓有239户。村有蓄水量为16万平方米的里山水库-座, 一条长约1500米 的大闾溪穿村而过,还有古老的治平寺一所,占地面积为4亩,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企业有2家服装厂,是小作坊。出租房有18户,外来人口居住在本村的有59人。

近几年,在党的惠民惠农政策支持下,在城南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后里村两位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带领村民攻坚克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00年旧村改造; 2004年村庄整治; 2008年村办公楼和老年公寓崭新落实2011年全村路灯亮化与监控设施投入运用; 2013年村自来水管道全面更新: 2014年村休闲广场竣工;2015年溪塘整治; 2016年岩头里水库清淤扩容立项,将进一步改善村民人居环境。

成绩属于过去,发展不能停步。后里村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立足农业,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以“多城同创”为契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为把后里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的美丽乡村而努力奋斗。


 

横溪村基本情况

 

 横溪村位于群山环绕,山清水秀的湖漫水库北边,村域面积3.15平方公里,由横溪,娄家及湖漫三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172亩,山林面积660亩,全村共有自然村3个,居民辖区1个,户籍人口1123人,384户,53个村民代表,党员数36人,村党支部书记王友良,村委会主任郭桂彩,村监会主任徐洁。

2019年我村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科学划分网格,培养网格团队,压实网格员责任,认真贯彻落实网格治理各项任务,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高质量基层党建阵地,做到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运行制度健全、服务功能齐全、活动开展正常;做好村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及发展党员工作的相关工作;自文化礼堂建成以来,已组织过村晚、重阳敬老等活动,受到了村民的好评。接下来,将依托村文体团队开展各类活动,小品、舞蹈、健身操……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也让礼堂成为了传播正能量的场所。预计2020年10月前完成已建文化礼堂运行管理,11月底前创建“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12月底前完成山林线水毁修复及排水沟工程。


 

后岭村基本情况

 

后岭村由后岭村、古岭下村合并而成,辖5个自然村,地域面积1.9平方公里,475户,1562人。后岭村文化礼堂建于2018年11月,占地1000多平方米,包括礼堂、艺术雕塑展厅、文化长廊、春泥计划活动室、文化讲堂、文化舞台、文体广场等。是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更成为展示本村特色亮点的窗口。

后岭村文化礼堂通过记录后岭村的历史,以民风民俗唤起村民对乡村的眷恋,以传统文化吸引关注新农村的目光,现在的后岭村文化礼堂已成为弘扬主流价值,筑垒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

后岭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元素与多姿多彩的后岭花开景区,等待着你脚步的停留,期待着你目光的接触……


 

黄湾村基本情况

 

黄湾村位于城南镇西南部,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东临西沙头村,南连玉环,西靠岳清湾,北接坞根。黄湾村属山地形,土壤主要为黄泥土,肥力条件好,适宜于水稻与其它经济作物的生长。黄湾村耕地面积1500亩,山地2900亩。山林1800亩,园地700亩。总人口3782人,共1071户, 村民小组48人,村民代表189人。村两委28人,去年集体经济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850元,黄湾村村民生活日渐富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安居乐业,基本成为一个村美、户富、班子强的生态型新农村。

现名温岭市城南镇黄湾村。由毛家村、小石桥村、黄湾村、湾塘村合并成现在的黄湾村。

2018年8月因行政村调整合并为城南镇黄湾村。


 

吉捕岙村基本情况

 

吉捕岙村属城南镇沿海片,是一个依山靠海的小山村,全村辖十二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270人,408 户,耕地面积100 亩,山林面积251 亩,全村共有党员42名。2018村民人均收入14105元。 


 

江湾村基本情况

 

公元2018年6月,社会主义大力建设新农村。何家、南岙、下绾山三村合一,称江湾村。人口达两千余人,土地包括梨头渔港,寨头红色基地,大山岗头,前门山脉,下绾山果园和何家平地,青山绿水环绕。当地有渔船50余艘,村民从事渔业、手工业、制造业和农业等。本村山林面积广宽,展望沿山公路建成,带动土地复耕;梨头渔港是渔业、商贸、旅游观光胜地。


 

磊石村基本情况

 

磊石位于城南镇东南部大闾管理区,沿海高速旁边,与石桥头交界处,与新庄村相邻,由原磊石村,毛洋村合并而成。村庄总占地面积为2.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地面积1866亩,耕地面积729亩。村庄共有462户,户籍人口数为1409人,拥有村两委成员12名,党员50名,村民代表75名,13个村民小组。村支部书记江伯青,村民主任王志根。


 

坑洋村基本情况

 

坑洋村地处城南镇大闾管理区,东至山岙村,南至大闾街村,西至彭家林岙山脉,北至堂前。本村于201 8年8月由原坑洋村和叶家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1.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600亩,山林面积1000余亩,共有农户680户,总人口2048人,村民代表95人,党员69人。全村以务农、务工为主。

