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政 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3-08 14:28 信息来源: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图解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3月2日在温岭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温岭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五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工作主线,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能力和水平,奋发有为推进各项事业,如期实现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在克难攻坚中交出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答卷。

——这是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五年。五年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有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健全“三服务”长效机制,落实落细利当前惠长远的系列政策措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36.9亿元,较2015年增长33.3%;人均生产总值由6.6万元增至9.3万元、年均增长5.8%;地方财政收入达72.1亿元、年均增长6.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9.1亿元、年均增长7.1%,外贸出口总额61.2亿美元、年均增长10.5%;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超4000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5年的4.5万元、2.4万元增至6.5万元、3.6万元。

——这是产业结构深刻变革,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五年。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铁腕整治、淘汰“低散乱”企业(作坊)8000多家,鞋业生产企业全面退出民房,船舶修造行业整治提升成效显著。创新项目库工业用地出让新模式,累计完成工业供地9435亩,较“十二五”时期增加4043亩,亿元以上及优质成长型企业用地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改造老旧工业区81个,建成投产小微园51个,新增标准厂房320万平方米。坚持“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规上工业企业突破千家,新增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隐形冠军及培育企业23家。深入开展省振兴实体经济试点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建设,被列入泵与电机行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全国首批产业集群机床工具行业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建成国家级童鞋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川能伺服电机、热刺激光生产基地、爱博抗丙肝新药、中非医疗科技、万象汽车产业园、鞋业智造创新服务综合体等16个超10亿元项目相继落地,实现激光产业“无中生有”、智能制造“裂变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至276家、1283家,是2015年的3倍、5倍,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68.8%,较2015年提高19.5个百分点。协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建成省级人才创业园、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和泵业、工量刃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引进清华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等15个高校院所设立研究院或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德国、上海、杭州、晋江等异地孵化中心,落地国家引才计划项目3个,引进顶尖人才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创成省知识产权示范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5件。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稳步发展。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5.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2.9万亩,开工建设市粮食储备中心滨海库,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分别稳定在28万亩和11.4万吨以上,获评全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新增远洋渔船32艘,推动减船转产321艘。创建“温岭农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成13个品牌示范基地。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共有各类活跃网店近万家,日均快递量达128.3万件,网络零售额较2015年翻一番,新增省级新零售示范企业4家。创成鞋帽、泵与电机两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龙门港区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6.5万标箱。积极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8%,获鲁班奖1个、钱江杯13个。

——这是环境革命纵深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综合交通加速构建。累计完成交通投资超28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8倍,市域铁路S1线、杭绍台高铁加速推进,建成沿海高速、机新线、81省道改建等12条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里程从11公里增至43公里。新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54条,打通阳光大道、中心大道、横湖东路、下保路、百丈路等16条断头路。城市形态加速蝶变。大力开展城村两改,创新实施全域改造,累计签约47个村1.7万户,回迁入住4539户。突出中心城区打造,博物馆、档案馆建成开馆,文化中心、宝龙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交付现代住宅小区52个。新增城市绿地290万平方米、环山沿河绿道67公里,九龙湖、五龙山、下保山、北山等一批特色主题公园建成开放。公共配套加速完善。全面实现区域供水“村村通”,合格饮用水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完成观岙、牧屿等11个污水处理厂扩容和准Ⅳ提标改造,新建主干污水管网384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从15.9万吨提升至29.9万吨。新(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座,新增容量28.1万千伏安。建成城市燃气管道94.2公里,甬台温天然气温岭门站实现通气。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等项目建成投运,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110吨,提高118%。改(新)建公厕1543座。新增公共停车位1.38万个。公交分担率从17.1%提升至24.2%城乡环境加速优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等反馈意见有效整改。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城镇建设,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2个、达标镇1个。统筹打好治水拆违组合拳,累计拆除违建2544万平方米,复垦建设用地0.4万亩,垦造耕地1.3万亩,创成省“基本无违建市”,建成省级美丽河湖3条,县控及以上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两次获得“大禹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美丽乡村特色区块5个、示范镇6个,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

