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温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岭市落实“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6-02 11:28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在温垂直管理各单位:

现将《温岭市落实“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温岭市人民政府

2023年5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岭市落实“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为深入贯彻《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浙政发〔2023〕6号)精神,加快构建“两城两湖”科创发展格局,高质量建设创新强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以创新深化为战略核心,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力为关键,以温岭市科创走廊为创新策源地,全面落实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加快构建“两城两湖”科创发展格局,高质量建设创新强市,为奋力谱写“两个先行”温岭篇章提供澎湃动力。

(二)发展目标。到2027年,“两城两湖”科创发展格局日益完善,区域创新策源地、先进制造业科创高地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6%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5件以上,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185人年以上。

——高端科创平台体系加快完善。“一心一带”科创走廊格局基本形成,创新引领、辐射带动效应逐步凸显,高水平建设以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创成省级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更多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科创载体,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加速融合,一批创新型头部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加快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进一步增强,精密制造、泵与电机、新材料等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加快攻克。

——区域创新策源优势加快形成。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科创高地,加速集聚高能级科创平台、高水平创新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科创平台能级跃升行动

1.全力实施重大科创项目。高水平建设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创新资源,主攻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与优化、高性能关键零部件等2大方向,打造集研发、孵化、加速、公共服务为一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到2027年,汇聚高水平创新人才500人以上,形成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平台等标志性成果5项以上。建成投用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打造集人才中心、科创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市创新产业园区,打造全周期科技企业培育平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新城开发区、市经济开发区、相关镇<街道>)

2.建立完善实验室体系。面向战略需求,梯次培育地方重点实验室,瞄准流体机械等领域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聚焦智能制造、硬质涂层等领域,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创建台州市级重点实验室,壮大省级、台州市级重点实验室队伍。到2027年,省级重点实验室达1家、台州市级重点实验室达1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3.构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加快构建由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等组成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推动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浙江分中心落地,落实制造业企业“两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到2027年,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达8家以上、省级企业研究院达50家以上、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达2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36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

4.打造高能级校(院)地合作平台。对接国家重点大学、国家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合作共建高能级产业科创载体。鼓励支持江苏大学流体机械温岭研究院、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台州学院温岭研究院、中国皮革研究院温岭分院等发挥本部优势,积极牵头或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到2027年,新引进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科创载体2家以上,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

1.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聚焦“315”战略领域,编制重点攻关项目榜单,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牵头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攻克产业技术瓶颈。力争每年承担或参与“尖兵”“领雁”等省重点攻关计划项目2项以上、实施温岭市“揭榜挂帅”重点攻关项目15项左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2.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健全市场导向的科技攻关项目立项机制,深化攻关出题、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创新资源,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到2027年,组建台州市级及以上创新联合体3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3.开展校地(企)合作攻关。发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华中数控、台州学院等高校院所科研优势,支持校地共建的各类科创载体,聚焦特色学科和细分技术领域,牵头或联合企业在永磁电机及驱动、机床数字化设计、数控系统、刀具涂层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核心)技术攻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三)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1.培育壮大科技企业梯队。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升级版,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到2027年,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8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00家、省科技领军企业达3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达8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省级隐形冠军及培育企业7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2.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技术交易活动,优化科技成果供给、转化,2027年实现年技术交易总额超20亿元。进一步完善“平台共建、技术共研、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体系,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技术转移中心、高校研究院、“科创飞地”等平台服务效能,通过举办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成果展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3.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强化“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培育与发展,聚焦“海陆机芯光医”六大创新产业赛道,深化“双招双引”,着力引育一批产业链创新链重大项目,力争每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快于面上投资增速。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进泵与电机、数控机床产业大脑多跨场景应用拓展深化,投运数字化赋能中心,壮大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增12%。(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中心)

(四)实施战略人才引育强基行动

1.引育高端科技人才。深化实施台州“500精英”计划,开展院士项目招引,大力推动各类人才自主申报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集聚一批“高、精、尖、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到2027年,新引进院士创业项目5项以上、高端以上人才60人以上,新认定海外工程师15名、台州“500精英”人才75名以上。深化开展“百校引才”等系列活动,加大青年大学生引进力度。(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协)

2.壮大工程师队伍。建立健全工程师引育留用工作体系,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夯实建设台州·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职业教育,建强台州第一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持续为产业培育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到2027年,力争全市技能人才达30万名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达7万名以上。(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加快完善以“人才码”为载体的人才公共服务“一码通”建设,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人才服务系统。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破除“四唯”倾向,探索建立以市场价值、工作实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曙光匠才”评价。开展“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畅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全面贯彻落实人才政策,进一步强化教育、医疗、住房等要素保障。(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局)

(五)实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1.全力建设市科创走廊。坚持“一廊引领、区域联动”,全面对接台州临港产业带建设,推进“一心一带”科创走廊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环龙门湖科创带、九龙湖科创中心两大标志性“科创湖区”,环龙门湖打造产业创新核心策源地;环九龙湖打造集总部经济、科创研发、金融商务、生产服务等于一体的科创示范基地。创成省级高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争取进入全省优秀行列。持续提升省级产业创新综合体、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市科创中心等载体服务效能,谋划引进优质创新资源(平台)在温岭设点。配套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加速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大力建设芯片控制系统、泵业智造、电子信息三大“千亩产业园”。(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新城开发区、市经济开发区、相关镇<街道>)

2.全面提升镇街科创能力。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攻坚行动,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实施乡镇创新驱动赛道“赛马比拼”,营造浓厚的科创氛围。支持各镇(街道)、市经济开发区围绕特色产业打造“双创”、人才科创园、产业园等孵化平台,精准开展补链强链延链,集聚创新人才项目,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能级实现跃升。开展“一校对一镇”协同创新活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争取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产业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开发区、各镇<街道>)

3.开展科技惠农富民行动。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领域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载体建设,助力现代农业跃升。到2027年,农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家,建成投用市农业科创服务中心,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强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科技助农服务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0(个)项左右,全面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围绕高效生态种养业、绿色标准化生产、食品加工与保鲜、农机农艺融合等重点领域加强共性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六)实施科技创新生态优化行动

1.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为抓手,发挥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的平台优势,支持建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夯实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创建成效,投用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到2027年,通过省级备案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达3个。(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全链条科创金融支持,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科创基金作用,探索政策性基金、股权基金投资等支持方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科创领域。推广混合质押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科技保险、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一批优质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申报台州“双创苗圃板”,推动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到2027年,全市知识产权年质押登记额达5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工作中心)

3.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育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事业。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强化科普工作,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献身科学的社会风尚。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以超常规力度推进“315”科创体系工程建设落实工作,建立健全部门协同、镇(街道)联动的管理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按照“一个专班、一套方案”要求,迭代完善年度工作计划,坚持上下贯通、条抓块统,强化力量集中、政策集成、资源集聚。

(二)强化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省、台州市科技法规和科技政策,围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落实省“8+4”政策体系,强化政策集成和协同,着力构建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平台建设、研发投入、主体培育、产学研合作等政策法规体系,促优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三)强化科技投入。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决策意见,优化科技财政投入刚性保障机制,确保“十四五”时期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探索建立和完善政府资金引导、企业主体投入、科技金融支持的多元科技资金投入机制。

(四)强化考核评价。按照“项目化、清单化、时限化”要求,明确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建立健全协同推进、闭环管理工作机制。落实“周盘点、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要求,对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指标等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每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建立科学分类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以考核为抓手的争先创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