主要生产机械配件、冲件、新型墙材、救生衣等产品。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村集体资产1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200多元。投资200多万元对全村主支路硬化和环村沟渠砌石,建标准化公厕5座,投资60多万元铺设2000多米长的排污管,建成一类文化俱乐部一个。每户配置垃圾桶,公共场所设置垃圾箱,做到垃圾日清日运,安装路灯90盏。2008年建成规范化村部办公楼,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房前屋后、路旁、渠边绿化16000平方米,环境优美,村容整洁,2004年通过温岭市“ 整治村”验收。村党支部坚持每月古历“十六”夜组织全村党员开展学习,先后获得了“ 温岭市村民自治示范村”、“五好村党支部” 、“ 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市治保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罗殊村基本情况

 

罗殊村隶属城南镇岙环管理区,位于笔架山隧道北侧,靠近玉环市,76省道和81省道村中穿过。全村共辖1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266人416户,党员25个。全村共有水田369.75亩,旱地196.7亩, 村中无工业企业,村民以畜禽养殖、果蔬种植等农业为主,2016年,人均收入15979元。

罗殊村自然村比较多,地方比较散,2008年起建设整治示范村,建成2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绿地体育广场,2013年被评为先进村委,2014先进集体,2016年平安村庄,2017年完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罗殊村班子成员将继续团结一致、努力奋斗,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基础,建设村综合楼、文化礼堂建设、罗殊山塘建设,在经济、生态、文化上实现全面发展。


 

彭家村基本情况

 

城南镇彭家村,旧称谷岙,因位于群山谷底而得名。全村现有746户,2301人,党员50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民代表46人。辖彭家、下程坑、新屋基、双退、三退5个自然村,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村内环境洁美,农房错落有致,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文化底蕴深厚。彭家村交通便利,S22省道贯穿境内。水资源充沛,储水量达13万立方米的彭家水库供应着全村人口的饮用水,彭家溪自西至向东贯穿而过,清澈的溪水给农田灌溉带来便利。村子南北群山环绕,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彭家村有着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村庄现已陆续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文娱乐园、文体广场、篮球场等文体设施。现在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礼堂已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是育文化、传文化、享文化的主阵地、成了老百姓“身有所栖、心有所系”的精神港湾。“文以化人,润物无声”文化娱乐活动改变大家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村民的思想,一股和谐之风悄然而生……


 

彭下村基本情况

 

彭下村位于城南镇岙环管理区彭下片,全村总人口1949人,652户,共有24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南岙、盐坦头、彭下)。耕地面积997亩,水田445亩,旱地420亩。村两委由10人组成,党员共51名,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华,村委会主任陈文辉,村监会主任陈云富;全村人均收入1 7843元。

这座绿水青山环绕的村庄,在千年之前本是一片无垠的汪洋,人们临山而居,傍海为生。住此地的人靠捕鱼为生,那时条件落后,以竹排代替渔船。小小的竹排使得人们的繁衍得到可能,此地便被取名为排下。后来人烟逐渐旺盛,聚落成村。又因姓彭人家迁入,“排下”被改名为现在的彭下”。


 

 三宅村基本情况

 

三宅村位于城南镇东部,东邻礁门村和高山头村,西南靠山,北连二宅村。全村346户,1032人口,耕地424亩(其中水田135亩、旱地289亩),山林479.5亩,公约林191亩,村地域面积1.05平方公里。2009年被评为台州市行政村规范化档案室,荣获2010年度温岭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双基工程”建设先进村。 


 

山后村基本情况

 

山后村位于竹坑东北4.2公里,西侧有小白溪,源出斗米山尖,海拔高577.1米,区域面积8.5公顷,有耕地面积435亩(皆旱地)。主种蕃莳(书面语称地瓜),还有水田80亩,黄湾塘桔场塘田190亩。户数350户,人口1003人,其中低保户17户,残疾人23人,男劳动力380人,女劳动力350人,党员28人, 其中60岁以上8人。村民小组11组,村民代表50人,村集体收入黄湾塘枯场土地承包款。年人均收入26800元。


山前村基本情况

 

山前村以村委会驻地山前得名,辖三个自然村。山前因地处横山西南侧,相对山后而言山前。山头下因位于横山西旷,望山下故名。豆腐岩因村外有岩方正,如豆腐故名。

历史沿革

明初属乐清县山门方第三十一都

明成化十二年后属太平县为第一都

清属太平县第二十三都

民国初太平县改为温岭县属温岭县白溪庄

1931年属温岭县白溪

1935年属温岭县白石乡后属城区城关区

1950年4月建城南区属城南区横山乡

1951年(土改时期)名为横山乡第五村

1956年(合作化时期)名为横山乡协利社

1958年属城南人民公社(区)横山营

1959年属横山管理区

1961年(体制下放后)名为横山公社山前大队

1983年(改制后)名为横山乡山前村

1994年温岭撤县建市名为横山乡山前村

2000年横山乡并入城南镇名为城南镇山前村


 