——这是社会民生提优补短,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五年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圆满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清零、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救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80元。就业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5%。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9个百分点。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镇(街道)全覆盖。全力破解农民建房难题,完成第一轮农民建房三年行动,累计审批建房超2万间。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举全市之力办教育,累计投入126.7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6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从50.6%增至97.7%,公办幼儿园覆盖面从23.6%提升到42.6%,高考上一段线人数增长21.3%,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获评第三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成投用台州第一技师学院。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新增特级教师3人、省教坛新秀9人,幼师持证率达99.1%。全面开展“健康温岭”建设,建成投用医院(卫生院)11所,组建运行县域医共体、中医医联体,与24家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协作关系,县域就诊率、基层就诊率分别达93.9%、73.0%,户籍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78.9岁。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文体事业发展成果丰硕,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95家,镇(街道)文化分馆、图书分馆、特色艺术培训基地实现全覆盖,年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2万余场次,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培育提升省A级景区村庄73个,规范发展旅游民宿54家,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社会治理稳定有序。扎实推进平安温岭建设,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渔业船舶等事故起数较“十三五”初期分别下降84.7%、67.8%71.2%、89.5%,首夺“平安鼎”。重拳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无盗抢城市、海防、反走私等专项行动,刑事发案率下降76.4%,“盗抢骗”警情下降73.4%,创成省禁毒示范市。建立健全一站式矛盾调处机制,实现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成功抵御超强台风“利奇马”正面袭击,妥善处置“5.12”“6.13”等突发事件,圆满完成系列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平稳实现行政村规模调整、村社换届。

——这是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政府有为锐意奋进的五年。行政效能有效提升。高质量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职能权责更加明晰,运行机制逐渐顺畅。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集成49项高频“一件事”,实现2310项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镇级民生事项就近可办率达到89.1%,基本创成“无证明城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营商环境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完成供水、公交一体化改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平稳实现国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增至609.9亿元,增长59%机关作风更加务实。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刚性整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全面实施“三评三改三处理”,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机制,大抓落实、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绩效,“三公”经费较2015年压减42%。加强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增收节支4.3亿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46件、政协提案1160件。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定期学法制度,贯彻执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强化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健全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化建设。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建成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5个。

外事、对台、老干部、档案、国防、民宗、退役军人、统计、供销、气象、邮政管理、群团、残疾人、关心下一代、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大考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全市干部群众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坚持“两手硬”“两战赢”,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始终保持冲锋在前、敢打敢拼的昂扬斗志,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众志成城克时艰,共同夺取了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的关键性胜利,精密智控、常态化防控机制日趋健全,疫情防控“八大能力”持续提升,防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及时出台硬核扶持政策,落实“五减”资金17.5亿元、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直”补助1.4亿元,经济实现快速复苏并持续保持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我们逆势奋进促发展,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培育电商直播、夜间经济、线上会展等新业态,成功举办泵与电机千亿级产业集群活动周、童鞋高峰论坛、电商峰会,高质量承办国家机床装备高峰论坛。森林包装、工量刃具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我们全力以赴抓项目,全年共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278.5亿元,中央快速通道、新伍线建成通车,“两高”温岭联络线、牧长路、南排一期北向排涝河道工程、危废集中处置等项目开工建设,京东智能物流园、开川工业泵基地等项目顺利落地。我们矢志不渝惠民生,全年民生支出8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5%。全面完成学前教育、食品安全、公交服务等十方面民生实事,东西部扶贫、山海协作、对口支援等工作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建言献策,更凝聚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的心血、汗水与智慧。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温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温岭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固然可喜,任务尤为艰巨。我们清醒认识到,面对更为激烈的区域竞合态势,温岭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区域格局上,对外合作向心力不足,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进程不快,难以有效招引先进地区溢出产业项目。在城市能级上,中心城区集聚辐射效应不强,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周边地区“虹吸效应”挑战更加严峻。在经济发展上,科技创新瓶颈更加凸显,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偏慢,引领性重大项目不多,新发展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在社会民生上人均不足短板依旧突出,教育、卫生、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在基层治理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以更精准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重大历史任务的加速实现期,是各类风险机遇挑战的加剧交织期,是温岭转型发展的加快突破期。根据中共温岭市委《关于制定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温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展望“十四五”,温岭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方兴未艾,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都市圈战略并行推进,板块联动、多点支撑、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谁能率先融入谁就能在区域竞合中把握主动权。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韧劲持续彰显,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日益夯实,更为重要的是温岭的人民敢想敢做,温岭的企业家敢闯敢试,温岭的干部敢打敢拼,我们有条件,也有底气在新起点上增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担当意识、改革意识,决不等待观望、决不懈怠无为、决不畏难退缩,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统筹发力推进新温岭建设。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台州市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盯“实干建设新温岭”目标,以排头兵的姿态坚决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对标对表超创干,着力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宜业宜居现代化中等城市、县域治理现代化标杆市,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1550亿元、11万元,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把系统观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坚持全局视野、加强整体谋划、谋求全面发展,发挥系统作为整体的功能优势,做到全局与局部相配套、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渐进与突破相衔接,全面构筑五大体系:

