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温岭市统计局 > 统计分析

2018年温岭市服务业发展运行分析

2019-03-27 14:17:16浏览次数:字体:[ ] 打印
分享到: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全市服务业呈现稳中趋缓态势。

一、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服务业经济贡献持续。经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1.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高出同期GDP增速0.3个百分点,增速快于台州市水平0.7个百分点,快于全省增速0.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51.4%,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7.4:41.3:51.3转为6.9:41.7:51.4,服务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2013-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及增幅变动情况

 

 

(二)各行业发展差异明显。GDP快年报七大行业板块看,以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大类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68.19亿元,增长19.8%;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传统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分别仅增长6.9%、6.4%和2.6%;金融业今年略有恢复,增长4.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71.79亿元,增长6.9%,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以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为主体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87.08亿元,增长8.3%。

二、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态势

(一)交通运输业增速放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水路运输周转量下降6.3%,较同期回落21.4个百分点。铁路运输态势良好,2018年进出站旅客数达848.3万人次,其中出发客量442.6万人次,到达客量405.7万人次。

(二)营利性服务业贡献突出。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比去年同期增速高出5.7个百分点,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31.3%,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达16.1%,成为服务业增长的主动力。

(三)旅游业逐步企稳回升。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1890.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7.61亿元,增长15.0%。分内外游客看,国内旅游比较平稳,海外游客增长较快,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5999人次,实现海外旅游收入234.19万美元,分别增长49.4%和124.8%。

(四)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7.73亿元,比上年增长6.9%,商品房销售面积185.85万平方米,增长16.8%,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7.13亿元,增长53.6,较上年提高25.9个百分点。

(五)金融业健康发展。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1.00亿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68.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4%,本外币贷款余额1390.98亿元,增长15.4%;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53.22亿元,增长10.2%,人民币贷款余额1380.01亿元,增长14.9%。

(六)批零住餐业增长平稳。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78.39亿元,比上年增长6.9%;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3.28亿元,增长6.4%。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从消费类别看,主要生活必需品保持刚性需求。限上批零单位中,与衣食住相关的服装鞋帽类商品、粮油食品类商品、建筑装潢类、家具类分别增长11.5%、16.8%、103.1%和53.1%,但与行相关的汽车消费增长趋缓,全年汽车类零售额49.77亿元,增长3.0%,略显疲软呈低速增长态势。

三、服务业发展预测及建议

2019年服务业发展前景向好,仍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继续创新和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化,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等都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得到企业的认可。二是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升级,消费对服务业增长的刚性作用将进一步显现。2018年全体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6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人均消费支出32227元,增长7.8%。三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将继续带动和引领全市服务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建议措施

1. 强化优惠政策落实,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继续落实好我市服务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机制作用、责任分工的作用,层层推进政策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及时掌握和研判国家、省有关服务业的政策资金导向,为全市服务业企业争取更多的扶持。

2.激发消费市场需求,多措并举增强消费后劲。以满足需求为导向,通过向消费转型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消费升级产业的政策持续出台,改造提升商贸流通。要以消费为引领,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增强最终需求对供给侧的牵引作用。我市是消费大市,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一是巩固传统消费支撑作用。鼓励汽车流通+互联网、汽车金融等模式创新和跨行业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建设,刺激电动车购车需求释放;完善二手车交易保障机制, 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刺激二手车消费,为汽车销售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加快会展业发展,举办各类产品推介会、营销会和订货会,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带动本地消费增长。二是加快推进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壮大本土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引导传统零售企业创新改革,将本地产品和服务推广至线上,实现“互联网+”模式全覆盖,不断培育消费新热点;加快改造提升传统零售市场,加快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完善仓储、货运代理、物流配送、交通运输等各类配套设施服务;通过业态多元化满足消费多层次的需求,助推新零售的发展。三是培育消费新热点。围绕健康、文化、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从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出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将商业、文化、旅游各行业有机结合,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推动消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3.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服务业转型升级。坚持包容创新、鼓励探索、积极培育的发展导向,促进各种形式的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创新应用。支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应用,完善创新机制和模式,推动技术工艺创新和深度广泛应用,鼓励平台经济、众包经济、跨界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依托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新经济的发展平台,改变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集聚发展方式,积极创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增强集聚和辐射效应,逐步推进从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