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级部门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工作信息 > 政协提案答复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2022180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2-12-07 14:12 信息来源:局办公室 浏览次数:

关于对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20221801号提案答复的函

 

经济界(二)组:

你在温岭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破解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制约因素的建议》(20221801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我局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实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自2018年启动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科学编制区域规划,集中开展政策处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收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下达量不断减少,耕地占补平衡压力陡增,原有的增量扩张模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市十五届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镇村有机更新,启动实施百村全域整治”的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对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做出的重要工作部署。3月10日,我市成功召开百村全域整治现场会,明确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以重整山河的气势推进全域改造、全域整治、全域提升,实现“个十百千万”目标。朱建军书记在会上指出,推进全域整治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民生账、生态账,通过全域整治,彻底解决农民建房问题,公共配套和服务问题,环境“脏乱差”问题,治气、治水、治污问题,从而实现村庄集聚、产业集聚,实现城乡融合,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能级。

按照会议精神,我局瞄准乡村空间布局零散、土地利用低效、农民建房难、公共配套不均衡、农田不集中等问题,结合国土空间编制和“三调”成果数据分析,与各镇(街道)对接,加强全域整治子项目的谋划和整合力度。目前,各镇(街道)己完成项目调查摸底工作,确定“百村全域整治项目”清单,合计57个项目,涉及197个村。我局将强化工作专班对各试点项目的跟踪指导,全面落实项目评审和论证工作,并运用论证结果优中选优,积极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计划3年争创省级试点10个,省级万亩方试点1个,力争获得省政府专项督查激励,争当全省全域标杆。

一、强化规划引领,完善空间治理体系

优化村庄布局,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在全面分析村庄禀赋、区位条件、经济状况、传统历史及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合村并居,调整村庄规模,优化市域村庄布局。

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全面开展生活圈、竖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编制,高标准打造新九龙湖科创中心,着力推动空间、要素向中心城区集聚,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和经营性用地布局规划研究,探索“小区式”村庄组团联建新模式,完成100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二、夯实政策保障,释放全域强大动能

打好奖补政策组合拳,完善财政奖补政策机制,推动建立“银企合作”资金保障格局,加快建立“政府牵头、国企参与、指标流转”整治模式,推动百村全域工作系统化和规范化。4月底已出台全域整治奖补政策,意见扩大了实施主体,完善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奖补资金办法、优化省级全域整治项目奖补机制、明确资金筹集和收益分配标准,针对性强、保障性高,切实调动村集体和村民积极性,保障全域整治项目高质量、快速度推进。

三、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6月份计划出台全域整治“抱团飞地”政策,对全市经济相对薄弱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将获得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整合起来,跨区域用于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既解决经济薄弱区域“造血难”问题,也解决区位优势区域土地指标紧张问题。

四、深挖整治潜力,保障土地要素格局

我们将充分结合“拆治规”“低效用地”腾退、城中村“清零行动”等专项行动,在全市整治潜力摸排全覆盖基础上,结合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河湖及废弃矿山修复特色整治项目,实施量质并举深挖整治潜力,统筹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综合整治。

五、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

在全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实行专班化运作,增强工作合力。各镇(街道)依法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工作专班,共同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

六、完善考核督查,加强项目全流程监管

完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考核办法,开展工程年度实施绩效评价,以及工作推进机制执行评价工作,同时将考评结果纳入镇(街道)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不定期巡查和专项检查,对在建项目实施动态监测,实现从立项、实施、验收、及后期管护全过程留痕、全流程监管,确保全域整治项目能落地快见效。

七、5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模式参考

一是低效用地整治模式。利用“近郊贴城”的区位优势,全面打破村界限制,革命性改造村庄和产业,大力打造乡村振兴、产城融合整治示范区。如横峰街道方家洋村等19村。其特点是通过城镇化促进村民向城市集聚或予以就地安置,大大改善了区域人居环境,人口性质转变为城市居民,统一享受城镇社保。安置方式往往采用高层安置,最大程度实现建设用地指标节余,节余建设用地指标进一步支撑区域基础设施或城镇产业平台建设,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这种模式适用于城中村或城郊村。

二是产业融合“飞地”模式。针对零星建设用地进行搬迁整治,往小微园区等产业平台集聚,实现产业用地集聚发展和村庄内部居住环境的改善,整治退出后的建设用地和周边农田统一整治,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推动人居环境、土地效益、企业和群众受益等三方面的提升。如大溪镇的“飞地”安置,这种模式适用于工业较为发达、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较大的区域。

三是村庄集聚提升模式。按照“多处变一处,小块变大块”的原则,通过“宅基地换宅基地”建设模式,将农户往中心村集聚,实现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空间格局的优化土地指标统一置换到建成区内,安置方式一般为新型立地式安置,人口性质维持农村户口不变,实现城郊农村逐步向城镇形态靠拢,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如滨海镇镇靖村、箬横镇中库等5村整治项目。这种模式适用于人均村庄用地面积相对较大的城镇外围村。

四是村庄原地改造模式。加大村庄内“违章建筑”、“一户多宅”、“应拆未拆”等建筑物拆除力度,开展成片清理复垦,对复垦产生的用地指标在满足农民建房需要基础上,节余部分市级统筹或用于抱团飞地。如坞根镇茅陶村。

五是城郊有机更新模式。按照宜业宜居的原则,对布局散乱、利用粗放、建筑危旧区域进行整治更新,通过集中安置方式合理引导居住集聚,打造区域新形象。如礁山渔港核心区改造项目,整治打造全新渔港综合服务区。

为此,建议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全面挖掘资源,确定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群众意愿高的项目,我们将积极支撑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评审、项目立项等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级试点,获取更大的红利,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联系人:李航

联系电话:0576-89933069            编:317500

 

 

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2年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