(一)全面构筑共融共生空间体系。我们将进一步拉开现代化湾区城市框架,提升构建“两心两轴多节点”空间发展格局,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和台州都市区。始终坚持“一盘棋”思想,立足城乡一体绿色低碳发展,以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两张图为总纲,统筹全市优势资源,科学编制完善交通路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配套和区域用地等规划,做大做强做精中心城区,推动镇域发展科学化、特色化、差异化,加快形成全域覆盖、定位明确,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全面构筑科创智创发展体系。我们将深入实施“科创强市”战略,按照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的力度,用超常规举措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构建创新人才队伍,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优化拓展以“金三角”科创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重点的“一带一区”科创布局,统筹全市创新资源,发挥强大集聚效益,创建浙江省创新型城市。

(三)全面构筑高质高精产业体系。我们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与发展趋势,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突出标志性产业链建设,重点提升泵与电机、机床工具、汽摩配件、时尚鞋服等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激光电子、医疗健康、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链,联动发展工业设计、智慧物流、现代金融、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和现代建筑业健康发展,加快构建梯度分布、结构合理、整体联动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四)全面构筑各美其美生态体系。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建设新时代美丽温岭。以全域改造为契机,加快城市新区、铁路新区融合,对接泽国、大溪,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推动主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以上。以“百镇示范、千镇美丽”工程为抓手,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现美丽城镇创建全覆盖。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创建为载体,塑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六美”乡村,打造全域旅游品牌。

(五)全面构筑优享优治集成体系。我们将加快完善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更加优质均衡的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市镇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强化法治温岭建设,不断提高县域治理法治化、制度化、信息化水平。

三、全力做好“十四五”开局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发展开局起步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我们将锚定目标、加速前行,重点盯牢一个关键、聚力四项工程、狠抓六大提升:

盯牢一个关键,就是要深刻认识创新和人才是温岭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全面优化集聚创新要素的体制机制,全力锻造高端制胜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统筹推进“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方联动,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探索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基金,鼓励全社会创新研发投入,力争R&D经费支出占比达2.4%。鼓励龙头企业和科研平台对接省科技创新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计划,深入推进“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科研攻关模式,深化与清华大学等院校合作,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项目。支持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定期开展科技沙龙、学术论坛、科技大卖场等技术交流活动,营造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机制,力争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0%以上。

二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壮大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行业龙头、单打冠军,新增上市公司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小巨人、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各1家。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结合、高效联动,力争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家,新增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2个。深入推进“质量革命”,加大“品字标”、政府质量奖、专利奖等培育力度。

三是提升科创平台能级。紧扣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多维度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全力构建“一区四体多点”创新平台生态圈。充分释放省级泵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效应,拓展泵业高端领域应用创新,启用国家水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机床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供需平台,强化创新资源对接,着力完善产业技术体系。聚焦鞋业品牌质量提升,推进鞋业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投产鞋业智造创新服务产业园一期。主动融入长三角创新圈,提升科技创新“飞地”绩效,新增孵化高新项目10个以上。

四是推进创新人才引育。健全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公共服务能级,鼓励温岭籍人才回归就业创业,着力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争取自主申报引才计划人才2名以上,直接引进高端人才10名以上。高质量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国家级试点工作,深入实施“百千万”青年人才集聚工程,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创业平台“迭代升级”工程,完善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模式,新增才创园孵化空间2万平方米以上。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中层技术人才。

聚力四项工程,就是要勇于育新机、开新局,以新的创造性实践,诠释和彰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现代化中等城市特色魅力。

(一)数字赋能工程。围绕光电子制造、工业机器人、半导体封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推动天弘激光、联永科技等项目落地投产,争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深入推进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智慧工厂、数字车间、智能产线、自动工段的改造提升,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300家以上,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家以上,打造工业4.0标杆工厂2家。推进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造方式、监管方式、用工方式的数字化变革。建强数字新基建,建成5G基站800个以上,打造5G应用场景2个,力争卓朗大数据中心落地。统筹政务和社会数据资源基础建设,构建覆盖全域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推动“智慧治理”深度应用。加快“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应用创新,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 “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政务服务2.0、“互联网+监管”改革,强化数字化协同办公,加快建设“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掌上治理”之城。

