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资讯 > 图片新闻

聚焦“增效普惠” 挖掘产业潜力 石桥头产业整组带动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1-08-06 17:38 作者:姚天 信息来源:温岭日报 浏览次数:



记者 姚天 通讯员 蒋友彬 文/图

日前,记者走进石桥头镇农民合作经济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联)展示大厅,米面、红薯面、铁皮石斛等各类特色农产品首先映入眼帘,包装上统一的“漫湖农鲜”品牌标识,令人眼前一亮。

作为我市传统的农业镇,石桥头镇的农业发展模式早期以自产自销为主。近年来,该镇聚焦“增效普惠”,聚力农产品加工产业整组,实施同业联盟、标准驱动、联资延链,最大程度挖掘产业潜力,探索出一条为农服务实体运作有平台、资源整合有实效的合作经济路径,走出一条产业重生带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子。2020年,红薯面、咸菜等传统产业综合效益较2018年提高近60%,受益种植、加工农户近2000户。

实施同业联盟 共按“重启键”

今年1月下旬,记者曾来到石桥头镇东花桥村三厨三红薯面加工厂。作为当地有名的红薯面生产地,这里所生产的红薯面,是我市居民群众过年餐桌上的抢手货。

红薯面是温岭人喜爱的食品,而石桥头镇有着100余年的红薯面生产加工历史。目前,石桥头镇共有红薯面加工户8户,2020年产量达400多万斤,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销量占全市的70%以上。

“自从同业协会建立后,红薯面产品质量有保障,虽然价格提高了,但生意变得越来越好。”石桥头镇红薯面产业分会会长蒋富松说道,在每年的生产旺季,当地红薯面往往供不应求,现在当地每天的红薯面产量能稳定维持在2000斤左右,每年年关临近时,日产量能达到4万斤以上。

为振兴传统加工业,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石桥头镇农合联牵头组建了红薯面、米面、咸菜等同业协会,制定行业公约和生产标准,实行生产备案、生产环境、生产流程、质量安全、营销渠道等全流程管理,提升行业自我规范和自我管理意识。

截至目前,咸菜、红薯面、米面三个协会共吸收会员单位35家,其中专业合作社12家。会员企业自行定标准、共同抓提升,从“单打独斗”到“抱团成长”,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此外,石桥头镇聚焦区域产业辨识度提升,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并择取优质农户红薯面、咸菜和米面进行品质认证,授权加入“漫湖农鲜”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品牌影响力和销售效益双提升。2020年,品牌相关农产品销量达3000余吨,总营业额超3000万元。

咸菜作为“中国泡菜”,口感清爽,开胃消食,一直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舌尖美食。在石桥头镇下宅吴村的咸菜加工场地,能够看到加工的窖坑均统一覆盖着篷布,而未加工的窖坑中投放了水葫芦、水草等进行生态化净水,一眼望去,窖坑水质清澈无比。

“对于加工场地,我们现在都严格要求设置大棚,做到储菜桶整齐码放、垃圾及时清运。对污水储运,要求加工点等比例修造蓄污池,统一收集处理。”石桥头镇农合联理事长杨福友告诉记者。

自去年以来,石桥头镇加工点以腌制窖坑规范、排污沟渠规范、加工场地规范、污水储运规范等“四个规范”为基准,持续开展规范化改造。此外,还对各加工点采取“积分制”管理的创新模式,以此完善产品监管体系,推动加工企业规范经营。

“对于数据超标的咸菜产品,我们会立即将备份样品送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复检,对于第一次抽检发现不合格的,进行预警再随机抽检一次,累计两次抽检不合格的加工单位,我们会马上要求其停产整顿。”石桥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食品安全方面,该镇充分做到持续严格管控,真正为广大消费者把好产品“入口关”。

为进一步帮助群众创收增收,今年石桥头镇还持续开展行业提档升级,抓好产品包装,鼓励质量稳定、规模较大的加工点对产品实施SC认证,推出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的真空小包装产品,让咸菜走出菜场地摊,摆上商超货架。同时,塑造品牌形象,为产品设计石桥头地标性品牌形象,建立产品溯源系统,确保生产商、生产批次可追溯,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完善联资延链

深按“快进键”

今年,石桥头镇充分应用线上线下资本平台,致力打通企业销售“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我们通过农博会、食享会、电商带货等渠道平台集中展销,帮助扩大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我们对接‘一站式采购平台’、永辉超市、盒马鲜生,引进三米生活服务等‘宅经济’电商平台,一站式供应中小餐厅,帮助农户更大批量、更广渠道销售,最大程度避免滞销风险。”石桥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石桥头镇农产品加工产业整组升级不断推进,许多企业扩大了规模,也带动了周边就业。越来越多居民享受到了产业振兴带来的稳定就业。除农产品加工外,产业链上下游的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就业空间也得到充分释放。2020年,石桥头镇生产销售咸菜与红薯面近6000吨,其中合作平台销售占比约40%。

接下来,该镇还将引导农产品往品质化、标准化和精细化转型,通过校地合作,创新研发酸辣红薯粉、火锅红薯粉、真空小包装咸菜等产品,变传统农产品为“时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