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工作信息 > 计划总结

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3-02 16:56 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一)坚持全域统筹、系统建设,全力打好空间治理“提升战”。一是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一体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6月底前完成温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年底前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符合性审查,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加强相关专项规划统筹,充分协调空间矛盾冲突,迭代更新教育、医疗、市政和文体等专项规划,合理布局“一老一小”、邻里中心等,推动配套功能、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跃升,真正实现“多规合一”。二是持续深化全域全要素整治。紧盯“以全域引领空间重塑,撬动指标流转,实现乡村共富”的目标,大力推进百村全域,计划完成搬迁拆除2500间。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箬横等2镇省级跨乡镇整治试点,在全省树立温岭全域金名片。加快推动省级全域试点项目,完成滨海镇镇靖、横峰街道方家洋等2个省级项目,争取大溪金岙、陈洋等2个项目列入省级试点。积极投身“奋战十个月,造地三万亩”主战场,不断加大土地整治力度,计划立项实施垦造耕地3000亩,入库1300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1000亩。三是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强空间数据归集治理,全面贯通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2.0,落实“耕地智保”“不动产智治”和“地灾智治”等重点场景“应接尽接”,实现业务协同在平台、审批进平台、监管用平台。加快推动海洋经济智能服务场景、耕作层表土剥离再利用数字化场景应用,争取接入省域平台特色场景并争取“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全面强化调查、测绘地理信息等空间底板支撑,完成1:500地形图测图、1:2000地形图更新入库,开展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建设,完成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二期普查。

(二)坚持挖潜增效、存量盘活,全力打好要素保障“突破战”。一是凝聚力量抓项目。深刻领会省厅“集中资源办大事”“要素跟着好项目走”的指标分配导向,主动作为,建立指标争取“一盘棋”工作机制,争取更多带帽和预支指标,形成“以项目挣指标、以指标促项目”的良好局势。加大重点项目保障力度,“三区三线”划定后,我市重点工程建设迫在眉睫,要加快理顺用地、用林、用矿保障流程,形成规模合理、结构优化、服务优良、运转高效的审批报批体制机制。二是不遗余力抓产业。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抓工业,奋进2000亿”的决策部署,以产业布局规划为引领,在指标分配时向重大产业平台倾斜,全力保障经开区、大溪、温峤等产业园建设。积极配合镇、平台招商引资,完成箬横岭德、远景新能源鑫磊和飞越机电等重点项目落地,力争明年完成工业用地供应2000亩以上。三是稳妥有序抓出让。按照2023年国有土地出让计划表,配合各镇(街道)、各平台加快做地节奏,实现“地等项目”,重点做好神童门二期、未来社区二期、老城区ABC区块和风情休闲街等区块出让,完成出让金70亿元以上。深化矿业权管理改革,6月发布石塘后沙采矿权出让公告,年底前发布城南西山万吨采矿权出让。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出让“风光倍增”二期项目。四是健全体系抓盘活。大力推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结合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进一步推动工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成因分析,分类施策,积极争取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2023年消化批而未供用地32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500亩和存量盘活2000亩。开展城区村留地和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大摸排、大起底、大整治行动,用三年时间,实现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未开发的村留地清零,消除城市“烂疮疤”。

(三)坚持一体治理,全域提升,全力打好生态修复“攻坚战”。一是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田长制”,全面贯通“耕地智保”应用,加强耕地保护“一张图”管控,压实责任落实,实现耕地人防全面覆盖。深入研究耕地“进出平衡”,规范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及备案制度,严格落实耕地“先进后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完成耕地功能恢复5000亩,建立耕地流入储备库及使用制度,实现耕地年度“进出平衡”。建立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信息库,畅通耕作层剥离表土和土地整治用土渠道,形成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的“计划备案—方案编制—表土剥离—验收入库—重新利用”闭环体系。二是加快建设“森林温岭”。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提升林业固碳增汇,建设国土绿化420亩,推进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3000亩,建设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2个。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毁林、毁湿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各类违法犯罪。编制实施《林地保护规划(2022-2030)》,启动方山-长屿硐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实施古树古道古村落等保护行动,十四五期间,建设省级生态文化基地等林业科普基地2家以上,修复森林古道10公里,建成古树文化公园1个。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全面落实“严起来”的执法要求,扎实推进卫片执法和变更调查工作,铁腕推进历史违法用地清理、超期临时用地专项整治、大棚房整治回头看和违法设施农用地整治等专项行动,实现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抓好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要求,对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反馈问题逐一过堂、逐个销号,确保不反弹回潮。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出台《违法建筑罚没细则》,2023年力争完成历史违法用地清理220宗,拆除违法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努力创建控新示范县。

(四)坚持居安思危、筑牢底线,全力打好除险保安“保卫战”。一是严防森林灾害。建设“以水灭火”储水罐160个和森林智眼42个,全面启用森林防火高空瞭望系统。理顺多部门联动打击森林火灾处罚机制。开展大型森林防火主题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不断提升森林火情早期处置扑火队专业水平。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到2025年,实现疫情面积、病死株数、疫区数量和新增疫木“三下降一清零”。二是严防地质灾害。完成并启用城市地质安全风险“一张图”编制成果和城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估成果,为全市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数字化工作,大力推广应用地灾智防APP,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县级预警到村,完成8处地质灾害治理。三是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深化“三碰头一总结”联合应诉和行政错案追责机制,加强法制能力培训,规范集体土地使用和征迁程序,不断推动全局人员法治意识、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争取败诉败复案件数控制在4件以下。做好信访工作,紧盯杭州亚运会等重大节庆及重要活动,提前摸排加强预判,介入重点信访人员思想疏导,妥善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

(五)坚持改革开路,破难攻坚,全力打好民生幸福“持久战”。一是优化审批机制。扎实推进简政便企举措,继续推进投资项目极简审批,研究出台并联审批操作办法,开展施工许可九合一审批与规划许可并联审批,实现项目开工阶段“一件事”。优化审批流程,探索推进建筑方案代替建筑施工图报批许可。加强批后监管,研究出台建设工程批后管理相关规定,明确监管节点,及时制止违反规划许可建设行为。二是优化不动产办事。刀刃向内,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速度,深化实施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掌上办,探索不动产登记去中心化,推动抵押登记办证提速。开展地下车库确权登记,出台《温岭市住宅小区地下车位(库)确权登记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规范车位“上户”登记流程和细则。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提供“兜底”“暖心”服务,确保反映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历史遗留问题常态化处置机制,有序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企业群众权益。三是提升城乡风貌。聚力规划引领,推进品质新城建设工作。引进国内外顶尖规划单位和设计大师,对产业布局、城市风貌和景观进行高标准、高水平设计,拉好城市框架,深化九龙湖核心区城市设计,打造品质宜居的新城名片。加快“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进程,协同推进河道、绿地、文化街区等七线划定。深化城市设计,紧扣“重点沿线”和“重点区块”,强化天际线管控,全面启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完成中心城区西片、城北区块和大石高架两侧等沿线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全域理念,统筹考虑农民建房、耕地连片建设、废弃矿修复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全域全要素,推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