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温岭市统计局 > 统计分析

一季度温岭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9-04-29 14:12:54浏览次数:字体:[ ] 打印
分享到:

年初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政策落实,工业经济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同时受国家降低税率利好政策刺激,企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工业生产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增幅高于台州平均0.1个百分点,居第三位;但是工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工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工业生产面临下行压力,工业增长的质量效益有待增强。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工业生产开局良好,增速高于台州平均。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996家企业,实现增加值37.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增幅高于台州平均0.1个百分点,扭转去年低于台州平均水平的不良局面,居第3位(低于三门、玉环),比1-2月提升5位。分行业看,全市29个大类行业中有25个行业实现正增长。从全市情况看,有10个镇(街道)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7个镇(街道)低于全市平均,分别是太平街道、城东街道、泽国镇、新河镇、石塘镇、城南镇和石桥头镇,其中石桥头镇为负增长。

2.降税政策利好企业,内销产值增长较快。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68.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增幅比1-2月加快15.7个百分点。其中,内销产值114.75亿元(占比68.2%),增长18.2%,出口交货值53.40亿元,增长5.4%。受国家降低税率政策刺激,税率下调时间窗口加快了企业间的销售确认行为,部分企业受客户要求加快订单交付,促使企业加紧生产并交货,这与企业反馈的情况比较一致,降税政策对内销企业较为利好,而对出口企业影响不大,个别出口企业反映降税反而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内销对冲了出口减弱的影响,对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

3.主导产业效益改善,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6.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其中利润总额9.51亿元,增长20.6%,增幅超过去年同期7.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居前的10个大类行业中仅3个行业利润为负增长,6个行业利润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通用设备制造和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两大行业效益大幅提升,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突出,一季度两个行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4.77亿元,增长33.2%,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50.2%,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73.3%。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家降低税率政策刺激,降税时间窗口加快了企业间的销售确认行为,以及春节时间错位等因素,随着政策性和季节性利好因素的消失,预计后期工业利润增速会回归平稳。

二、工业经济运行主要亮点

1.工业运行稳中趋快。一季度,在台州工业增长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的前提下(从10.0%到8.9%),我市工业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从低于台州平均提升到高于台州平均水平。分行业看,全市29个大类行业中有15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数,居全市增加值总量前十位的制造业主要大类行业均实现了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制鞋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橡胶塑料制品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2.增长动能招优助新。2018年底,全市“小升规”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47家,比上年增加129家,一季度“小升规”企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8.7%,占全市比重为9.0%,拉动全市产值增速3.3个百分点,“小升规”企业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企业创新加强,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3.73亿元,增长26.3%,实现新产品产值55.22亿元,增长28.2%,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7.9个百分点,新产品对工业增长拉动显著。全市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7%、12.0%和10.5%,增幅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3.产业结构转旧升优。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的62.5%、49.5%和19.9%,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4.5、2.9和3.6个百分点,优质产业加快成长。同时企业研发创新加强,一季度,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2%,高于台州平均0.5个百分点,居台州第3位。新产品比重进一步提升,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31.9%,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4.企业发展效益向好。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比去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20.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8.2个百分点。同时全市规上亏损企业123家,比去年同期减少28家,企业亏损面为12.3%,比去年同期缩小4.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0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9%,这都反映出我市工业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5.小微企业不断活跃。小微型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近年以来,我市小微型企业活力增强,增速基本高于大中型企业,成为规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分企业规模看,一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小型、微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0%和12.8%,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5.0和3.8个百分点,也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增速;全市小型企业有914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91.8%,实现增加值20.97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6.2%。

三、工业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从一季度情况看,我市16个镇(街道)中工业增加值呈两位数增长的有7个,个位数增长的有8个,仅一个镇为负增长,其中增速最快的坞根镇(27.4%)与最低的石桥头镇(-6.2%)相差33.6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位于全市前两位的大溪镇(11.5%)与泽国镇(5.0%)相差6.5个百分点,地区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2.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减少。一季度,全市规上企业平均用工人数比去年同期仅增长0.9%,而应付职工薪酬增长达12.7%。从春节后企业复工情况看,正月初十前开复工的仅占37.1%,元宵节前开复工的占到63.2%,绝大多数企业基本在正月十六前都已开复工。企业复工慢除了节后订单不足外,主要因素还有员工到岗不足。一是当前主要劳动力人群年龄增长,新生代劳动力不断更替,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年轻一代的劳动者们对岗位的要求更注重于工资待遇、假期福利、生活设施、子女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享受。二是受国家宏观政策激励,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外来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并带动更多的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虽然工资稍低但能顾家。从温岭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开始外来就业人数明显下降,2018和2019年3月初的来温外来流动人口数均在52万左右,比2017年同期减少近6万人。

3.产业平台引领有待加强。东部新区作为我市目前最具规模的产业平台,现已投产的规上工业企业41家,仅为全市的4.1%,一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2.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占全市的比重仅为7.0%,虽然增幅高于全市平均1.5个百分点,但占比偏低,产业平台作为今后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对工业增长的引领支撑作用不强。

4.工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一季度,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19.9%,比台州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重居台州第6位。从生产效率情况看,一季度,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万元/人(折年,下同),低于台州平均16.87万元/人,在台州9个县(市、区)中居最后1位;并与先进县(市、区)相比差距明显,排名居前4位的临海、天台、椒江和仙居的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达到21.35万元/人、19.73万元/人、19.73万元/人和18.56万元/人。

四、促进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快落实提升营商环境的举措。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传统产业优势减弱、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的背景下,加快引进高层次发展资源、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选择。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只有营造出公平高效、优于其他地区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发展要素和科技型企业集聚本地。通过营造良好和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对我市有着重要的意义。要以“两抓年”为契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措施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切实改善营商坏境,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助企服务,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尤其是在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切实减轻企业压力。

2.加快“机器换人”提升两化融合水平。用工短缺、人力成本上升、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长期困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看,以“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为核心的企业技术改造,是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有效手段,是新常态下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结合我市产业特征和需求,重点抓好关键环节的“机器换人”,推进现有设备改造升级,推广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快工厂物联网建设,提高全流程信息化水平,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同时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服务,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审批服务,强化“妈妈式”服务,做到精准服务;加强考核激励,强化反向倒逼,推动企业加大技改和科研投入。

3. 借力“一带一路”,优化出口市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必须加强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紧密衔接,注重多元化、全方位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开拓,以拓展市场空间来降低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同时激励企业出由数量向质量转变,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产品档次,让温岭品牌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