(二)宜居提质工程。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有效推动空间规模、资源要素高效集聚利用。致力城市新区、铁路新区一体联动、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全域改造拆迁安置,加快建设横峰大道、中华路北延、川安路北延,向南延伸新城大道、白山大道,启动改造西环路—迎宾大道。进一步完善环九龙湖城市核心区形象功能,抓好超高层酒店、五洋路特色街等项目建设,加快金融集聚区、总部经济、银泰商圈等区块开发。提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抓好重点片区城中村改造,推动沿城东高架和城西鉴洋、芷胜庄等成熟区块再开发,改造老旧小区8个。有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力争列入全省未来社区试点1个。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切实抓好城市夜景亮化提升、环山沿河绿道联结贯通、道路两侧公共空间利用等工作,做好入城口节点打造和特色精品公园、口袋公园建设。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在城区物业小区全面实施“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加速打通城市交通脉络,全力推进五洋路西延、阳光大道西延等工程,完成横淋线拓宽改造,新建公共停车位1000个以上。持续优化公交服务,支持镇域公交发展。深化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综合开展农村乱占耕地违建房专项整治、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行动,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1个以上。保持攻坚的力度和势头,全力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和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无废城市”建设,继续深化水、气、土治理,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三)商贸融通工程。优化完善商业布局,加快构建“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商业综合体、时尚街区建设,开业运营宝龙广场、东南汽车城等重点商贸项目,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培育夜间经济消费热点,以“点亮新温岭·山海不夜城”为主题,打造银泰城、九龙湖、新天地等特色商圈,着力推广夜学夜游夜赏活动,培育多元化消费场景。实施传统商贸品牌振兴计划,引导本土特色品牌、老字号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推动产品品牌化、品牌连锁化。发展新零售模式,促进有条件的实体零售店向场景化、智能化转型,培育省级新零售示范企业2家以上。拓展外贸新业态,主动融入台州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引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增省出口名牌企业2家以上,货物贸易出口占台州比重20%以上。依托中国(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跨境电商生态体系。加大金融、信保等政策支持,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快推进市综合物流园建设,深入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试点。

(四)文化增韵工程。巩固提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效,加快建设文化中心,建成开放温岭书城,大力培育民办博物馆(艺术馆),实现省一级以上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培育发掘城市文化内涵,在城市改造更新、园林景观绿化、生态绿道建设等过程中嵌入文化元素,彰显历史人文特色。启动坊下街西区等历史街区保护性修缮,实施老车站风貌修复,留住城市记忆。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提炼“温岭农耕”“石屋美梦”“山海乐游”“向阳而行”等品牌要素,发挥石塘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屿硐天创5A、曙光金沙湾创4A等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好态势。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推进非遗活态传承,做好东瓯古城文化挖掘利用,出版温岭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加大文化服务供给,常态化引进高雅艺术,创作首部实景舞台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新时代文明生活打造行动,推动厉行节约、公筷公勺、全民阅读等良好习惯养成,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狠抓六大提升,就是要立足群众需求,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最终目标,项目化、清单化破解各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

(一)基础设施大提升。建成投运杭绍台高铁温岭段、铁路站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实施 “两高”温岭联络线、市域铁路S1线和81省道支线石塘段,开工建设228国道城东至温峤段、温玉铁路,做好疏港公路至104国道连接线、泽国至新河一级公路、大塘线(观岙段)改建工程、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谋划。加快南航道疏浚工程和开放锚地建设,提升龙门港港区综合能级。全力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实施礁山渔港渔业码头、中心渔港箬山港区码头及配套工程。启动牧屿三期、坞根、箬横等3个污水处理厂扩(迁)建,推动80个村“农污进城污”,基本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着力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投运危废集中处置一期项目。加快推进九龙汇调蓄、东部海塘提标等水利基础工程建设,综合提升防汛防台抗旱水平。加强供水科学调度,抓好东部新区北片、大溪至城区、城区至城南供水管线连接工程和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建设。建成投运220千伏苍山变、110千伏沙角变,开工建设110千伏横峰变。

(二)农业农村大提升。牢固树立粮食安全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水稻+”轮作模式,落实最严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全力推动新希望生猪生态养殖场投产,促进生猪增产复养。提速推进市粮食储备中心工程,加强粮油、生猪、冷冻肉等应急物资储备。抓好“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补助,促进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加快东部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深入推进“一区一镇一体”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远洋渔业规模可持续发展,积极打造“温岭海鲜”区域公共品牌,创成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农民建房三年行动,完善农村住房建设、宅基地管理等系列政策,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有序推进农房集聚,审批农房3000间以上。积极拓宽美丽经济转化通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休闲康养等新业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促进一产接二连三。

