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审计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温岭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坚强领导下,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上级各类重要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党建统领,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1.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一是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审议了2021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草案),为全年审计工作指明方向。二是市政府召开全市财政审计工作会议和全市审计整改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全年审计工作和审计整改工作提出要求。三是市政府组织召开街道审计查出问题集体约谈会议。常务副市长针对审计反映的各类问题,对5个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四是及时召开全局审计工作会议暨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2.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一是认真部署总结。召开市审计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制定出台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及时提炼总结经验做法,被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录用2篇,温岭日报录用1篇。二是深入学习领会。共开展集中学习18次。三是紧密结合活动。组织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32名党员共赴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党日活动。举办“光荣在党史5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邀请老党员给全局人员讲党课。四是结合“三为”专题实践活动,按照“三个区别开来”要求,出台容错免责机制,并在工作实践中已进行了有效应用。
3.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一是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二是注重加强日常监督。及时传达各级纪委全会精神,开展警示教育4次。每季度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全年未发现廉洁自律和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共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8项。
4.干部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一是优化选人用人工作。发挥职务职级激励机制。二是实施制度化清单化管理。修订完善全年党组党建工作清单等7个制度,进一步激发审计干部职工工作热情。三是不断引进专业人才。获批复增加2名事业编制用于对市属国有企业审计,引进5名专业技术人员增强审计力量。四是推进党建与审计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经济卫士 我当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员审计干部在审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聚焦主责主业,常态化经济体检有效推进
在全体审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完成审计项目18个,查出违规金额6661.46万元,审计处理后,上缴财政6477.91万元,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主管部门移送案件线索29个,提出的审计建议被采纳100多条。信息宣传被审计署或省部级以上刊物录用5篇,省厅刊物10篇,台州市局刊物20篇,温岭市级单位刊物14篇,市领导全年对审计报告、审计专报等作出批示38条,其中主要领导12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聚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实施政策跟踪审计。实施过“紧日子”、优化营商环境、节地生态殡葬、非农化非粮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如在节地生态殡葬政策执行审计中发现,部分单位监管不到位,未按合同约定向公墓经营单位收取管理费417.9万元,甚至遗失公墓承包协议。
2.聚焦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资金绩效审计。实施计生奖特扶对象专项补助资金、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免费用药补助资金、生态补偿资金、社会救助和高龄老人补助资金、A级景区村庄财政补助资金、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四单位购买医疗补充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等7个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如在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审计中发现,截至审计日,市财政局2016年拨付成立的1亿元产业基金,除市国投公司拨付市金控公司720万元认缴2个子基金出资款外,9280万元处于闲置状态,且认缴的2个子基金未发挥效益。
3.聚焦权力运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全年对6个单位的9名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截止目前,共查出违规资金512.37万元,收回510.36万元,移送问题线索23起。如民政局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违规资金511.17万元,收回509.16万元,移送线索22件,专报领导批示3篇。
4.聚焦建设领域,实施工程专项审计。实施温岭市城市新区、东部产业集聚区、铁路新区工程项目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和G228美丽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审计,发现EPC项目发包不符合建设程序、中介服务存在乱象、耕作层剥离实施存在问题,共涉及违规金额507.87万元,已收回资金279.62万元。
5.聚焦做好 “后半篇”文章,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市人大常委会连续10年对审计查出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询问。审计整改工作继续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今年,我们落实“重大审计问题清单”省市县贯通要求,形成温岭市“七张问题清单”应用工作分机制。建成未整改到位问题清单库。对未整改到位问题做到专人负责把关,每季度通报整改情况,及时督促按照填报的进度完成整改工作。
6.聚焦监督指导,发挥内审积极作用。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全年开展内审项目312个,促进增收节支771万元,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472条。召开全市审计整改工作暨内部审计工作会议,林强市长亲自部署工作。上市公司大元泵业和市国投集团分别在省厅和台州市举办的内审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三)积极探索创新,审计能力显著提高
1.切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深化审计两统筹。全年18个审计项目,其中9个项目统筹实施。今年同级审项目统筹谋划,3个科室协同审计,做大做强审计项目。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监督。选派3名业务骨干,建立市审计局派驻市属国有企业审计中心,为推进企业审计全覆盖,为加强对国企开展审计监督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推进协作机制,召开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例会,研究制定案件移送对接机制,出台相关合作纪要。与检察院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反腐倡廉。
2.持续推进审计质量规范化管理。一是在学习中增强意识。编印《全员全流程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与主要审计文书参考格式》。二是在实践中降低风险。对重要项目和经责项目,增加征求意见稿业务扩大会,全体班子参加,提高项目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双审理制度,将审计质量风险把控关口提前至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环节,优化审计报告质量。三是在总结中提升水平。依托审计项目评审和上级项目质量检查为契机,开展局内部项目评审和质量检查工作,通过交叉互评让审计人员掌握审计质量管控要求。
3.着力推进科技强审建设。一是深化责任落实。制定《2021年度网络与数据安全、大数据审计工作责任分解表》,要求每位审计人员将大数据审计方法纳入每个审计项目。二是优化制度建设。制定完善《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管理暂行办法》《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对数据的获取、使用和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大数据审计案例评选制度,要求每个科室至少撰写并提交1篇大数据审计案例,择优评选后报上级审计机关参加评选。三是强化人才培养。开展大数据审计相关知识专题培训。开展大数据审计师徒结对活动。实施计算机人才培养3年计划。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高标准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比如:在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上,分析研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研究型审计和审计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审计成果利用还需进一步发挥。“科技强审”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对内审工作的指导监督仍需加强等。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全力以赴予以改进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