双联村基本情况

 

双联村,历史曾为双联社,敬沿用双联为村名。1951年,南下陈,白溪两村,称白石乡第二村。1956年,白石乡并入横山乡称横山乡双联社。1961年称为横山人民公社,南下陈大队,白溪大队,1981年改称南下陈大队、白溪大队,1983年称横山乡南下陈村、白溪村。2001年横山乡并入城南镇。南下陈村,白溪村,2018年8月,

因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两村合并改称为双联村。双联村区域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2036人,东至珠村村和彭家水库交界,南至海际,西至山后村,北至龙岗山,调整前原村名是南下陈村和白溪村。


 

田塘村基本情况

 

田塘村,1951年土改时期与后里合称为大闾乡第二村;1956年合作化时期与大闾街、后里、下许、小东岙、冷水塘合称为黎明社;1961年体制下放后名殿堂大队;1966年文革期间名红星大队;1983年改制后名田塘村。田塘村东临下许村,北接后里村,西南都是山脉。全村辖十三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208人,401户,耕地面积270亩,旱地280亩,山林面积1041亩。村民以曹、吴、林、许姓为主,还有王、郭、江姓。


 

下街村基本情况

 

下街村位于城南镇南端,东至南门涂,南至玉环市,西至清港,北至温岭市区,交通便利,距离温岭市区约10公里,由原下街村和小江绾村合并而成,命名为下街村。地域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3亩,山林620亩,户数632户, 人口1939人,党员58人,村民代表83人,26个生产队,共划分为7个网格。

下街村以打铁、编织蔑竹器、王味糕点为特色,且近年来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持续深化村级班子组织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立改套项目一期工程圆满完成,村民筹资修建了一条“长城”。先后获得环境整治先进集体、充分就业村、村级目标考核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抗疫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小东岙村基本情况

 

2017年6月,设立了城南镇小东岙村村民委员会。小东岙村辖区东至理书院村,南至沌头村,西至大闾街村,北至石桥头镇洞桥村。户籍人口1275人,其中支部党员49人,辖区内姓氏有杨、陈、郑、徐等。小东岙村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浓厚,基础社区完备,现小东岙村村民委员会在城南镇的领导下,根据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基层自治组织原则,全面开展村民自治的组织、队伍、服务、卫生、文化、环境、治安等建设,为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社区,建设成“互相关怀  文明互助”的农村社区而努力拼搏。


 

新园村基本情况

 

新成立的新园村面积3.7平方干米,人口1117人,户数347户,辖区范围东至大田村(原田基村),西至西山村,南至玉环市上凡村,北至坞根镇东里村。

湖溪、茶园、竹坑、田基1951年称横山乡第七村,1956年 称横山乡下七社,1961年改称横山人民公社湖头大队,1981年湖头大队分出建立湖头大队、茶园大队、竹坑大队、田基大队共四个大队,1983年改称横山乡湖溪村、茶园村、竹坑村、田基村,2001横山乡井入城南镇,称城南镇湖溪村、茶园村、竹坑村、田基村,2018年8日因全市行政村规模调整,茶园、湖溪、竹抗3村合并称为新园村。


 

 

新庄村基本情况

 

新庄村于2018年8月份由原高山头村、台头村和礁门村三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0.7平方千米,东至东峰山村,南至吉捕岙村,西至观岙污水处理厂,北至磊石村(原毛洋村)。礁门、台头、高山头原为渔业村,后来逐渐转为农业为主,三村均为高山移民村。礁门区块内建有养老中心,养殖小区,以养猪为主,并有完善的沼气设施。高山头区块与吉捕岙沙滩相邻,现在新庄村已逐步向旅游村的方向发展。新庄村党总支书记是杨桂良,村主任陈云海,现有人口417户,1394人,两委共14人,党员65名。新庄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分别是路东党支部和路西党支部,其中路东党支部书记陈金夫共有党员30人,路西党支部书记陈云海共有党员35人。目前已完成的工作有三个区块的村庄整治工作、公厕改造工作、原高山头三排头公路硬化及绿化、原高山头新村部周边附属工程、党建公园,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持续做好五星级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争夺党建“先锋示范旗”、大东线示范路创建工程、大东线示范路创建工程、农村公路示范村建设等重点工作。


 

珠村村基本情况

 

城南镇珠村村四面环山,全村现有426户,1225人,是一个有着以建筑业为主的美丽乡村,村内环境优美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民风淳朴四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