(三)公共服务大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加快推进神童门学校、市六中迁建等57个教育项目建设,做好职教城搬迁前期工作。实施初中崛起工程、高中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做优做实国家农村儿童早期发展试点项目,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慢性病、职业病、青少年近视等防范管理,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抓好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中医院迁址改造、市五院等项目,开展镇(街道)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强基工程,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省体育现代化市创建,承办中国田径街头赛、省生态运动会,举办全民运动会。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健全多元化投入和规范运行机制,加快养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建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家,建成投用民营养老机构4家。深化殡葬改革,启动市殡仪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大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群体动态精准帮扶,做好公租房分配和运营管理。全面实施新一轮“消薄”行动,不断巩固扶贫成效。健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机制,持续做好“双拥”和退役军人安置创业帮扶工作。

(四)营商环境大提升。深入实施“三服务”2.0版,强化全程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用心办好让企业有获得感的关键事。优化项目招引政策和奖励制度,主动迭代招商模式,加强与本土优势产业关联度高、“沾亲带故”的全国行业龙头、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等大平台、大集团互访对接密度,力争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引进投资200亿元以上。加大土地要素供给,力争完成工业用地供应1800亩以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500亩以上,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500亩以上。不断加大金融惠企力度,积极探索定向基金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扶企助企作用。打造金融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小微金融、科技金融、人才金融的政策、资金、资源倾斜力度。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

(五)社会治理大提升。加快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强化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切实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筑牢安全生产底部基础,全面推进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健全“厂中厂”、出租房屋、道路交通、危化品、渔业船舶等重点领域“大数据+网格化+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持续开展消防安全“五大领域”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城市5分钟、农村10分钟”应急救援网络。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化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首席安全官、百万员工大培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用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协作机制,切实提升行政执法管理效率。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严打“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领域突出犯罪行为,一体推进涉网新型犯罪综合治理。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坚持“人物并防”,因时因势调整疫情防控应对举措,落实落细常态精密智控。

(六)政府建设大提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争做“重要窗口”排头兵。大兴实干苦干之风,建立健全担当激励机制和容错免责机制,锻造一支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过硬干部队伍。厚植执政为民情怀,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回应基层期盼,精准服务企业需求。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幅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把资源更多向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进一步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持续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力度,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坚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审视问题和解决矛盾,积极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以贯之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涵养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我们精心选择了12项民生实事,将根据票决结果,认真抓好落实。

各位代表,事不避难,志不求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昂首阔步开启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新征程!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释义

“两不愁,三保障”(P5):国家确定的“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疫情防控“八大能力”(P8):即疫情防控应急指挥能力、监测预警能力、核酸检测能力、集中管控能力、医疗服务能力、精准处置能力、物资供应能力、“三情”联动能力。

“两直”补助(P8):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将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资金直达市县、直接惠企利民。

“两心两轴多节点”空间发展格局(P11):“十四五”时期温岭空间发展格局,两心即中心城区、东部城市副中心;两轴即东西向城市联动轴、南北向台温协同轴;多节点即综合型和特色型功能节点镇。

“三线一单”(P11):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金三角”科创带(P12):即在中心城区、泽国、大溪组成的大三角区块,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核心,构建集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研发平台、创业园、孵化器为一体的全链条科创带。

“六美”乡村(P13):袁家军书记在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提出,要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夯实美丽乡村整体基础,努力做到创新强美、产业壮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

“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方联动(P14):即把产业、学术界、科研、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环境、服务等十方面因素融合提升,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R&D经费支出占比(P14):即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科技投入水平的最为重要指标。

“一区四体多点”创新平台生态圈(P14):即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大主导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及在市内外布局的其他科创平台为主要载体的创新平台生态圈。

“百千万”青年人才集聚工程(P15):即三年内引进和培养1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博士(硕士)研究生、5万名以上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在温岭就业创业,夯实各领域人才基础,优化人才结构。

“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P16):即依托台州“城市大脑”中枢搭建的县级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真实反映温岭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为科学决策判断提供数字化支撑。

未来社区(P17):即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的一个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撤桶并点、定时定点”(P17):即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把物业小区原有散乱的垃圾桶撤并为数个规范点位,落实好桶边督导等相应工作,同时明确垃圾投放、收集、清运的时间及地点,确保前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有质的提升。

首店经济(P17):即零售、餐饮等实体商业中,一个重要的新品牌首次进驻某一城市或区域,并由此形成一定的带动效应

快递业“两进一出”(P18):即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快递出海。

    消防安全“五大领域”综合治理(P22):即在居住出租房、高层建筑、生产企业、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等领域开展消防安全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