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6-27 11:29:4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教育局
6月22日上午,郑伟荣名师工作室、郭丽芳名师工作室、马海滨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送培进校活动分别在松门中学、石塘镇中学、石塘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同时进行,分别由工作室领衔人携工作室成员作示范教学和领衔人专业引领组成。松门中学语文老师,石塘镇中学、松门镇中学、淋川中学英语老师,石塘小学、箬山小学、松门小学、松门二小、松门三小、松门四小数学老师以及三个工作室部分成员100余人参加活动。
围绕“抒情散文阅读教学”活动主题,郑伟荣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合欢树》《故都的秋》两节课例教学和“赏散文之意境,悟作家之情思”的主题讲座。
工作室成员郭定华执教的《合欢树》,环环相扣,步步交接,以有逻辑有梯度的5个问题串起全文,抓住散文之形,在此过程中挖掘文本细节,体会字句之妙。
工作室领衔人郑伟荣亲自执教的《故都的秋》,以问开篇,在问答中体现学生对春秋的感受和对生死的思考,也巧妙引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认知。郑老师引领学生找出“秋花”“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幅图景,紧抓“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文脉,分图景来品读语言。学生在师生问答、分组讨论,自主解读中完成对语言的赏析、意境的品读后,郑伟荣又抛出“本文究竟是对秋的颂歌还是悲歌?”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风格,以文解人,带领学生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是一个多愁善感,具有平民意识,崇尚遁世文学的作家,他的美学追求是“以悲为美”。
郑伟荣的“赏散文之意境,悟作家之情思——略谈抒情性散文阅读教学的处理途径”主题报告,结合长期教学和大量高考改卷经验,认为散文在教材中所占篇目最多,在考试中分数占比重大得分低,对写作影响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散文阅读也成为增强学生文学涵养的重要途径。同时,抒情性散文有着极强的文体意识:形散神聚、以我为主、因实出虚、以小见大。指出面对抒情性散文一定要多读会读:通读,梳理内容知整体;研读,析景悟情,景异情不移;品读,关注言语,阅读人生。
围绕“精准教学”活动主题,郭丽芳名师工作室分别从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教师行为的精准展示、学生情况的精准判断三个方面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活动。
两节课例教学分别由工作室成员叶芳芳和工作室领衔人郭丽芳执教。两位老师别出心裁,选择了外研社教材七年级Module 8 Choosing Presents的period 1和period 2。同一班级连续两个课时,以选择礼物为话题,展开听说读写活动,挖掘教材板块资源,课堂活动高效有趣。
郭丽芳作“依托信息技术,助推英语精准教学”主题报告,分享了在大数据环境下对精准教学的理解。同时,以翼课网为例,分析了以大数据为依托,准确可靠的数据使课堂更科学有效的案例。郭丽芳还对每一位英语老师提出了希望,希望每一位英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习,在博览群书中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为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夯实根基。
围绕“折线统计图研究”活动主题,马海滨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两节衔接课例教学和“深挖‘统计教学’教材,突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主题讲座。
工作室成员蔡伟荣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从机器人大赛引入,引发学生兴趣,再利用直观手段,呈现动态表象,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工作室领衔人马海滨执教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借助历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对比,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及几个极具针对性的问题,突显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迫切性,驱动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价值体验,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图中的信息,亲历处理数据的过程,充分感受统计中的合理推测及随机意识。
马海滨作的“深挖‘统计教学’教材,突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主题报告,结合两节课例,作了统计教学的理念解读和设计意图阐述,形象地将统计教学比作一条“三段鱼”,促使在座老师深刻体会到要从“重视图表绘制”转变到“突出图表解读”,也深入浅出地让大家明白践行统计教学的核心是统计意识,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送培进校活动更多地促进城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并辐射更多的学校,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