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重要专题 > 共同富裕示范区 > 建设实施方案执行情况信息

老味道的“新春天” 温岭打造阳光共富作坊

发布日期:2023-10-10 16:49 信息来源:市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一家铺子、一种味道、一缕乡愁……温岭的岙环油爽、王味和糕点、新河乌饭麻糍、石桥头豆面等特色小吃,承载着许多老百姓对“老味道”的独特记忆。如何让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味道”越“老”越有劲儿,在新发展中迎来“新春天”?

近年来,我市多向发力打造“硬核”本土食品生产作坊新样板,通过推进食品作坊环境现代化、设施优良化、行为规范化、生产阳光化、产品安全化的提档升级,构建具有温岭特色的共富食品作坊产业体系。

基建升级

打造“硬核”作坊

“我们按照规范化生产要求,进一步提档升级。改造后的小作坊有了干净敞亮的生产车间,每一块区域分工明确。”日前,在温岭市石塘馋海水产干制品小作坊,负责人林立正表示,通过环境提升,产品口碑也在逐步上升,“这不前段时间来了一批客户,他们参观完我们整个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后,立马就给我们下了订单。”

馋海水产干制品小作坊的蜕变,是温岭推进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在台州率先试点,将作坊墙面、吊顶、门窗全部改用“304不锈钢”材料,打造升级版不锈钢小作坊标杆。

“不用清除原有墙面,可以针对不同的改造环境,使用拼接方式缩短施工期,并且防火、防水,效果远超传统基建改造。”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至今,我市已完成20家食品作坊以及小微企业的整治提优。

数字赋能

实现“透明生产”

“不仅是生产环境的改造提升,我们还通过‘浙食链’录入生产销售信息,产品外包装都有赋码,顾客们一扫就能看到源头信息,吃得更放心。”作为温岭首批阳光作坊之一,泽国鲸至食品小作坊通过“浙食链”平台录入了全环节生产销售信息,并将生成的“GM2D”二维码加赋于产品外包装处,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查看鲸至食品的相关信息以及糕点实时加工画面,使小作坊食品生产从“幕后”走向“台前”。

“在小作坊基建改造提升的基础上,2022年,温岭在台州市率先创新智慧数字化监管,启动‘阳光化’食品小作坊建设工程,通过在小作坊的加工场所、库房等场所安装摄像头,在‘浙食链’系统录入从采购、加工到销售等全环节的数据信息,最终生成‘GM2D’二维码。”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以及加工场所实时画面等内容,实现“扫一码知全貌”。同时,监管人员也可以通过监控实时查看各小作坊的生产情况,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真正做到“线上巡视、线下巡查”。

今年,我市已有36家食品小作坊接入“浙食链”系统,实现生产加工过程阳光可视化,重点区域摄像头全覆盖,解决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和监管不到位问题,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有效推进小作坊风险闭环管控链工作。

全域驱动,以新促新

温岭经济开发区北片,占地面积240亩的激光电子产业园项目蓄势待发。“不久的将来,这里将重点引进机构、平台、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实现产业平台、中小微企业园、产业转型升级园之间资源共享、联动互补。”温岭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林晓敏介绍。

为推进激光技术协同创新,温岭正积极加强产学研联动。今年3月,首届中国·温岭激光装备发展高峰论坛举行,邀请到全国数百名业界专家精英,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打响温岭激光电子品牌知名度。同时,借助论坛契机,发挥论坛乘数效应,紧盯激光行业标杆型企业和顶尖人才,明确十多个招引目标。

在打造激光产业生态链过程中,温岭不断创新技术攻关方式,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定向攻关等方式,重点突破光纤激光器、光电半导体、光电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国产化替代技术和产品。

同时,我市还着力构建激光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共同体,带动更多本地企业融入激光产业链。如以激光产业需求,拉动永安机械等企业在光学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电线电缆、激光装备机械元件等上游环节订单增长;以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标、激光精密加工等应用场景,带动东音科技、飞越机电等企业的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